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今天国际(300532) - 2024 Q4 - 年度财报
今天国际今天国际(SZ:300532)2025-04-28 17: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3.67亿元,同比下降22.51%[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6亿元,同比下降28.80%[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61元/股,同比下降29.89%[2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41%,同比下降8.74个百分点[24] - 2024年营业利润31,073.21万元,同比下降28.11%[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43.11万元,同比下降28.80%[57] - 扣非净利润25,577.32万元,同比下降31.59%[57]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518.30万元,显著低于前三季度[25]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6亿元,同比下降显著[7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17.33亿元,同比下降21.84%,毛利率26.77%[73] - 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2.32%,从上年同期的2,059,290,466.79元降至本期的1,599,602,285.28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92.83%降至92.26%[80] - 人工成本同比下降11.30%,从上年同期的80,253,522.63元降至本期的71,186,942.07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3.62%升至4.11%[80] - 实施费用同比下降20.64%,从上年同期的77,198,955.14元降至本期的61,265,320.55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3.48%微升至3.53%[8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4.55%,从上年同期的86,312,000.75元降至本期的56,492,813.25元[84]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5.15%,从上年同期的-4,086,574.08元降至本期的-2,241,318.69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长[84]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4.99%,从上年同期的171,900,670.16元降至本期的146,126,904.78元,主要因研发人员数量减少[8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收入15.60亿元,占比65.88%,同比下降27.63%[70] - 机器人产品收入4.71亿元,占比19.91%,同比下降16.51%[70] - 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44亿元,占比6.09%,同比上升31.29%[70] - 制造业客户收入22.85亿元,占比96.53%,同比下降24.88%[73]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下降55.86%[71]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9.70亿元,占比40.97%,同比下降42.26%[70] - 华中地区收入7.85亿元,占比33.18%,同比上升267.19%[7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5年经营计划聚焦"重质量,保交付,促销售,强产品",目标成为行业模范生和标杆[116] - 公司已打造智慧物流、智慧工厂、智慧物流园三大解决方案及数字化集成平台的"1+N"产品体系[116] - 公司坚持国际化战略,逐步加大海外市场布局以把握发展机遇[117] - 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成为数字化领域领军者[115] 应收账款和收款模式 - 2024年末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余额为156,913.4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4.63%[6] - 2022年末和2023年末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余额分别为197,346.84万元和180,828.0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42.27%和35.25%[6] - 智能系统项目确认收入后,尚有20%-30%款项待项目终验后收取[6] - 项目终验后客户保留合同金额10%左右作为质保金[6] - 公司智能系统集成项目分阶段收款模式,确认收入时通常已累计收取合同金额60%-75%款项[6] 订单和业务发展 - 2024年度公司新增订单253,850.01万元,同比增长7.25%[57] - 2024年新增海外市场订单5.18亿元,占订单总额20.40%,同比增长172.36%[5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未确认收入订单42.10亿元[58] - 公司已完成一系列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的智慧物流系统项目[37] - 公司自主研发AGV产品近30种,包括叉取型、定制属具型、潜伏顶升型等,所有产品均可搭载5G通信[46] - 公司现有自主研发堆垛机五大系列,可满足不同场景需求[46] 研发和技术 - 公司提供工业物联网平台,支持设备联网和异构连接,实现全自动、智能化生产制造[44] - 数字孪生平台通过3D建模实时虚拟仿真,实现实体信息与经营管理的无缝结合[44] - 数据采集控制开发平台支持数千种以上设备型号的驱动程序,实现设备快速接入[44] - 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库存精准控制和作业流程自动化优化[44] - 物流协同管理系统(LCMS)整合订单、运输、库存等功能,实现物流效率提升[44] - 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解决库存积压、生产过程不透明性等问题[44] - 设备管理系统(EMS)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和设备运维数字化[44] - 今天云仓(DWMS)基于云架构,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44] - 公司正在推进"今天云平台"研发项目,旨在构建标准化统一技术底座,目前项目持续进行中[85] - 设备云管平台项目通过AI+数据驱动打造智能运维模式,目前项目持续进行中[85]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522人减少至2024年的422人,同比下降19.16%[87]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1.719亿元降至2024年的1.461亿元,同比下降14.99%,但占营业收入比例从5.63%上升至6.17%[88] 现金流和资产负债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7亿元,同比下降67.38%[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7.38%,从2023年的6.033亿元降至2024年的1.968亿元[8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76.30%,从2023年的422.7万元增至2024年的2013.5万元[89][90] - 报告期末总资产453,096.22万元,较上年年末下降11.68%[62] - 负债减少64,358.89万元,同比下降18.47%[62] - 资产负债率62.70%,较年初下降5.22%[62]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25.53%上升至2024年的30.52%,增加4.99个百分点[94] - 合同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21.94%下降至2024年的17.92%,减少4.02个百分点[94] -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26.38%下降至2024年的21.22%,减少5.16个百分点[94] 利润分配和股东回报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总股本基数为453,324,086股[8] - 2024年半年度现金分红金额为15,511.57万元,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5股,累计转增139,604,085股[128] - 2024年度拟再次实施现金分红4,533.24万元,全年累计现金分红20,044.81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72.51%[128] - 2023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3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93,069,390.30元[184] - 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5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55,115,650.50元,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5股[185]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1.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5,332,408.60元[187][189] 公司治理和高管变动 - 2024年4月18日董事长邵健锋辞去总裁职务,仍保留董事长职位,4月19日聘任刘成凯为新任总裁[153][155] - 2024年6月7日非独立董事梁建平、曾巍巍辞去董事职务,仍担任副总裁,同日补选刘成凯为非独立董事[154][155] - 公司2024年高管变动涉及4人次,包括总裁更替及董事补选[155] - 新任总裁刘成凯自2024年4月起任职,6月新增董事职务[157] - 首席技术官徐峰2023年4月起兼任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2024年3月新增子公司总经理职务[158]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3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569.61万元[169] - 董事长邵健锋税前报酬为185.50万元[169] - 董事兼总裁刘成凯税前报酬为296.67万元[169] - 独立董事杨高宇、毛睿、赵桂荣税前报酬均为8.00万元[169] - 副总裁梁建平、曾巍巍、杨金平税前报酬分别为205.91万元、233.98万元、222.53万元[169] - 财务总监刘俏税前报酬为182.59万元[169] 行业和市场趋势 - 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32] - 2027年工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32] - 2021年我国智能仓储市场规模为1,165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2,320亿元,2022-2025年CAGR达20%[33] - 2018年—2023年智慧物流装备行业市场规模由788.96亿元增长至1,525.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09%[33] - 2024年—2028年智慧物流装备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由1,750.11亿元增长至3,048.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89%[33] - 国内市场自动化业务渗透率较低,相比国际市场尚有较大空间[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