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2亿元[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07亿元,较调整后的2023年1.287亿元增长1.55%[2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15亿元,较调整后的2023年-2.164亿元下降104.02%[2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06亿元,较2023年6642.75万元下降126.70%[2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60元/股,较调整后的2023年-0.79元/股下降102.53%[29]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5.65%,较调整后的2023年-37.49%下降138.16个百分点[29]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10.128亿元,较调整后的2023年末14.228亿元下降28.81%[29]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69.61万元,较调整后的2023年末4.761亿元下降94.39%[2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4.642亿元,较调整后的2023年-2.297亿元下降102.08%[29]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4,161,320.33元,全年累计亏损441,525,310.24元[34]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22,668,550.20元,较2023年的13,296,253.11元增长70.5%[37]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0,589,950.27元(四个季度均为负值)[34]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收益达28,540,100.21元,较2023年的5,905,739.89元增长383%[37] - 2024年政府补助收入为1,744,650.77元,较2023年的221,081.98元增长689%[37] 业务线表现 - 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30.90%,达到1.2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7.57%[67] - 软件和信息技术收入同比下降30.90%,降至31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43%[67] - 智能输送配料装备收入同比增长21.66%,达到619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47.41%[67] - 绿色环保装备收入同比下降5.06%,降至139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0.65%[67] - 智能输送配料业务营业收入61,984,971.6元,同比增长86.94%,毛利率14.03%,同比增长16.71%[71] - 绿色环保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3,919,399.6元,同比下降31.18%,毛利率24.23%,同比增长21.08%[71] - 专用设备制造业销售量102套,同比下降7.27%,生产量102套,同比下降7.27%[73]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量0块(或套),同比下降100%,生产量0块(或套),同比下降100%[73] 地区表现 - 国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9.16%,降至1.1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87.39%[67] - 国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16%,达到204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5.61%[67] - 国内销售营业收入110,326,539.86元,同比增长11.25%,毛利率-5.65%,同比下降22.11%[7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数字化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解决方案提供[7][8] - 公司计划把握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机会,争取老客户装备升级订单和新客户业务[8] - 公司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项目紧跟国家政策,目标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5万亿元[9]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设备更新领域,政策预计将创造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市场[42] - 公司智能裂解装备业务受益于废轮胎热裂解税收优惠政策[44] - 2025年制造业设备更新换代预计带来千亿级市场机遇[116] 成本和费用 - 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净利润大幅亏损[4][6] - 专用设备制造业材料费75,515,407.41元,占营业成本79.20%,同比增长42.25%[75] - 销售费用6,786,715.65元,同比下降39.78%,财务费用24,322,892.83元,同比增长51.75%[81] - 研发费用36,995,517.44元,同比下降32.64%[81] 研发和技术 - 公司研发团队人员有所变动,但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7][8]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90人减少至2024年的124人,同比下降34.74%[87]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54,922,405.09元减少至2024年的36,995,517.44元,同比下降32.64%[8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42.66%下降至2024年的28.30%[87] - 公司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技术水平行业领先[58] - 公司及子公司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58] - 公司拥有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0余项,参加国家标准制定12项,行业标准制定8项[61] - 公司打造了13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61]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从2023年的375,245,915.06元减少至2024年的185,698,507.60元,同比下降50.51%[9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66,427,491.84元恶化至2024年的-150,589,950.27元,同比下降126.70%[9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从2023年的55,130,645.95元减少至2024年的16,542,820.00元,同比下降69.99%[9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从2023年的342,072,837.73元增加至2024年的364,810,102.00元,同比上升6.65%[90] 资产和负债 - 货币资金从2024年初的79,480,438.63元减少至2024年末的13,419,979.69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4.27%[96] - 固定资产从2024年初的220,518,854.19元增加至2024年末的335,399,042.89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7.61%[96] - 短期借款从2024年初的118,968,310.04元增加至2024年末的120,980,449.96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3.58%[96]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为750,000元[99] - 金融负债为0元[99] - 保函保证金期末余额为322,249.56元,期初余额为695,725.87元[99] - 被冻结的银行存款期末余额为9,744,479.65元,期初余额为1,741,218.58元[99] - ETC保证金为1,100元[99] - 资产权利受限合计期末余额为10,066,729.21元,期初余额为2,438,044.45元[99] 审计和内部控制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6][11] - 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6][11] - 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新元"[11] - 2024年12月31日发现管理层凌驾内控缺陷,导致2022-2023年营业收入调减2.73亿元[173][174] - 2024年前三季度已披露营业收入冲回1.45亿元[174] - 应收账款原值4.62亿元违约或逾期,涉及江西世星科技等重要客户[174] - 公司存在向非金融机构和自然人拆借资金未经审批的重大缺陷[174] - 公司已对2022-2023年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173][174] - 内审部门将加强大额资金往来动态跟踪,防止关联方资金占用[172] - 公司制定应收账款定期对账、催收及起诉措施,并实施信用分级管理[174] - 公司加强借款审批流程执行以解决资金拆借缺陷[174] 股东和股权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4] - 朱业胜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01.6万股[136] - 朱业胜持有公司股份总数达18,890,043股[136] - 张瑞英离任时持有公司股份175,000股[136] - 张辉离任时持有公司股份37,500股[137] - 盖平离任时持有公司股份60,000股[137] - 秦璐离任时持有公司股份7,500股[137] - 成笠萌离任时持有公司股份5,000股[137]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合计持股19,416,043股[137] 公司治理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设董事7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42.86%[128] - 公司第四届监事会设监事3名,职工代表监事占比33.33%[129] - 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129] - 公司未制定市值管理制度[124] - 公司未披露估值提升计划[125]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125] - 公司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均独立于控股股东[131][132] 风险因素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6.46亿元,存在资金占用及流动资金短缺风险[122] - 宁夏废旧轮胎循环利用智慧工厂项目存在短期效益不达预期风险[121] - 公司主要客户集中在轮胎橡胶、钢铁等行业,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显著[118] - 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风险[120]
新元科技(300472)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