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30,341.47万元,同比增长0.64%[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74.01万元,同比下降241.95%[2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36.20万元,同比增长2,434.71%[24]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1,129.52万元,同比下降5.20%[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股,同比下降237.5%[25]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8.34%,同比增加4.94个百分点[2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7%,同比减少5.19个百分点[25]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363.65万元[28]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511.1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61.54万元[27] - 公司对牛口蹄疫疫苗等项目计提减值准备2,817.35万元[2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30,341.47万元,同比上升0.64%[148][149][15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74.01万元,同比下降241.95%[148] - 2024年疫苗产品销量25,450.94万毫升,同比上升8.98%,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上升0.64%[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74.01万元[3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12,06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7.16%[149][150] - 兽用生物制品总成本119,392,114.85元,同比上升36.32%,其中直接材料成本30,626,351.77元(占比25.65%),直接人工成本10,821,582.05元(占比9.06%),制造费用77,944,181.03元(占比65.28%)[154] - 销售费用100,672,153.29元,同比上升19.30%,管理费用55,234,455.58元,同比上升9.74%,研发费用49,355,062.69元,同比上升10.84%[162] - 公司报告期内销售费用总额为10,067.2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18%,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197] - 市场推广费占销售费用总额比例为35.07%,金额为3,530.66万元[196] - 职工薪酬占销售费用总额比例为26.52%,金额为2,669.48万元[19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兽用生物制品营业收入30,168.42万元,营业成本11,939.21万元,毛利率60.42%[175] - 兽用生物制品毛利率同比下降10.40个百分点[175] - 公司已上市销售产品包括猪口蹄疫疫苗、猪圆环疫苗、牛羊口蹄疫疫苗、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及系列兽医诊断制品[49][50] - 公司储备产品包括非洲猪瘟、猪瘟、猪塞内卡、猪伪狂犬、猪蓝耳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δ冠状病毒病三联疫苗等[50] - 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采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种毒,抗原谱拓宽,交叉保护力提高[52] - 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不含异体蛋白,抗原含量精确定量,免疫持续期长[52] - 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采用真核表达系统,免疫原性强,与流行毒株匹配度高[53] - 牛结节性皮肤病灭活疫苗抗原含量高,抗体水平高,保护力强[53] -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效率高,最快40分钟出结果[53]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区营业收入为5,832.09万元,同比增长14.63%,但毛利率减少18.36个百分点[152] - 政府采购模式营业收入为22,633.56万元,同比下降4.87%,毛利率减少7.44个百分点[152] - 市场销售模式营业收入为7,559.66万元,同比增长21.49%,但毛利率减少18.39个百分点[15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制定产品出口、技术输出和技术投资的"海外三步走"海外业务拓展模式,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亚、南美、非洲等动物疫苗紧缺市场[46] - 公司成立本天成公司作为人用生物制品拓展平台并投资扬州世之源,推进艾滋病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UB-421)、新抗过敏 AntiIgE 单克隆抗体药物(UB-221)以及抗单纯疱疹病毒单克隆抗体药物(UB-621)开发及生产[46] - 公司依托合成肽技术平台,加快对塞内卡等动物疫病合成肽疫苗的开发,并探索多肽药物代工服务新业务,形成"代工+服务"一体化技术输出模式[177] - 公司成立子公司本天成,将生物技术及生产优势延伸至人用创新药领域,实现"动保+人药"双向技术转化与产业协同[177]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8,599.24万元,申报国家专利28项,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2项,产品批准文号3项[36]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85,992,438.63元,同比增长21.88%[105] - 费用化研发投入49,355,062.69元,同比增长10.84%[105] - 资本化研发投入36,637,375.94元,同比增长40.76%[10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8.34%,同比增加4.94个百分点[105]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2.61%,同比增加5.72个百分点[105]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8个,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0个,获得30个[103]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9个,累计申请69个,获得49个[103] - 新增外观设计专利1个,累计申请6个,获得5个[103] - 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102] - mRNA疫苗技术平台已完成十数项国内外专利申请,涉及口蹄疫、猪圆环、宠物等多种重要动物疫病[99] - 公司建立五大技术平台:新型灭活疫苗、合成肽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核酸(mRNA)及体外诊断技术[113] - 新型灭活疫苗技术平台包含五项行业优势技术:种毒基因工程改造、高效悬浮培养、一体化纯化、抗原稳定及精准检测技术[115] - 合成肽疫苗技术平台拥有国际领先的超长肽(60个氨基酸以上)及困难肽研发生产技术体系[117] - 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平台涵盖大肠杆菌、酵母、昆虫细胞和CHO细胞等表达体系[118] - mRNA疫苗技术平台已完成病原靶点筛选、mRNA设计优化及核心制备工艺构建[119] - 环状RNA疫苗在免疫应答中表现卓越,抗体水平显著超越传统疫苗[120] 行业和市场趋势 - 2023年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企业完成生产总值176.67亿元,同比减少0.39%[64] - 2023年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162.76亿元,同比减少1.76%[64] - 猪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71.54亿元,占比43.95%[65] - 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64.02亿元,占比39.33%[65] - 牛、羊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22.52亿元,占比13.84%[65] - 活疫苗市场规模50.48亿元,占比31.01%[65] - 灭活疫苗市场规模91.33亿元,占比56.11%[65] - 猪用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16.25亿元,占猪用生物制品市场22.71%[65] -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3002亿元,同比增长7.5%[65] - 预计2026年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656亿元[65] - 2023年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前10名企业销售总额为73.57亿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45.20%[67] - 2023年大型企业数量27家(占比15.25%),销售额119.4亿元(占比73.36%)[67] - 2023年中型企业数量78家(占比44.07%),销售额42.83亿元(占比26.31%)[67] - 2023年猪用生物制品前10名企业销售额41.59亿元,占该品类总销售额的58.14%[68] - 2023年牛羊用生物制品前5名企业销售额16.01亿元,占该品类总销售额的71.09%[68] - 2023年小型企业数量72家(占比40.68%),销售额0.53亿元(占比0.33%)[67] - 2022-2023年兽用生物制品企业总数从152家增至177家,但总销售额从165.67亿元降至162.76亿元[67] - 现行兽药GMP实施提高了行业门槛,涉及活病毒操作需符合生物安全三级防护要求[72] - 农业农村部对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采取"供需平衡、鼓励创新、确保安全"的监管原则[72] - 宠物用生物制品和水产生物制品被明确列为行业未来增长点[68] - 新兽药研发周期漫长,一般需7-8年甚至更长[73] 生产和产能 - 动物灭活疫苗车间通过兽药GMP验收,mRNA疫苗及药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稳步推进[35] - 细胞悬浮培养病毒灭活疫苗生产线等于2025年2月通过兽药GMP验收[44] - mRNA疫苗及药品生产车间已完成模块化布局及建设,具备全流程研发及生产能力[45] - 公司拥有上海和兰州两大GMP生产基地,生产线种类齐全[74] - 公司拥有10条兽药GMP生产线,覆盖病毒、细菌、多肽、重组蛋白、核酸和单克隆抗体等不同类型抗原疫苗[77][78] - mRNA疫苗及药物生产车间已基本建成,正积极推进兽药GMP静态验收[77] - 动物灭活疫苗项目计划总投资12,903万元,使用节余募集资金投入9,903万元[199] - 动物活疫苗车间预计投入资金21,249万元,投产后预计年产能7,000万头份活疫苗[200]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动保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单价下降及净利润下滑的风险[132] - 公司新产品逐步上市销售,但市场推广受行业竞争影响可能不达预期[136] - 公司生产经营需取得兽药GMP、兽药生产许可证等资质,存在行政许可风险[137] - 公司环保标准面临国家政策趋严的风险,需及时应对[140] - 公司享受15%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但存在未来税收政策变动的风险[143]
申联生物(688098)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