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和控股(00718) - 2024 - 年度财报
太和控股太和控股(HK:00718)2025-04-30 08: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收入为1.205亿港元,同比下降43.1%[21] - 公司2024年税前亏损为9.053亿港元,同比下降33.8%[21] - 公司2024年所有者应占亏损为7.603亿港元,较2023年11.68亿港元有所改善[22] - 公司年度收益为120.5百万港元,较去年211.8百万港元大幅减少43.1%[23]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905.3百万港元,较去年1,366.6百万港元减少33.8%[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60.3百万港元,较去年1,168.0百万港元减少[23] - 物业投资分部整体亏损7.981亿港元同比下降39.2%[74][77] - 地板材料贸易收入约2230万港元同比下降78.9%[75][78] - 医疗设备贸易收入约2070万港元同比下降27.4%[76][78] - 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分部亏损约450万港元,去年重新分类后亏损约220万港元[85] - 不良债务资产管理业务亏损约480万港元,去年亏损约320万港元[8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成本为163.5百万港元,较去年173.1百万港元略为减少[24] - 担保合约拨备约329.3百万港元[24] - 计提担保合同拨备约3.293亿港元[74][77] - 采矿权资产减值约1100万港元全额计提[80] - 采矿权账面值减值为零,较去年减少约1100万港元(100%)[84] - 财务担保合约3和4的后续结算代价为人民币2.362亿元,是导致截至2024年12月31日预期信贷亏损(ECL)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123][124] - 2024年度损益中记录担保合同减值约港币3.29289亿元[11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医疗设备销售收入下降是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1] - 地板材料销售收入下降是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1] - 中国购物中心业务年度租金及物业管理收入约74.6百万港元[36] - 英国投资物业年度收入约230万港元同比下降32.4%[70][73] - distressed debt资产管理业务亏损约480万港元[83] - 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分部亏损约450万港元,去年重新分类后亏损约220万港元[85] - 不良债务资产管理业务亏损约480万港元,去年亏损约320万港元[87] - 公司业务包括物业投资、地板材料及医疗设备贸易、采矿及自然资源勘探、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25][29] - 公司业务分部包括物业投资、地板材料及医疗设备贸易、采矿及勘察天然资源、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199][200] 各地区表现 - 地板材料出口美国业务因关税战面临压力[14][17] - 公司正积极开拓中国及美国以外市场[14][17] - 公司全资拥有三个中国购物中心:锦州、广州和安阳购物中心[26][30] - 安阳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约24,815平方米,已出租15,843平方米,出租率约63.8%[36] - 锦州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约38,809平方米,已出租25,008平方米,出租率约64.4%[36] - 广州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约38,879平方米,已出租21,746平方米,出租率约55.9%[36] - 截至2024年底安阳购物中心投资物业公允值约271.9百万港元[36][37] - 截至2024年底锦州购物中心投资物业公允值约518.9百万港元[36][37] - 截至2024年底广州购物中心投资物业公允值约540.5百万港元[36][37] - 英国投资物业出售录得损失约30.2百万港元[24] - 出售英国投资物业录得净亏损3020万港元[70][73] - 英国投资物业年度收入约230万港元同比下降32.4%[70][73] - 集团主要业务货币包括港元、美元、英镑和人民币,其中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元资产无重大汇率风险[128][130] - 英国子公司资产主要以英镑计值,中国子公司资产主要以人民币计值,面临年末财务换算汇率风险[128][1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积极实施持续成本节约计划应对收入下降[21] - 公司预计2025年将妥善处理中国投资物业相关潜在债务[15][18] - 广州及锦州购物中心2025年将进行债务重组以改善资产结构[147] - 地板贸易业务受美国贸易战影响,集团将积极开拓新市场[146] - 广州购物中心针对海外客户增加异域餐厅及咖啡甜品店等配套[141][144] - 锦州购物中心聚焦大学生消费群体,引入动漫周边及主题酒吧等业态[142][144] - 安阳购物中心规划动漫主题街区并定期举办动漫展[145][148] - 2025年重点推进广州及锦州购物中心债务重组[149] - 美国贸易战预计对地板贸易业务产生负面影响[149] - 公司目标在2025年财报中消除审计保留意见[165][166] - 公司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中消除中瑞的保留意见[167] - 公司要求解决所有已知向锦州银行/锦州市华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或盛京银行提供的财务担保[168] - 公司要求追讨或获得赔偿因五名借款人及/或戴先生的财务担保而蒙受的所有损失[168] - 公司以可持续发展为企业规划与营运理念[200] - 公司致力于为利益相关者创造长远价值[200]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1.456亿港元[22] - 中国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约355.9百万港元[24] - 英国投资物业出售录得损失约30.2百万港元[24] - 担保合约拨备约329.3百万港元[24] - 广州购物中心相关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1,345百万元[24] - 因收购广州购物中心产生银行贷款约13.45亿元人民币[74][77] - 中国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约3.559亿港元[74][77] - 综合负债净值约17.364亿港元,较去年增加约7.696亿港元[88][93] - 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643亿港元,较去年增加约2.17亿港元[89][94] - 流动比率0.12倍,去年为0.06倍[89][94] - 流动负债净额约30.262亿港元,去年约31.387亿港元[89][94] - 债务融资总额约14.353亿港元,去年约16.735亿港元[90][94] - 净债务约22.698亿港元,去年约24.94亿港元[91][95] - 资产抵押银行借贷约14.3亿港元,去年约16.682亿港元[100][107] - 财务担保合同减值损失为人民币11.16798亿元(约合港币11.8738亿元)[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违约风险敞口(EAD)范围在人民币8328.8万元至28.10115亿元之间[115] - 采用穆迪研究报告设定的33.9%回收率计算违约损失(LGD)[116] - 违约概率(PD)被评估为100%,因所有相关借款均已到期且违约[116] - 2025年1月就两项财务担保支付后续结算款人民币2.362亿元[121] - 担保分责比例根据担保人数量设定在20%至25%之间[117] - 广州融智担保的最大负债本金为人民币5.699亿元[110] - 锦州嘉驰担保的最大负债本金为人民币33亿元[110] - 贴现因子被确定为1(无贴现),因担保合同已被视为逾期[117] - 广州融智担保贷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5.699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金、累计利息及违约利息合计人民币9.80697亿元[131] - 锦州嘉驰担保贷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3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金、累计利息及违约利息合计人民币48.69494亿元[131] - 集团未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建议支付任何股息(2023年:无)[134] - 集团未就2024年度支付股息(2023年度:无)[138] 诉讼及担保风险 - 涉及子公司诉讼的违约银行贷款本金达人民币72.699亿元[38][42] - 境内银行存款约1080万元被冻结及4140万元被法院划转[46][48] - 广州融智被要求偿还约17亿元银行贷款[47][49] - 涉及瀋陽睿凡貸款的判決金額包括未償還本金加利息及截至2023年5月29日的違約利息約人民幣1.344億元[53] - 遼寧人和貸款的判決金額包括未償還本金加利息及截至2023年5月29日的違約利息約人民幣1.982億元[54][56] - 判決金額的利息計算適用中國法院規定的最高年利率24%[53][54][56] - 公司所有境內銀行賬戶已被凍結,已開設共同控制賬戶維持日常運營[59][61] - 若被要求全額支付兩項索賠,廣州融智的經營現金流將受到影響[58][60] - 廣州購物中心目前日常運營維持正常[58][60] - 錦州嘉馳收到建築服務前供應商申請再審的聆訊通知[62][64] - 被告未遵守執行通知可能面臨包括旅行禁令、高消費限制及列入失信名單等後果[55][57] - 广州融智为盛京银行五笔贷款提供担保,单笔本金范围从人民币4840万元至1.481亿元[126] - 锦州嘉驰为两笔大额贷款提供担保,单笔本金分别为人民币14亿元和19亿元[126] - 广州融智支付2.362亿元人民币解决银行担保诉讼[151][155] - 锦州银行债务及担保责任全额转让至锦州市政府控股企业[157][160] - 和解协议要求卖方在12个月内协助减少广州融智外债至少约2.806亿元人民币[158][161] - 审计机构对2024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涉及财务担保完整性[163][166] 公司治理及人事变动 - 苏世公先生于2024年9月11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10月31日被任命为公司主席[169][171] - 杨玉华女士于2024年9月11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10月31日被任命为行政总裁及授权代表[170][172] - 王宏放先生于2021年1月7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10月31日退休[174][178] - 郑玉春先生于2021年5月20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10月31日辞任[181] - 王宏放先生在中国地利集团(前称人和商业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387)担任执行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等职务[175][178] - 郑玉春先生曾在中国唐商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74)担任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182] - 郑玉春先生曾在中国天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182] - 郑育淳先生于2024年10月31日辞任执行董事及执行总裁[185] - 郑育淳先生拥有逾20年企业管理及投资经验[185] - 高滨博士自2019年1月起担任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189] - 高滨博士自2018年5月起担任阳光保险集团(股份代号:6963)独立非执行董事[189] - 梁廷育先生自2009年12月起担任延长石油国际(股份代号:346)独立非执行董事[194] - 梁廷育先生自2018年3月起担任毛记葵涌(股份代号:1716)独立非执行董事[194] - 梁廷育先生自2018年11月起担任信义能源控股(股份代号:3868)独立非执行董事[194] - 宋燕捷女士拥有逾30年高等教育行业经验[195] 运营及资产处置 - 公司以5000万英镑出售英国投资物业子公司[150][154] - 交易押金约1900万英镑用于偿还英国违约贷款[150][154] - 公司支付约300万英镑用于伦敦物业翻新工程[150][1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163人,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7人减少12.8%[132] - 香港员工占比为8.6%,较2023年12月31日的7.5%有所上升[132] - 集团雇员总数163名,其中香港雇员占比8.6%(2023年:187名,香港占比7.5%)[137] - 广州购物中心通过降低标准租金和升级灯光设施优化运营[140][143] ESG相关 - 公司依据香港联交所附录C2《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ESG报告[198] - 公司通过ESG报告向持份者披露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及表现[198] - ESG报告涵盖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99][200] - 各主要职能管理层与员工参与ESG报告编制[199][200] - 报告依据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附录C2的ESG指引编制[200] - 报告协助公司检讨运营情况及鉴别相关ESG事宜[199][200] - 公司评估ESG事宜对业务及持份者的重要性[199][200] - 报告包含对公司属重大的ESG事宜摘要[199][200] - 报告涵盖环境、社会及管治的政策、措施及表现[200] 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3.2%,与2024年持平[135][139] - 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