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政年度净亏损为8980万港元,较2024年度的净利润3210万港元减少1.219亿港元[143][149] - 2025年收入为9.292亿港元,同比增长47.9%(2024年:6.282亿港元),主要由建筑和厨余收集业务推动[146][150] - 2025年毛利减少210万港元至5900万港元(2024年:6110万港元),因新能源材料业务录得毛损[147][150]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大幅下降7070万港元至1100万港元(2024年:8170万港元),主因一次性收益缺失及政府补贴减少[151][155] - 行政开支增加1380万港元至1.11亿港元(2024年:9720万港元),主要因建筑项目相关费用增加[152][156] - 财务成本增加50万港元至1250万港元(2024年:1200万港元),反映借贷水平上升[154][157] - 预期信贷损失模型下减值损失净额达3520万港元(2024年:180万港元),同比增加3340万港元[158] - 每股基本亏损为5.02港仙,而2024年为每股盈利0.18港仙[145][149] - 2025年员工成本为4930万港元,占行政开支最大比重[153][156] - 2025财年公司确认预期信贷亏损35,200,000港元,同比增加33,400,000港元,主要由应收贷款拨备推动[16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5,200,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7,300,000港元显著增加[16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3月31日的1,104,100,000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1,211,600,000港元,增加107,500,000港元[1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为44,800,000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流动资产14,000,000港元[172]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流动比率为89.8%,低于2024年同期的104.2%[172]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净资产值为377,700,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6,500,000港元下降[172] - 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计息贷款总额为236,400,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1,500,000港元增加74,900,000港元[17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为44,800,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流动资产净值14,000,000港元显著恶化[178] - 2025年3月31日流动比率降至89.8%,低于2024年同期的104.2%[178]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4年的466,500,000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377,700,000港元[178] - 计息贷款总额从2024年的161,500,000港元增至2025年的236,400,000港元,增幅74,900,000港元[178] - 2025年3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高达196.2%,较2024年的118.4%大幅上升[181][186] - 质押资产包括账面价值163,302,000港元的投资物业,较2024年的56,413,000港元显著增加[183][187] - 2025年3月31日资本承诺为26,900,000港元,较2024年的126,000,000港元大幅减少[192][196] - 员工人数从2024年的363人增至2025年的439人,员工成本从134,400,000港元微增至134,600,000港元[193][197] - 2025年3月31日未偿还履约保证金达85,600,000港元,较2024年的44,600,000港元大幅增加[200] 建筑业务表现 - 建筑业务2025财年收入为8.321亿港元,同比增长62.7%(2024财年为5.113亿港元)[27][30] - 建筑业务整体毛利率为4%,与2024财年持平[28][30] - 建筑业务88.9%收入来自公营地基项目,其中美东邨项目贡献3.252亿港元[28][30] - 2025财年新签7个项目,合约总价值14.116亿港元(2024财年为3.138亿港元)[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建项目8个(2024财年为5个)[31] - 香港建筑市场受经济放缓影响,预计2025年竞争将持续激烈[139] 环保业务表现 - 环保业务(厨余垃圾处理)通过技术升级及管理提升显著降低运营成本[14][16] - 环保业务2025财年收入为9710万港元,同比下降17.0%(2024财年为1.17亿港元)[38] - 餐厨垃圾处理相关业务收入增长至约9400万港元(2024财年:约7430万港元),主要受香港2024年4月推出的餐厨垃圾收集业务推动[40][42] - 环保业务收入减少约17.0%至约9710万港元(2024财年:约1.17亿港元)[41] - 合肥项目处理量为每天200吨,2025财年收入约4090万港元(2024财年:3980万港元)[45][48] - 宣城项目处理量逐渐增至每天130吨,2025财年收入约2760万港元(2024财年:2600万港元)[47][50] - 敦化项目因政府土地收购未完成仍暂停,处理能力计划为每天200吨[52][56] - 涡阳项目计划处理量为每天126吨,目前处于建设阶段未开展业务[53][54][56] - 汉中项目因政府分歧未达成共识,尚未开始业务或建设[58][59][61] - 韩城项目获30年特许经营权,年处理能力为2万吨[60][62] - 韩城项目因设计缺陷和土地占用问题自2020年起暂停建设,涉及罚款约人民币260,000元[63][6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韩城项目预付款减值损失分别约为1,952,000港元和1,946,000港元(约人民币1,797,000元)[68][72] - 韩城项目运营期获批35年,公司将承担全部商业化建设和运营责任,政府不承担厨余处理费用[70][72] - 2024年公司收购山西天和10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500,000元,该公司年处理能力3,200吨,有机肥产能60,000吨[75][78] - 山西天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占地25亩,日处理能力10吨,目前尚未开始建设[76][78] - 2024年公司获得香港厨余收集服务收入约2,220万港元(2024财年为0)[74][77] - 韩城项目截至2025年3月31日尚未开展任何业务或建设[71][73] - 韩城市政府同意根据政策法规解决历史问题,推进项目调整和整改[70][72] - 2024年韩城项目发现特许经营权被侵犯,已向韩城供销社发出法律函件[69][72] - 环保业务将结合全球碳减排市场发展,重点投入废油回收及深加工[135][141] 新能源材料业务表现 - 新能源负极材料业务长期前景保持信心尽管材料成本可能下降[19] - 深圳华明胜注册资本6860万元人民币,集团持股51%,年产能2000吨,2025财年收入约308万港元(2024财年4260万港元)[90][93][94] - 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将增强技术及产品质量以保持优势[136][141] -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领域,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及地方政府合作部署产能[138] 各地区项目进展 - 深圳华明胜工厂因生产成本上升于2024年6月停产并搬迁至四川德阳[15][16] - 德阳项目预计2025年7月底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于第四季度投产[15][16] - 西安汉唐明胜(华明胜持股30%)设备交付延迟预计2025年10月投产[18] - 山东枣庄合资项目(华明胜持股30%)于2025年3月完成建设4月正式投产[19] - 华明胜持有西安汉唐明胜30%股权,其内蒙古阿拉善附属公司的十条主要生产线预计2025年10月投产[20] - 华明胜持有30%股份的山东枣庄合资公司已于2025年4月正式投产[20] - 宜兴工厂获得1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提取约8800万元人民币[81][83] - 宜兴工厂投资物业建设进度达80%,预计2025年7月完工,占地面积35,235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4,333平方米[82][84] - 西安宜升智汇科技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约7790万港元),集团持股62.5%,但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取得目标地块且未注资[85][89] - 汉唐明胜注册资本3.5亿元人民币(约3.813亿港元),深圳华明胜持股30%,2025财年集团应占亏损360万港元[95][97] - 深圳华明胜与汉唐森源成立合营公司汉唐明胜,注册资本人民币350,000,000元,深圳华明胜持股30%[98] - 汉唐明胜2025财年亏损3,600,000港元,2024财年亏损100,000港元[99] - 深圳华明胜以人民币1,000,000元收购枣庄高能新材料30%股权,并承担现金出资人民币2,000,000元和技术管理出资人民币6,000,000元的义务[100] - 枣庄高能新材料一期计划年产能为1,000吨[100] - 枣庄高能新材料2025财年亏损500,000港元,2024财年无亏损[105] - 深圳华明胜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华明胜,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及新材料的研发[107] 融资与投资活动 - 公司与清琴国际达成和解,清琴国际需返还人民币36,000,000元现金对价[109] - 2023年公司从担保人处获得违约金约人民币140,000元[109] - 公司向清勤国际退还人民币36,000,000元现金退款,分五期支付[111] - 公司已全额收到未收取的现金退款,并追回罚款人民币140,000元[111] - 代价股份18,982,992股尚未出售,计划在股价达到最佳水平时处置[114][118] - 2024年3月31日代价股份账面值为4,500,000港元(每股0.236港元),2025年3月31日减值至700,000港元(每股0.038港元),确认减值亏损3,800,000港元[116][119] - 公司与受托方延长代价股份处置期至2025年11月22日[113][118] - Vimab收购协议涉及19,488,428股禁售股份,因财务指标未达成而未能解除锁定期[120][124] - 卖方B成为19,488,428股禁售股份的唯一实益拥有人,公司正与其协商解决[123][125] - 合肥非凡生物科技与广东绿金融资租赁签订15,000,000元融资租赁协议,后终止[127] - 宜升(天津)环境技术及朱永军先生为融资租赁提供担保[127] - 宜升智汇清算事项已终止[126][128] - 合肥非凡生物科技与广东绿金融资租赁签订设备购买及回租协议,购买价为人民币15,000,000元,租期五年[129] - 合肥非凡生物科技与江苏金融租赁签订设备购买及回租协议,购买价为人民币56,000,000元,年利率6.5067%,租期五年[130][132] - 公司投资城市生物质生物精炼与碳封存项目,投资金额为360万美元(约2,835万港元)[131][133] - 江苏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安排于2025年4月23日获股东特别大会批准生效[130][132] - 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及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140] - 公司2024年2月为宜兴工厂安排了1亿元人民币的银团贷款,2025财年已提取79,100,000港元[1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国内地各地政府财政状况紧缩导致政府欠费额度持续扩大[14][16]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升级降低运营成本,并扩大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及深加工业务[135][141] - 公司未进行任何股本集资活动,也未持有其他公司的重大股权投资[191][195][198]
创业集团控股(02221)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