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48%[17]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41.02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亏损1.728亿元人民币[17]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亏损1.40元人民币[18] - 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830.99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亏损1.457亿元人民币[17] - 2025年第二季度确认收入8.14287亿元人民币,较第一季度增长13.93%[1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2,900.56万元,销售综合毛利率29.22%,同比提升2.64个百分点[5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341.02万元,经营现金净流入22,385.39万元[5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10.82亿元,同比下降20.45%[11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22%,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19] -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6.67个百分点,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期间费用总额环比减少27.18%,期间费用率环比减少11.05个百分点[54][58] - 公司研发费用为1.56亿元,同比下降21.83%[114]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156,256,133.69元,上年同期数为199,891,688.60元,同比下降21.83%[8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4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负1.17亿元人民币[17] - 2025年1-6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2,385.39万元,上年同期为-11,720.49万元,实现正流入[21]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540.77万元[21]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4,720,806.56元[23]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583,980.32元[23]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5,100,265.72元[24]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33,944,324.37元,上年同期为-171,352,847.27元[28] 财务指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6%,同比增加8.84个百分点[19] - 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为72.32%,较期初降低1.89个百分点[111] 资产和负债 - 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为81.82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5%[17]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66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13%[17] - 公司货币资金为4.45亿元,同比下降47.02%,占总资产的5.43%[118] - 公司境外资产为1.67亿元,占总资产的2.04%[119] - 公司受限资产账面价值合计4.75亿元,包括质押货币资金0.22亿元、抵押固定资产4.35亿元和抵押无形资产0.17亿元[121] - 公司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账面价值为111,661.62万元,占总资产的13.65%[110] - 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79,592.91万元,占总资产的34.17%,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17,533.24万元[110] 投资和金融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账面价值为10,583,957.28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017,542.92元,期末账面价值为14,601,500.20元[124]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为571,034,104.53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731,733,335.13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1,832,844,299.22元,期末数为470,369,998.10元[12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为85,610,948.96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11,394,552.92元,期末数为69,903,261.04元[124]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苏州朝希优势壹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投资总额为30,000,000.00元,截至报告期末已投资金额为30,000,000.00元,出资比例为3.26%[125] 业务线表现 - 公司已向头部车企交付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并持续优化干法设备、软包叠片、高压化成分容等核心单机设备[38] - 公司智能仓储物流设备覆盖锂电、汽车、精密电子、金融等领域,满足各工序仓储及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需求[39] - 公司光伏智能装备已完成丝网印刷机、单晶硅棒机加自动化生产线、切片/切方自动化产线的交付及验收[39] - 公司氢能设备已实现双极板生产装配检测生产线、燃料电池电堆检测装配生产线的交付[39] - 公司已研发并量产面向EV动力电池、ESS储能电池及消费电池的多种极致叠片机型,可适应热复合、Z形叠片等不同工艺要求[41] - 公司提供固态整线解决方案,包括涂布设备、辊压&电解质复合设备、制片&切叠一体机等,整线设计满足防毒、防爆和防腐蚀要求[44] - 自主研发的高精度自动移动操作一体化机器人已应用于物流搬运、柔性生产线等场景,具备全域精准导航、多机协作能力[45] - 氢燃料电池整线智造解决方案覆盖膜电极制备、双极板制造、电堆堆叠、发动机系统组装和检测等关键工艺环节[46] - 单晶拉棒机加智能工厂实现晶棒自动下料流转、自动缺陷检测等工艺,采用AGV、输送线等设备提高产线自动化率[46] - 全自动电池片包装检测一体机用于光伏电池片分拣包装,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化、可视化、数字化生产[46] 研发和技术 - 新增知识产权151项,其中发明专利75项,累计专利申请达4,180件[57]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616件,已获得授权专利2,540件,已登记软件著作权551件[84] - 报告期内新增已获得授权专利125件,新增登记软件著作权26件[84] - 发明专利本期新增获得数75件,累计获得数535件[84] - 实用新型专利本期新增获得数49件,累计获得数1,863件[84] - 软件著作权本期新增登记数26件,累计登记数551件[84]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66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1.44%[10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2,059.72万元,平均薪酬为7.24万元[103]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5.59%,大学本科占比59.88%,大专以下占比34.53%[103] - 研发人员中30岁及以下占比72.19%,31岁-50岁占比27.57%,50岁以上占比0.24%[103] 市场趋势和行业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产业链整体增速达40%,锂电池总出货量达776GWh,同比增长68%[30] - 2025年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31] - 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99.6GWh,同比增长47.3%[31] - 2025年上半年储能领域出货量达240GWh,同比增长超100%[32] - 2030年锂电池在eVTOL飞行器、机器人、电动船舶、工程机械等新兴场景的需求量预计分别达到30GWh、100GWh、100GWh、160GWh[34] - 2025年1-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197.85GW,同比激增386%,但Q2组件招标量环比骤降91%至6.5GW[34] - 广东省绿电交易量同比增长60.2%,推动新能源100%入市交易[34] - BC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7.81%,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效率达34.85%,银浆单耗降至0.5mg/W[34] - 2025年1-6月氢燃料电池车产销量分别为1,364辆和1,373辆,同比下滑均超46%,累计保有量3.0万辆,距5万辆目标缺口达40%[36] - 2025-2030年中国智能仓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预计为11%-15%,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3,316.9亿元[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持续布局固态电池技术,已为行业头部车企供应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并进入交付阶段[55] - 公司研发活动分为前瞻性预研和应用研究,涵盖市场分析、立项评审、研发过程、项目验收等流程[48][49] - 采购模式包括原材料采购、组装服务采购和加工服务采购,原材料采购分为订单驱动和提前储备[50][51] - 生产模式主要为"以销定产",根据技术中心制定的BOM和SOP进行生产[52] - 订单收款方式为预收款和出机款合计占订单金额40%-60%,验收后收取到订单金额的80%-100%[54] - 原材料采购付款方式主要为预付、现结、当月结、月结30天、月结60天等[51] - 公司构建新能源智能装备全链条产品布局,推出数智整厂解决方案“利元亨•海葵智造”[64] - 公司在惠州、宁德、南通、波兰、加拿大等地设有生产基地,满足全球客户大规模交付需求[66] - 公司自主研发上下游统一的文件安全协作管理平台,提升供应链协作效率[68] - 公司设立工程师学社,融合六大工种技能培训,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65] - 公司在德国、波兰、瑞士、英国、美国等国家设立分子公司或办事处,布局全球市场[70] - 公司精通欧美装备电气标准,设计符合CE/UL等标准的锂电整线高端智能装备[70]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包括贸易政策、关税和汇率变化可能影响竞争优势[104] - 公司面临行业风险,新能源行业周期性变化可能影响经营业绩[105]
利元亨(688499)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