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华君(00377) - 2024 - 年度财报
中国华君中国华君(HK:00377)2025-04-29 12:1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11.549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8.448亿元减少16.899亿元或59.4%[6][9] - 公司年度收益为人民币1154.9百万元,较上年2844.8百万元下降59.4%[15] - 总收益大幅下降至11.5494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9.4%[166] - 公司年度亏损为人民币12.64亿元,较2023年的26.79亿元减少52.8%[171] - 公司年度亏损为12.6436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26.7118亿元有所收窄[166] - 2024年净亏损约为人民币12.64365亿元[155] - 公司年度净亏损约12.6437亿人民币[178] - 每股基本亏损20.53元人民币[16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1.2%(上年毛损率3.2%),剔除物业拨备影响后毛利率为7.0%[17] - 财务费用达5.57061亿元人民币[166]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5.57亿元,较2023年的8.80亿元下降36.7%[173]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造成4.08054亿元亏损[16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带来收益人民币4.08亿元,较2023年的9.10亿元下降55.2%[173] - 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1.02479亿元[166] - 年度资本支出降至人民币6.1百万元(上年:18.0百万元)[2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收益大幅减少主要因物业开发及投资分部收益下降,且2023年有一次性项目司法拍卖确认收益人民币12.993亿元,而2024年无此类收益[6][9] - 贸易及物流分部收益为人民币7.661亿元,较2023年的8.568亿元减少10.6%[6][9] - 印刷分部收益为人民币3.196亿元,较2023年的3.765亿元减少15.1%[6][9] - 按业务划分,贸易及物流分部贡献收益占比66.3%,印刷分部占比27.7%,物业开发及投资分部占比2.2%[10] - 印刷业务收益为人民币319.6百万元(上年:376.5百万元)[15] - 贸易及物流业务收益为人民币766.1百万元(上年:856.8百万元)[15] - 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收益大幅下降至人民币25.2百万元(上年:1562.0百万元)[15] - 公司所有物业开发项目因现金资源不足而暂停运营[180] 各地区表现 - 按地区划分,中国地区收益占比81.2%,达人民币9.381亿元[11] - 美国地区收益为人民币0.899亿元,占比7.8%[11] - 香港地区收益为人民币0.809亿元,占比7.0%[11] - 欧洲国家收益为人民币0.231亿元,占比2.0%[1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无投资或收购新物业项目,重点为出售物业资产偿还债务[6][9] - 公司正通过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应对清盘呈请[89] - 董事会对未来12个月流动资金充足性持乐观态度[89] - 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债权人96.72%投票支持,涉及金额7.3856亿港元[183] - 公司于2023年9月6日收到香港高等法院的清盘呈请,并于2025年2月25日获债权人批准安排计划[156]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下降至人民币36.3百万元(上年:65.4百万元)[25][26] - 流动比率为0.17(上年0.20),资本负债比率升至103.7%(上年89.9%)[25] - 计息借款总额为人民币4916.6百万元,其中4911.6百万元以资产抵押[27] - 股东权益亏损扩大至人民币7586.3百万元(上年亏损6314.2百万元)[24]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约为人民币674.2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680.0百万元)[31] - 持作出售物业价值6.72576亿元[168] - 银行结余及现金降至3629.2万元人民币[168] - 投资物业账面价值降至13.85836亿元[168]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降至10.31713亿元[168] - 公司净负债从2023年的人民币631.42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758.63亿元,同比增长20.2%[169]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3年的人民币1179.82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1227.66亿元,增长4.1%[169] - 累计亏损从2023年的人民币1017.89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人民币1144.23亿元,增长12.4%[171] - 合约负债从2023年的人民币2.60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2.95亿元,增长13.5%[169] - 非控股股东权益从2023年的人民币3657.6万元降至2024年的人民币3559.0万元,减少2.7%[170] - 公司债券(流动部分)从2023年的人民币8427.6万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9775.3万元,增长16.0%[169] - 汇兑储备从2023年的人民币1.13亿元降至2024年的人民币1.06亿元,减少6.8%[171] - 公司经营所得现金为94.844百万人民币,较去年660.927百万人民币大幅下降[174]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19百万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获得1.1876十亿人民币现金[174] - 公司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达1.1989亿人民币,主要用于偿还借款[175] - 公司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292百万人民币,较去年65.351百万人民币减少44.5%[175]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102.414亿人民币,净负债约75.8627亿人民币[178] - 公司应付违约本金约49.1159亿人民币,应付利息及罚款约26.5506亿人民币[178] - 公司涉及诉讼案件金额约75.6664亿人民币,均为到期应付款项[178] - 应付本金、利息及罚款分别约为人民币49.16585亿元及26.55059亿元,其中本金总额约49.11585亿元已违约[155] - 涉及诉讼案件的应付拖欠贷款及应计利息约为人民币75.66644亿元[155]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构成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闫锐杰)违反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39][4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丁兴福于2024年11月21日获委任[37] - 公司首席财务官谭家龙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及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3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沈若雷曾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35]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莫仪戈为香港执业会计师及审计委员会主席[36] - 公司执行董事陈云持有扬州大学财务管理学士学位[34] - 公司执行董事闫锐杰持有沈阳农业大学学位及一级建造师资质[34] - 公司董事会共有5名董事,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60%[48] - 本年度共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周年大会[49][51] - 执行董事闫锐杰先生和陈云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4/4(100%)[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沈若雷先生和莫仪戈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4/4(100%)[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潘治平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3/4(75%)[50] - 丁兴福先生于2024年11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44][50] - 潘治平先生于2024年11月2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0]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由闫先生兼任,自2023年6月28日起生效[48] - 股东将以独立决议案形式批准沈若雷先生继续任职,其已服务超过九年[45] - 除沈若雷先生外,无其他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过九年[46]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60%[57] - 董事会女性成员比例为20%即1名女性董事和4名男性董事[62] - 董事会年龄分布:30-45岁3人46-60岁1人60岁以上1人[60] - 董事会专业背景:财务背景3人工程背景2人管理背景5人[60] - 董事会任职年限:10年1人3年1人2年2人4个月1人[60] - 薪酬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所有审核委员会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7]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了责任保险[55] - 高级管理层首席财务官任职6年[60] - 董事会委员会包括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均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57]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150万至200万港元区间人数为1人[69] - 薪酬委员会本年度举行1次会议[70] - 薪酬委员会成员出席率100%(莫仪戈1/1、沈若雷1/1、潘治平1/1、闫锐杰1/1)[71]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2次会议[77] - 提名委员会成员出席情况:沈若雷2/2、闫锐杰2/2、莫仪戈2/2、潘治平1/2[80] - 审核委员会本年度举行2次会议[82] - 审核委员会成员出席率100%(潘治平2/2、莫仪戈2/2、沈若雷2/2)[85] - 董事会于2025年3月31日修订提名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75] - 2025年3月31日陈云女士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75] - 2024年11月21日丁兴福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72] 审计和风险管理 - 核数师就持续经营能力及清盘呈请提出顾虑,核数师对综合财务报表出具不发表意见[89] - 公司核数师审计服务费用为人民币160万元,同比下降11.1%(2023年:180万元)[90] - 附属公司非审计服务费用为人民币50万元,同比增长150%(2023年:20万元)[90] - 公司秘书年度接受专业培训不少于15小时[91] - 公司为员工提供反贪污培训1次,未发现贿赂腐败违规案例[95] - 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总体有效但存在改进空间[94] - 风险管理系统每年至少由董事会检讨1次[92] - 独立服务供应商协助进行年度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检讨[92] 股权结构和购股权计划 - 执行董事陈云女士实益持有88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01%[13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沈若雷先生持有38,735份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约0.06%[130] - 华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4,450,619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2.22%[134] - 孟广宝先生通过控股华君集团间接持有44,450,619股,另实益持有868,520股,总权益占比约73.63%[134] - 鲍乐女士(孟广宝配偶)被视为持有45,319,139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3.63%[134] - 欧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6,582,326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10.69%[134] - 潘治平先生辞任后,其38,735份购股权于2024年11月21日失效[132] - 购股权行使价为78.00港元,行使期至2027年2月6日[131] - 2024年12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为38,735份,较2023年同期的77,470份减少50%[140] - 未行使购股权占已发行股份比例从2023年12月31日的0.13%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0.06%[140] - 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66,920股[139] - 任何12个月期间内,每名参与者通过行使购股权获得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相关证券类别总数的1%[139]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外汇风险涉及非功能货币计值的银行结余、现金、应收及应付款项[30] - 公司涉及多项在中国尚未裁决的法律程序但预计无重大财务影响[32] - 本年度无末期股息派付[111]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0元(2023年12月31日:0元)[120] - 本年度无需要披露的关联交易或持续关联交易[128]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12月31日的1,676名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1,367名,降幅约为18.4%[148] - 慈善捐款为人民币227,000元[113] - 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23.3%[116]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6.1%[116]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50.4%[116]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19.0%[116] - 公司采用多项新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和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修订本等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184] - 应用新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当期及过往期间财务表现和财务状况未造成重大影响[184] - 公司未提前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和第19号等[18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前应用[186][187] - 预期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但将影响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呈列[186]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投资物业及部分金融工具除外按公允价值计量[189] - 公允价值计量基于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有序交易中的价格[190] - 公司对附属公司控制权评估基于权力可变回报及影响回报能力三要素[192] - 附属公司收入及开支自取得控制权之日起计入综合损益表直至失去控制权[193] - 集团内交易相关资产负债权益收支及现金流量在综合账目时全额抵销[195] - 公司失去附属公司控制权时确认收益或亏损,并终止确认相关资产、负债及非控股权益的账面值[197] - 公司采用集中度测试评估收购活动,若收购资产公允价值基本集中于单一或类似可识别资产则视为非业务[198] - 资产收购中购买价优先分配至投资物业及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剩余部分按相对公允价值分配至其他可识别资产及负债[199] - 资产收购交易不会产生商誉或议价购买收益[199] - 业务合并采用收购法入账,对价按转让资产、产生负债及发行权益的公允价值总和计量[200] - 业务合并相关成本通常在产生时计入损益[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