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芯晟(688458) - 2024 Q4 - 年度财报
美芯晟美芯晟(SH:688458)2025-04-29 13: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6,567,127.54元[7] - 公司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不满足现金分红条件[7] - 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7] - 2024年营业收入为4.04亿元,同比下降14.43%[2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56.71万元,同比下降320.76%[2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308.20万元,同比下降1609.03%[2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08.11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29]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89亿元,同比下降9.27%[29] - 2024年末总资产为19.97亿元,同比下降7.37%[2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61元/股,同比下降303.33%[30]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6%,同比下降5.38个百分点[30]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40,416.79万元,同比下降14.43%[4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656.7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308.20万元[42] - 公司营业收入为40,416.79万元,同比下降14.43%,主要因电源管理芯片价格下降和无线充电客户调整产品节奏[1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708.11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15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3,377.19万元,同比下降109.77%[15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7,081,101.61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1,460,798.10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33,771,940.51元(同比下降109.77%)[170] - 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净利润26,514,917.4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29,718.22元[170] 成本和费用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0.60%,同比增加18.85个百分点[30]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9.73%,主要由于研发人员薪酬、新产品开发材料等费用增加[31] - 研发投入16,410.58万元,同比增长59.7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0.60%[44] - 研发人员数量达18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6.18%,平均薪酬增长38.40%[44]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59.73%至16,410.58万元[151] - 研发费用164,105,795.11元,同比增长59.73%[16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0,782.26万元,同比增长48.29%,平均薪酬59.90万元,同比增长38.40%[12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信号链产品系列营收达6,913.89万元,同比增长527.78%,占整体营业收入的17.11%[43] - 光学传感器业务营收同比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兴引擎[43] - 模拟电源芯片收入1.89亿元,同比下降27.45%,毛利率减少9.56个百分点至12.72%[155] - 无线充电芯片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27.27%,毛利率减少4.75个百分点至30.87%[155] - 信号链芯片收入6,913.8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27.78%,但毛利率减少21.01个百分点至37.44%[155] - 模拟电源芯片收入18,897.33万元(同比下降27.45%),无线充芯片收入14,605.56万元(同比下降27.27%),信号链芯片收入6,913.89万元(同比增长527.78%)[156] - 芯片生产量184,884.24万颗(同比下降9.78%),销售量174,810.59万颗(同比下降7.35%),库存量28,547.60万颗(同比增加54.53%)[157] 各地区表现 - 境内收入3.30亿元,同比下降21.10%,毛利率减少5.17个百分点至25.65%[155] - 境外收入7,374.98万元,同比增长37.84%,毛利率增加0.99个百分点至13.88%[155] - 境内销售33,041.80万元(同比下降21.10%),境外销售7,374.98万元(同比增长37.84%)[156] - 境外资产规模为30,303,648.85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52%[17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依托"电源管理+信号链"双驱动产品策略,打造"手机+汽车+机器人"三大战略平台[187] - 2025年公司将全面拓展ToF技术产品线,开发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低空经济设备、车载ADAS等领域的ToF产品[190] - 公司已构建覆盖小功率至100W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完整产品线,2025年重点优化集成度与功率输出[192] - 2025年公司将战略布局汽车照明市场,聚焦前后照灯、环绕灯及氛围灯等高集成度解决方案[193] - 多款车规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并启动ISO26262认证,2025年推进消费级/工业级产品车规转化[194] - 公司正布局AI智能传感领域,开发像素级感算一体技术及动态可重构感测阵列等关键技术[191][195] - 2025年计划通过战略性并购锁定具备核心技术协同效应的标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领域[198] - 公司将持续扩充高端研发人才储备,重点引进芯片设计、先进工艺等领域全球顶尖技术人才[197] - 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并与跨国企业建立战略协作[196] 研发和技术创新 - 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总量达到178个,其中国际发明专利授权3项,国内发明专利66项[44] - 公司战略布局汽车电子产品赛道,重点开拓车载无线充电、汽车照明、雨量/雾气检测光传感等领域,单通道车规照明产品已通过AEC-Q100认证[50] - 公司完成高集成度CAN SBC芯片研发,进入送样测试和车规认证阶段,该产品集成CAN收发器、电源管理等功能,旨在打破海外厂商垄断[51] - 公司自主开发PD/SPAD工艺,定制PD工艺注入流程提升器件灵敏度,并在先进制程实现量产突破[52] - 公司定制开发的VCSEL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并构建完整国产化供应链体系[52]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10项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图像识别与图像处理技术等[106] - 公司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研发,多项技术处于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106] - 公司累计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3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6项,实用新型专利95项,软件著作权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1项[116] - 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申请32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获得新增授权知识产权28项[116] - 本年度发明专利新增申请17个,获得11个,累计申请168个,获得69个[117][118] - 本年度实用新型专利新增申请12个,获得14个,累计申请104个,获得95个[118] 市场趋势和行业数据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9.8%[74] - 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增至7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74] - 中国半导体市场2024年销售额预计达18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占全球市场份额30.1%[75]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5492亿块,同比上升14.5%,贸易逆差2511亿块,同比上升18.5%[75]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3856亿美元,同比上升9.5%,贸易逆差2261亿美元,同比上升4.9%[75] -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2410.6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4572.6亿美元,CAGR为8.3%[76] - 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25.8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42.5亿美元,CAGR为10.5%[76] - 全球集成接近和环境光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2.82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4.19亿美元,CAGR为6.3%[77] -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达565亿美元,2018-2026年CAGR为10.7%[77] - 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35亿美元,2022-2025年CAGR为16%[77] - 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152万台,其中中国市场5万台占比3%[95] - 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350万台,较2024年增长230%[95] - 202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AI手机占比将达54%,2024年仅为16%[96] - 2024年生成式AI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363%,全年突破2.34亿部[96] - 2025年AI PC在Windows PC市场份额预计从2024年的不到10%增长至30%,2026年达50%[97] -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100] - 2024年无人机市场规模估计为352.8亿美元,2029年预计达676.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3.90%[101] - 2024年全球无人机市场销量预计达819万台,收入达43亿美元[101] - 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万辆和1286.6万辆,销量占比超40%[103]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相比2023年提高9个百分点[103] 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 -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5] - 公司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200] - 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00] - 公司重大决策均按照《公司章程》及内控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200] - 公司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200] - 公司董事、监事勤勉尽责,高级管理人员忠实履行职责[200] - 汽车电子业务面临AEC-Q100认证的严苛可靠性要求与长验证周期[134] - 高端人才流失风险加剧,行业竞争可能导致技术人员流失[141] - 核心技术泄密风险存在,已采取保密协议和产权保护措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