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源材质(300568) - 2024 Q4 - 年度财报
星源材质星源材质(SZ:300568)2025-04-28 13: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35.41亿元,同比增长17.52%[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4亿元,同比下降36.87%[1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8亿元,同比下降67.51%[1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711元/股,同比下降39.84%[1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1%,同比下降2.92个百分点[18]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231.46亿元,同比增长28.98%[18]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7.99亿元,同比微增0.06%[18]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9.36亿元,环比下降1.68%[20]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45.33万元,环比大幅下降86.52%[20] - 2024年第四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54.52万元,环比下降82.69%[20] 成本和费用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1,682,564.82元[24]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4,462,891.72元,较2023年的101,800,932.03元下降17.04%[24] - 2024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0,509,112.55元,较2023年的42,356,111.45元下降75.19%[24]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81,306,064.15元,较2023年的31,219,050.71元增长160.43%[24] - 2023年冲回股权激励费用8,008,433.37元[25]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330.96%至4284万元,主要因利息支出增加[82] - 隔膜材料成本10.05亿元(同比+52.75%),占营业成本比重40.24%[78] - 研发费用2.48亿元,同比微增2.29%[8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湿法隔膜(3-25μm)、干法隔膜(3-40μm)和涂覆隔膜(5-25μm)[38][39] - 公司干法系列产品保持强劲增长,湿法系列产品产能进一步释放,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厂商及LG化学、三星SDI等国际一线厂商[56] - 公司自主研发了隔膜原料分析表征技术、配方预处理技术等12项锂离子电池隔膜关键技术,拥有超薄高强度膜制备等9项技术发明[55] - 公司掌握干法、湿法和涂覆隔膜专利技术并产业化,能精确调控孔隙率、机械强度等6项性能指标[58] - 第五代超级湿法线单线产能达2.5亿平方米,较第四代提升超2倍[60] - 湿法隔膜设备迭代至第五代超级湿法线,干法隔膜产线迭代至第六代[70] - 新型交联复合膜、高安全性聚酰亚胺涂覆隔膜等新产品体现显著优势[69] 各地区表现 - 分地区收入中,西南地区收入4.99亿元(同比+127.35%),华中地区收入4.69亿元(同比+284.30%),华东地区收入14.40亿元(同比-5.95%)[71] - 海外销售收入4.01亿元,同比下降14.54%,占营收比重11.32%[71][75] - 全资子公司欧洲星源位于瑞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11] - 子公司英诺威新材料位于马来西亚,从事新材料科技业务[11] - 公司全球战略布局包括深圳、合肥、常州、江苏、南通、欧洲瑞典、佛山、东盟八大生产基地[1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到2025年深化与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重点升级海外市场战略[118] - 公司已实现纳米纤维复合隔膜、聚酰亚胺隔膜等新型产品的量产,技术优势显著[117] - 公司推进广东佛山"华南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欧洲"瑞典湿法隔膜及涂覆项目"及马来西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及涂覆隔膜项目"建设[119] - 公司2024年2月26日披露《关于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专注主业提升质量[136] - 公司于2025年2月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经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135] 行业和市场趋势 - 公司所处电池隔膜行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行业[28] - 国家政策推动锂离子电池降本与规模化应用,目标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29] - 工信部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纵向拉伸强度、横向拉伸强度等性能指标参数进行了详细规范[29] - 2025年乘用车渗透率达到50%,2030年达到65%[30] -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31] - 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31] - 2025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1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2500辆),加氢站50座[31] - 2035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5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2万辆),加氢站200座[31] - 隔膜属于电池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31] - 2024年我国锂电隔膜市场出货量为217.3亿平米,同比增长31%,其中湿法出货量168.8亿平米,干法出货量48.5亿平米[33] - 中国隔膜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91%[33][35] - 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提升,储能型电池成为隔膜第二大需求来源[40] - 国内隔膜厂商凭借技术水平和成本优势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未来产业将进一步向中国转移[35][36] - 行业竞争集中在技术工艺、产品品质、设备能力和规模效应等方面[36] - 预计2030年全球锂电池产量达3850GWh,隔膜出货量540亿平方米,其中中国企业提供485亿平方米[49] 研发和技术 - 公司采用IATF16949为基础的研发流程,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加速研发成果转化[45] - 隔膜产品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及充放电速率等关键性能[34] - 公司是锂离子电池隔膜国家标准起草的牵头单位和编委会副组长单位[37] - 公司建立"广东省微孔电池隔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52] - 公司与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在德国、瑞典等地设立研究院[52] - 公司技术委员会由资深专家组成,负责研发战略规划和新技术评估[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申请专利820件,其中国外专利204件,有效专利368件,含授权发明专利174件(国外74件)和实用新型专利194件[54] - 公司拥有240余项隔膜深加工技术专利,产品破膜温度大于200℃,部分产品居一线电池厂商一供地位[59] - 隔膜生产线全套设备由公司自主设计,包括原料处理、拉伸、涂覆等8类关键装置[59] - 公司通过实时监控实现原材料配方和产品性能的精确控制,满足电池厂商个性化需求[58] - 公司产品批量供应全球市场,技术在全球隔膜行业处于领先地位[55] - 通过AI大模型应用,工艺优化环节开发效率同比提升35%以上,质量误判率同比下降约40%[120] 客户和供应商 - 主要客户包括韩国LG化学、三星SDI、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1] - 公司合作伙伴涵盖全球知名电池企业如Northvolt AB、中创新航等[11] - 国内主要客户包括天津力神、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11]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50.43%,合计17.86亿元,其中最大客户销售额4.60亿元(占比13.00%)[80]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44.22%,合计7.15亿元,最大供应商采购额2.11亿元(占比13.02%)[80] - 下游电池厂商对隔膜供应商的考察周期为9-24个月,认证后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56] - 公司获得LGES"优秀合作伙伴"、亿纬锂能"卓越质量奖"等多项头部客户奖项[56] 生产和运营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订单生产模式,导入ERP、MES系统,建立快速订单处理流程[46] - 隔膜销售量39.86亿平方米(同比+57.64%),生产量40.46亿平方米(同比+56.25%),库存量1.81亿平方米(同比+49.73%)[76] - 原材料A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17.91%,上半年均价0.89元,下半年0.87元[51] - 原材料B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14.03%,上半年均价1.06元,下半年0.97元[51]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51] - 公司全面掌握干法、湿法和涂覆隔膜制备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0] - 公司积极推进南通、佛山、欧洲基地项目建设以扩大产能[68] 风险和挑战 - 公司面临产品价格下跌及毛利率波动风险,因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跌[121] - 公司客户集中度高,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122] - 公司存在业绩下滑风险,受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124] - 原材料PP、PE主要从海外进口,价格受汇率变动影响,可能影响公司毛利率[125] - 公司主营业务集中于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面临业务和产品单一风险[126]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可能保持较高水平,面临坏账损失风险[127] - 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面临被燃料电池、锂金属电池、锌空气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其他产品替代的风险[129] -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变化可能对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及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32] 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50]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董事会会议9次[150]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股东代表监事1人,职工代表监事2人[151]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监事会会议7次[151] -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4.12%[159] - 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4.71%[160] - 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4.25%[160] - 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66,595,418.90元[192] - 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92] - 公司回购注销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股票2,102,440股,回购资金总额为25,941,249.00元[193][194]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到20%[190] - 公司单一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不少于当年度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189] - 公司最近三年现金分红累计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