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变动 - 张三货于2024年9月4日辞任执行董事,安娟于2024年6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4][6] - 朱嘉盈于2024年10月4日辞任公司秘书,陈卓豪于同日获委任,且同日获委任为授权代表[5][6] - 谢南洋67岁,2007年2月12日加入公司,2016年9月1日重新获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有超30年企业管理经验[24][29] - 安娟46岁,2024年6月28日获任执行董事,有超20年管理经验,2021年11月起任公司附属公司行政人员[27][30] - 何建昌57岁,2020年8月5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9年财务及会计等经验,还任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2][36] - 田宏60岁,2020年8月10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年获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有超30年银行和金融经验[39] - 沈卫东55岁,2020年11月2日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5年酒店和房地产行业管理经验[41] - 何建昌自2020年10月21日起任亚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3][36] - 何建昌自2020年10月22日起任JW (Cayman) Therapeutics Co. Ltd独立非执行董事[33][36] - 何建昌自2021年4月21日起任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3][36] - 何建昌于2018年8月6日至2022年2月8日任中国节能海东青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该公司2022年2月14日除牌[34][36] - 何建昌于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任融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4][37]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191][196] - 张三货于2024年9月4日辞任董事[191][196] - 安娟于2024年6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191][196] - 每届周年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191][196] - 2025年周年股东大会沈先生、田先生及安女士将退任并可膺选连任[191][196] - 公司收到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确认书[193][198] - 董事会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人士[194][198] 业务线表现 - 公司在年内终止若干无法盈利的矿业运营[12][16] - 公司增加对煤炭加工、混合及产品销售业务的投资,采用先进洗煤技术并优化混合策略[13][16] - 本年度通过山西昌通开展的煤炭贸易业务总收入约8884.3万港元,占集团合并总收入约37.9%,集团合并总收入约2.34169亿港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1.20234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约1.13935亿港元[56] - 年内山西昌通煤炭贸易业务总收益约为8884.3万港元,占集团综合总收益约2.34169亿港元的约37.9%[60] - 山西昌通对集团的收益贡献在2020 - 2023财年分别占集团综合总收益约0%、24.1%、14.7%、11.6%[62] - 山西昌通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五个年度产生亏损,自7月起无收益且无具体发展计划[62] - 公司为煤炭混合业务的设备投资约人民币203.5万元(相当于约226.1万港元)[64][68] - 恒佰泰年内收入约1.20234亿港元,2023年约为9568万港元[65][68] - 集团推出策略性重建措施强化核心煤炭业务,包括获取新场所、升级设备和采用先进技术[58][60] - 集团决定终止山西昌通的煤炭贸易业务,以优化运营架构和推动核心业务可持续增长[57][59][60][61] - 集团在柬埔寨探索木薯相关农业及深加工业务商机,探索系统集成服务及软件解决方案业务机会[66][67][69][70] - 公司主要从事煤炭、木薯种植加工、信息技术产品销售及相关服务业务[148][1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亏损约2.41236亿港元,2023年约为1.93519亿港元[74][76] - 集团年内收入约1.20234亿港元,2023年约为9568万港元,增加约2455.4万港元或25.7%[74][76] - 公司年内毛利约1636.1万港元,毛利率约13.6%,2023年分别约为1563.7万港元和16.3%[77][82] - 公司年内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1407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38.9万港元[78][83] - 公司年内融资成本约2.49707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6370.6万港元[80][84] - 公司年内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41236亿港元,主要因融资成本增加[87][89] - 自2024年1月19日起,公司对6家附属公司终止综合入账,确认收益约18.62901亿港元[91][92][95] - 附属公司终止综合入账使公司非流动资产减少约44.88213亿港元,流动资产减少约11.18081亿港元,负债总额减少约69.81793亿港元[93][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1495.55万港元,总负债约2.629857亿港元,资本亏损总额约2.480302亿港元[93][9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52.2257亿港元,总负债约89.36183亿港元,资本亏损总额约37.13613亿港元[93][96] - 公司2024及2023年末有资本亏损,资产负债比率无意义[94][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201.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0143亿港元,两年均无银行借贷[99][10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25.7%,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 - 84.0%,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 - 36.5%[108]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为13.6%,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率为5.8%,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毛利率为1.5%[108]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2.37514亿港元,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溢利15.60194亿港元,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39.76091亿港元[108] - 2024年和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流动比率均为0.07,2023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流动比率为0.09[108] - 2024年公司收入23.4169亿港元,除税前溢利156.0194亿港元,年度溢利156.1226亿港元[142] - 2023年公司收入146.328亿港元,除税前亏损397.6091亿港元,年度亏损333.9315亿港元[142]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0.5842亿港元,流动负债218.3915亿港元,流动负债净值204.0202亿港元[143] - 2023年末非流动资产45.19499亿港元,流动负债787.4708亿港元,流动负债净值717.1637亿港元[1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维持在3.2%[15][17] - 未来一年中国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方针,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中国经济预计保持稳中向好发展[15][17] - 公司将密切监测形势,配合政府政策,降低业务可预见风险[19][21] - 公司将探索强化财务结构的机会和潜在商机[19][21] - 公司煤炭业务面临业务/运营、经济、流动性等多种风险[115][120][122] - 公司通过与可靠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措施缓解煤炭业务运营风险[115] - 集团积极监测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和政府政策变化,采取灵活业务策略降低经济风险[116] - 集团管理流动性风险时,维持管理层认为充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120] - 集团根据内部信贷评级评估为客户分类,不接受低评级客户票据以降低信贷风险[120] - 集团通过密切监测市场趋势等方式管理煤炭贸易价格风险,采用多元化采购策略[122] - 集团管理层密切监测外汇风险,必要时考虑对冲重大外汇风险[122] - 集团不断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减排应对环境风险[125] - 集团提供有竞争力的奖励和福利,确保良好工作环境以应对人才风险[125] - 除2024年6月18日公告的设备收购外,集团年内无重大投资及子公司等重大收购或处置[126] - 公司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预计不久无重大货币风险,但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变动或影响业绩和财务状况[135][138] - 随着特朗普第二次就职,关税增加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公司对国内煤炭市场前景保持谨慎乐观[137][14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与2020年票据持有人有条件同意将本金总额3.95亿港元的2020年可换股票据到期日从2022年10月20日延长至修订契据完成日期的第二周年当日,于2024年6月26日完成[49][51] - 2024年1月19日,晋能控股集团将山西煤炭集团41%股权(含董事任命权)转让给山西焦煤,由西山煤电管理[52][53] - 因重组,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就山西煤炭集团发出承诺书,额外委任的两名董事放弃投票权,集团投票权低于50%,不再控制山西煤炭集团董事会,其财务资料自2024年1月19日后不再合并入账[52][53] - 2022年6月17日,公司接获2017年票据持有人追索函,要求赎回本金4000万美元的可换股贷款票据及相关款项[111][114] - 2022年7月22日,公司接获法定要求偿债书,要求支付2017年可换股贷款票据项下8494.373872万美元[112][11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3.2145亿港元[129][133] - 2024年12月31日后至报告日期,公司无重大期后事项[136][139] - 董事不建议支付2024年股息(2023年亦无)[151][1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526,260,404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股份,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157][1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缴入盈余约9,049,712,000港元可予分派,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164][168] - 公司维持足够公眾持股量,不少于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5%[172][177] - 2024年集团向最大客户销售占总销售额约72%,向五大客户销售占约100%[174][179] - 2024年集团从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总采购约33%,从五大供应商采购占约97%[174][1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雇佣约47名全职雇员[183][188] - 集团于回顾年内就持续经营业务的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6,512,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5,923,000港元(经重列)[185][188] - 年内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73][178] - 回顾年内无订立或存在有关公司全部或任何主要业务的管理及行政合约[176][180] - 公司已购买并维持董事责任保险,为董事及集团附属公司董事提供保障[166][170] - 香港附属公司设有强积金计划,按适用薪酬开支百分比或固定款额供款[189] - 中国附属公司参加政府退休福利计划,按适用薪酬开支百分比供款[189] - 年内公司无慈善捐款,2023年也无[190][195]
绿领控股(00061)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