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75.23亿元,同比下降38.21%[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7亿元,较2023年亏损收窄[2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73亿元,较2023年大幅改善[23]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6.18亿元,同比下降14.70%[23] - 2024年总资产为176.76亿元,同比下降9.03%[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7.00元/股,较2023年-11.93元/股有所改善[2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28%,较2023年-19.83%有所提升[25]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2%,较2023年下降0.04个百分点[25] - 2024年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同比减少,改善了净利润表现[2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5.23亿元,同比降低38.21%[38]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70亿元[38]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752,259.25万元,同比下降38.21%[109] - 2024年度公司营业利润-99,251.49万元,同比减少亏损72,801.13万元[109] - 2024年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7,037.09万元,同比减少亏损63,325.89万元[109]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767,622.17万元,同比下降9.03%[109] - 公司营业收入为752.26亿元,同比下降38.21%,主要因磷酸铁锂销量增长39.07%但碳酸锂价格下降导致售价降低[112][113] - 营业成本747.21亿元,同比下降38.61%,与收入降幅基本匹配[112][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7.33亿元,上年同期为-155.81亿元,主要因票据托收现金流入增加[112][113] - 研发费用2.57亿元,同比下降39.04%,因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研发投入减少[112][113] - 财务费用2.27亿元,同比增长31.44%,主要因平均贷款余额增加[112][113]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15.58亿元转为正15.73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74亿元[131] - 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2.0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20.51%,主要系计提存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33] 业务线表现 - 2024年磷酸铁锂销量同比增长39.07%,但受价格下降影响收入下滑[25]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为22.82万吨,同比增长39.07%[38] - 磷酸铁锂产品收入726.6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8.93%,销量同比增长39.07%至228,239.97吨[114][117] - 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出货量22.82万吨,同比增长39.07%[59] - 公司磷酸铁锂产品涵盖动力型、功率型、储能型、长寿命材料等[93] - 公司储能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17.71%,第三名和第五名客户为新进入前五名客户[122]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数百吨出货,磷酸锰铁锂产品已试生产并具备放量条件[44]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部分型号已实现数百吨出货[94] - 2023年下半年布局智能充电桩和新型液冷储能技术研发,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12万元和280万元[86]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2%,较2023年下降0.04个百分点[25] - 公司2024年申请国内发明专利90个,国际发明专利136个,获得各类知识产权80项,核心技术23项[44] - 公司新增核心技术"液相法硫酸亚铁钠制备技术",截至报告期末拥有核心技术23项[65] - 公司拥有23项核心技术,112项国内发明专利、11项国际发明专利及91项实用新型专利[90] - 公司参与制定或修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共计63项[90] - 公司报告期内申请国内发明专利90个,国际发明专利136个,实用新型专利11个,商标13个[73] - 公司报告期内获得国内发明专利31个,实用新型专利28个[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254个,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12个,国际发明专利11个,实用新型专利91个[73] - 公司累计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68个,商标48个,累计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1个,商标31个[74]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年度为257,000,349.81元,较上年度的421,559,135.77元下降39.04%[7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2%,较上年度的3.46%减少0.04个百分点[76] - 研发项目"磷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投入307.12万元,处于试生产阶段,目标是建立磷酸铁物化指标数据库并开发低成本产品[82] - 公司研发人员总数379人,占总员工比例11.16%,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305.6万元,平均薪酬11.36万元[85]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博士2人、硕士61人、本科128人、专科124人、高中及以下64人[85]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55人,30-40岁184人,40-50岁34人,50-60岁6人[85]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51]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51]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由2023年64.8%提升至2024年70.5%[51]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52] -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53]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ESSLIB)出货量369.8GWh,同比增长64.9%[53] - 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329.2万吨,同比增长32.9%[53] - 2024年磷酸铁锂出货量242.7万吨,同比增长48.2%,在正极材料中占比达73.7%[53] - 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超900GWh,同比增长超35%[54]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92.5%[54] - 碳酸锂2024年均价为8.02万元/吨(不含税),较2023年均价23.20万元/吨下降65.43%[7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报告期末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负数,不满足现金分红条件[7] - 公司2024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7] -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参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4] - 公司致力于发展新能源事业,目标是成为全球新能源材料领导者[165] - 公司计划在2025年通过降本增效和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166] - 公司将推进新一代高压实密度产品的客户验证及量产[166] - 公司计划通过智能化系统(如LIMS、MES、PPM、SRM)提升运营管理效率[167] - 公司将利用套期保值工具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167] - 公司坚持“低库存,快周转”的库存管理策略[167] - 公司计划加大力度开发国内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新客户[167] - 公司将继续优化全球化业务布局,巩固海外市场地位[167] - 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进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后备人才库[168] 风险因素 - 公司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磷酸铁锂循环一体化产业园项目等投资项目存在收益不达预期风险[101] -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显著增加,存在折旧增加导致业绩下滑风险[108]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碳酸锂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100] - 公司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良好但绝对金额持续上升,存在坏账增加风险[103]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94,367.7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5.34%[103]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04,316.7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1.56%,占营业收入比例27.16%[103] - 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78.25%至20.4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5.90%上升至11.56%[135] - 公司受限货币资金18.07亿元,主要用于应付票据质押担保和期货保证金[139]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审议37项议案[172] - 公司监事会成员变更为4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3名,非职工代表监事1名[174] - 董事长刘世琦持股从29,201,240股增至29,475,240股,增持274,000股[179] - 董事李菲持股保持11,149,410股未变动[179] - 董事会秘书高文静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100.97万元[179] - 财务总监柴小琴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57.60万元[179] - 职工代表监事陈艳红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33.13万元[179] - 非职工代表监事张科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10.62万元[179] - 研发中心副总监王勤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66.05万元[179] - 制造中心总监黄洋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62.71万元[179] - 副总经理熊健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57.36万元[17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郭米艳持有股份44.16万股[180] - 核心技术人员陈世涛持有股份43.97万股,已离任并计划于2025年2月21日重返公司[180] - 核心技术人员晏益志持有股份36.16万股[180] - 核心技术人员程小雪持有股份35.46万股[180] - 已离任核心技术人员李锦持有股份1.14万股[180] - 核心技术人员杨娇娇持有股份44.94万股[180]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合计持有股份40,350,650股,总市值为847.60万元[180]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513.01万元[188]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334.59万元[188]
万润新能(688275)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