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5.23亿元,同比增长27.81%,创历史新高[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23,203,688.71元,同比增长27.81%[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44,087.73元,较2023年的-71,600,213.55元有所改善[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491,262.16元,较2023年的-77,009,906.90元有所改善[26]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1.59亿元,环比第三季度增长31.56%,为全年最高季度收入[32]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0.88万元,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3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40%,较2023年(-9.22%)显著改善[28] - 2024年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较2023年(-0.77元)亏损收窄[28]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27.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4.41万元,同比大幅减亏[1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开始收敛,费用下降对净利润改善有贡献[4]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43%,同比减少12.05个百分点,因营业收入增幅高于研发投入[28][29] - 公司计划通过量产规模扩张降低原材料成本,优化费用控制[5] - 物联网业务直接材料成本2.69亿元,占总成本85.47%,同比增长24.67%[132] - 智能座舱产品收入4580.3万元同比增长173.64%,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增长166.39%[133] - 控制器产品收入5795.52万元同比增长218.94%,直接人工成本增长449.06%[133] - 财务费用309.75万元同比激增691.62%,主要因借款利息支出增加[141] - 公司研发费用1.2784亿元同比下降14.4%,主要因研发人员人工支出减少[141] 各业务线表现 - 智能网联产品仍是营收主力,在商用车行业销量下滑背景下保持行业龙头地位[3] - 智能座舱产品销售收入实现高速增长,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3] - 控制器产品成为突破新市场的重要产品线,具备多领域拓展潜力[3] - 软件平台开发业务在当前艰难环境下仍取得增长[3] - 商用车业务收入占剔除软件平台业务后的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81.08%[40] - 乘用车业务收入占比增长至17.23%,T-BOX和控制器项目取得突破[41] - 两轮车业务收入占比为1.69%,已进入小批量阶段[42] - 智能网联产品中T-BOX出货量显著增长,乘用车及摩托车T-BOX项目进入量产[43] - 智能座舱产品中仪表和中控屏逐步量产,预计供货量将进一步攀升[44] - 控制器产品在乘用车市场取得突破,与广汽、问界、长安等主机厂达成合作[45] - 软件平台开发业务完成杭州渣土管理平台迭代和商用车车队管理项目交付[46] - 物联网业务营业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27.32%,毛利率37.85%,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127] - 智能座舱产品营业收入6271.8万元,同比增长175.84%,毛利率26.97%,同比增加0.59个百分点[129] - 控制器产品营业收入9074.6万元,同比增长201.57%,毛利率36.13%,同比下降3.48个百分点[129] - 软件平台开发营业收入7187.6万元,同比增长17.72%,毛利率68.44%,同比下降9.21个百分点[129] 各地区表现 - 国内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27.25%,毛利率37.80%,同比下降0.83个百分点[12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将继续巩固商用车市场领先优势,拓展乘用车和两轮车市场[5] - 公司计划通过量产规模扩张降低原材料成本,优化费用控制[5] - 公司计划2025年强化商用车基本盘,拓展乘用车和两轮车市场,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165] - 公司研发重点包括5G T-BOX、eCall、V2X、跟随算法等前沿产品,提升技术储备[166] - 公司将启动"多模态驾驶风险检测大模型"专项研发,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167] 研发投入和技术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为1.278亿元,同比下降14.40%,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43%,较上年减少12.05个百分点[94] - 公司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5个,累计发明专利156个,获得发明专利14个,累计获得67个[91] - 2024年新增软件著作权21个,累计软件著作权259个[92] - 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车辆研发项目累计投入4594.41万元,已结项[96] - 基于5G-V2X技术的车路云智能化解决方案研发项目累计投入5844.57万元,已结项[96] - 基于多模态交互及增强现实融合的智能座舱系统研发累计投入1809.35万元,已结项[96] - 商用车预测性维护系统研发累计投入1173.87万元,目前仍在开发中[96] - 公司2024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90] - 公司全资子公司鸿泉电子被评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28人,占全体员工比例达55.41%[90] - 公司2024年度研发费用达到1.28亿元[8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本期为328人,上期为449人,占总员工比例本期为55.41%,上期为64.88%[10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10,146.00万元,上期为11,817.54万元,平均薪酬本期为30.93万元,上期为26.32万元[106] 行业和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下降5.8%和3.9%,未达400万辆预期[39] - 2024年重型卡车销量为90.17万辆,同比下降1.03%,呈现前高后低趋势[39] - 2025年1-3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8万辆和105.1万辆,同比增长5.1%和1.8%,但重卡销量同比下降3%至26.5万辆[120] - 商用车智能化程度较低,具有较大成长空间,海外市场成为目标市场[115] -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从政策引导转向市场需求[114] - 2024年多项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包括"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数字化转型及三项强制性标准(2026年实施)[71][72][73] 客户和供应商关系 -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为31,975.28万元,占当期销售额比重约61.11%[118]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总计3.197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1.11%,其中客户一销售额1.1802亿元占比22.56%[136][137]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1587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6.5%,其中供应商一采购额3782.95万元占比11.92%[138][142] - 公司在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与前五大重卡整车厂均有业务联系,部分客户供货占比较高[75] - 国内前五名重卡整车厂销量占比超过85%,行业集中度高[75] 现金流和资产负债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154,921.66元,较2023年的-81,599,112.75元有所改善[27]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26,211,389.14元,同比下降2.70%[27] - 2024年末总资产为1,065,561,195.71元,同比增长3.99%[2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四季度为2626.45万元,较第三季度(2161.58万元)继续提升[32]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15.49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76.5%,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144] - 公司货币资金1.1015亿元同比增长28.45%,占总资产10.34%,主要因回款增加和大额存单赎回[146] - 公司应收票据7737.98万元同比增长56.91%,主要因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6] - 公司存货7356.64万元同比下降28.83%,主要因加强库存管理和业绩增长[146] - 公司2024年末应收账款为2.80亿元,占总资产的26.26%,较上年同期上升[121] - 短期借款增加至169,211,830.29元,同比上升111.31%[147] 公司治理和高管信息 -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军强持股35,429,100股且年度报酬总额为555万元[174] - 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浩淼年度报酬总额为452.2万元[174] - 独立董事冯远静年度报酬总额为7万元[174] - 监事会主席姚鑫年度报酬总额为546.5万元[174] - 副总经理徐立华持股9,600股且年度报酬总额为431万元[174] - 财务负责人刘江镇持股9,600股且年度报酬总额为379.7万元[174] - 董事会秘书章旭健年度报酬总额为261.7万元[174] - 核心技术人员叶飞虎薪酬为51.54万元[175] - 核心技术人员刘沾林薪酬为48.98万元,持股1,200股[175] - 核心技术人员严智薪酬为176.24万元,持股6,680股[175]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437.28万元人民币[183]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368.31万元人民币[183]
鸿泉物联(688288)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