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世纪集团(00234) - 2025 - 年度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增长2.2%至9026.3万港元[3] - 年度净亏损4602.3万港元,同比由盈利3499.1万港元转为亏损[4] - 持续经营业务税前亏损4335.2万港元,同比由盈利2863.1万港元转为亏损[3]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5.659百万港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6.971百万港元,整体净亏损55.659百万港元,去年同期盈利22.413百万港元[28]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5,659,000港元,去年为溢利22,413,000港元,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亏损69,400,000港元[43] - 总收入及其他收入总额增长2.9%至91.277百万港元,其中香港地区收入占比97.2%达88.717百万港元[19][22] - 公司收入轻微增加2.2%至90,263,000港元,其中放债利息收入69,716,000港元,投资物业租金收入14,914,000港元,上市股权投资公平价值收益4,140,000港元,股息收入1,493,000港元[38] - 其他收入增长12.6%至17,377,000港元,主要由于银行利息收入增加1,381,000港元至16,363,000港元[39] - 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的股权投资的公平价值收益净额大幅增长5494.6%至4.140百万港元[22] - 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的税项费用总额为2.671百万港元,较上年2.943百万港元下降9.2%[25] - 每股基本亏损0.96港仙,同比由盈利0.39港仙转为亏损[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及经营开支减少4.7%至44,531,000港元,其中广告及推广开支下跌44.4%至2,539,000港元[40] - 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3705.9万港元,同比减少2.4%[3] - 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拨备净额为37.059百万港元,较上年37.964百万港元略有下降2.4%[18][23] - 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拨备净额减少2.4%至37,059,000港元[42] - 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拨备净额37,059,000港元,同比下降2.4%[50] - 雇员福利开支为2262.9万港元,较去年2266.3万港元略有下降[6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放债分部、物业投资分部和证券买卖分部三个可报告分部[15][17] - 放债分部从事提供按揭贷款及无抵押私人贷款业务[17] - 物业投资分部投资优质办公室单位及商业铺位以获取租金收入[17] - 证券买卖分部从事有价证券买卖业务作短期投资用途[17] - 放贷分部收入同比下降4.2%至69.716百万港元,而证券买卖分部收入大幅增长2074.1%至5.633百万港元[18] - 物业投资分部业绩由盈转亏,从盈利21.644百万港元转为亏损57.788百万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亏损69.400百万港元[18][23] - 放债业务收入下降4.2%至69,716,000港元,占总收入77.2%,去年为82.4%[44] - 按揭贷款本金总额188,530,000港元,年利率9.5%至12.5%,无抵押私人贷款本金总额5,230,000港元,年利率18.0%至22.0%[45][46] - 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少20.3%至577,338,000港元,其中按揭贷款占比98.4%,无抵押贷款占比1.6%[47] - 最大客户应收贷款占比9.9%,五大客户占比33.7%,按揭贷款减值亏损拨备38,984,000港元,无抵押贷款减值拨回831,000港元[48][49] - 放债分部年度溢利为20,898,000港元,较去年20,766,000港元略有增长[50] - 物业投资分部收入下跌2.4%至14,914,000港元[52] - 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减少2.5%至12,355,000港元[52] - 新加坡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下降2.1%至2,559,000港元[52] - 投资物业整体出租率降至95.8%,年租金收益率升至3.1%[52] - 证券买卖分部溢利大幅增至5,693,000港元,去年为315,000港元[56] - 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股权投资收益4,140,000港元,去年仅74,000港元[56] - 证券买卖分部表现强劲,受益于恒生指数显著上升及市场波动,部分抵消其他业务压力[34] 各地区表现 - 总收入及其他收入总额增长2.9%至91.277百万港元,其中香港地区收入占比97.2%达88.717百万港元[19][22]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下降11.4%至665.807百万港元,香港地区非流动资产下降15.3%至468.947百万港元[2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6] - 公司本年度授出按揭贷款笔数减少30%,从40笔降至28笔,采取更审慎贷款策略[33] - 政府政策调整,如降低400万港元以下物业印花税,开始刺激市场活动,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存[36] - 通过贷款委员会分级审批不同贷款金额与估值比率的产品[65]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亏损6940万港元,同比由收益1014.9万港元转为大幅亏损[3]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巨大,从上年收益10.149百万港元转为本年亏损69.400百万港元[18][23]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净亏损69,400,000港元,去年为收益10,149,000港元,主要由于香港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亏损增加[41]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净亏损69,400,000港元,去年为收益10,149,000港元[53]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大幅下跌,导致公司由盈转亏,同时按揭利息收入因贷款规模缩小而减少[35] 应收贷款及利息状况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减少20.2%,从741.494百万港元降至592.015百万港元,减值拨备为14.677百万港元[28][29] - 逾期应收贷款及利息增加10.9%,从6.622百万港元升至7.345百万港元,其中无抵押部分为654,000港元[29] - 应收贷款到期结构显示,即期部分下降21.3%,从642.612百万港元降至505.892百万港元,一年以上部分亦减少[30] 现金及资本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长31.6%至6.82亿港元[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长至682,206,000港元,去年为518,251,000港元[61] - 资本负债比率下降至5.3%,较去年6.7%降低1.4个百分点[6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下降12.6%至4.86亿港元[6] - 流动资产总额增长2.6%至13.12亿港元[6] - 权益总额下降1.2%至18.80亿港元[7] 会计政策和披露 - 公司拥有少于被投资方大多数表决权时需评估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以确定控制权[11] - 附属公司采用与公司相同报告期间和一致会计政策编制财务报表[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未对公司财务状况或表现构成影响[13][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2020年修订未改变公司负债的即期或非即期分类[13]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2022年修订未对公司财务状况或表现构成影响[13] -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修订要求供应商融资安排额外披露但公司无此类安排[13] - 审计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4] 市场及风险因素 - 住宅按揭贷款负资产个案数增加27%,从32,073宗升至40,741宗,反映房地产行业财务压力[32] - 香港住宅物业价格指数下跌6.9%,从147.1点降至136.9点,影响抵押品价值及贷款业务[32] - 公司持有上市证券投资,面临股权价格风险[6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以港元、新加坡元和美元计价[67] - 按揭贷款业务与香港物业市场动态紧密关联[64] 其他运营数据 - 员工总数32名,与去年持平[68] - 本年度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69] - 公司未持有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赎回或出售活动[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