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硕奥国际(02336) - 2024 - 年度财报
硕奥国际硕奥国际(HK:02336)2025-04-28 08:3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增长33%至182,756,000港元[8][13] - 毛利增长75%至16,270,000港元[8][13] - 年度亏损5,244,000港元(2023年亏损12,766,000港元)[8][1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8,125,000港元(2023年亏损11,313,000港元)[8][13] - 每股基本亏损0.45港仙(2023年亏损0.62港仙)[8][13] - 电子装置解决方案分部溢利5,863,000港元(2023年分部亏损2,733,000港元)[17] - 投资浙能锦江普通股公允值收益16,078,000港元[13] - 分部收益为89,050,000港元,较去年69,731,000港元增长27.7%[186] 业务分部收益 - 销售金属分部收益增长39%至93,706,000港元[15] - 电子装置解决方案分部收益增长28%至89,050,000港元[17] - 物业发展分部收益为零,与2023年情况一致[18] 成本和费用 - 汇兑亏损20,021,000港元[13] - 公司员工总数205名(2023年:246名),同比下降16.7%,员工总成本20,181,000港元(2023年:20,753,000港元)[45] 投资活动 - 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为52,955,00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3%,较2023年增长43.6%[25] - 锦江股份股价在报告期内上升48%,带来公允值收益16,078,000港元[25] - 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额1.48%,较2023年持股比例1.47%略有提升[25] - 锦江股份投资认购价19,287,900新加坡元(约111,727,000港元)[25] - 集团总资产中投资占比13%,2023年同期为9%[25] 澳洲物业发展分部 - 澳洲物业发展分部录得亏损488,000港元,较2023年亏损1,709,000港元减少71.4%[18] - 澳洲土地高度限制由12米增至45.5米,预计取得发展许可需12至18个月[21] - 澳洲项目规划建议书获委员会批准,正推进发展许可申请[18][22] - 集团持续探索澳洲土地转为医疗设施的可行性,尚未最终决定[23] 财务状况和流动性 - 公司流动比率为7.5倍(2023年:7.8倍),流动负债为40,600,000港元(2023年:40,929,000港元)[36] - 公司流动资产为304,782,000港元(2023年:322,589,000港元),同比下降5.5%[36]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为76,534,000港元(2023年:82,145,000港元),同比下降6.8%[36]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维持0.04%低位(2023年:0.47%),租赁负债为127,000港元(2023年:1,680,000港元)[3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44,892,000港元(2023年:356,670,000港元),同比下降3.3%[36][37] - 公司无银行借贷、无非重大或然负债、无资产抵押及无重大资本承担[37][41][42][43] - 公司持有租赁负债127,000港元(2023年:1,680,000港元),同比减少92.4%[37] - 公司无银行借贷或其他贷款[100] - 公司无任何已发行或存在之债券[99] - 公司可分派储备总额为326,733,000港元,较去年338,511,000港元下降[71]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结构 - 执行董事曹建国(62岁)自2014年5月12日任职,现任董事会主席[49] - 执行董事冯櫓铭(38岁)自2017年5月1日任职,现任行政总裁[51] - 冯櫓铭为公司控股股东冯海良之子[52] - 执行董事金晓铮博士(41岁)自2017年8月22日任职[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咏梅博士(66岁)自2017年5月1日任职[55] - 曹建国持有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士及中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5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赵敬仁拥有24年审计及会计经验[57] - 公司秘书陈佩贞女士拥有逾17年公司秘书工作经验[60]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6] - 公司控股股东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为曹建国[11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确认符合独立性要求[105][117] - 公司举行了4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119] - 董事会主席曹建国先生董事会出席率100%[120] - 行政总裁冯櫓铭先生董事会出席率75%[12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咏梅博士、赵敬仁先生、汪长禹先生董事会出席率均为100%[120] - 薪酬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举行1次会议,所有成员出席率100%[127] - 提名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举行1次会议,所有成员出席率100%[129] - 公司设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24] - 董事会已成立4个董事委员会[125] - 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了1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21]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度内举行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30] - 信贷委员会由2名成员组成,年度内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33] - 公司已建立独立意见机制确保董事会决策独立性(2022年8月26日采纳)[134] - 公司设立举报政策系统,所有员工关切事项提交审核委员会处理[132]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职能,主因市值较小不符合成本效益[143] - 审核委员会承担企业治理职能包括政策制定、合规监察及培训监督[136] - 公司聘请外部顾问对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检讨并编制风险登记册[145] - 风险负责人须采取缓解及补救措施处理已识别风险并整合于日常活动中[145] - 董事会未发现任何重大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缺陷或违反政策情况[146] - 公司于2024年度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关于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的规定[146] - 公司秘书麦宝文女士在2020年10月19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任职[148] - 陈佩贞女士自2024年6月30日起获委任为公司秘书[148] - 公司秘书每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48] - 董事会于2024年度审阅股东通讯政策的实施及成效并认可其有效性[154] - 公司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女性董事占比16.7%[158] - 董事会年龄分布为40-60岁占比66.7%,60岁以上占比33.3%[159] - 董事会教育背景包含学士(50%)和博士(50%)学位[159] - 董事提名标准涵盖技能、经验、专业性別、年龄及教育背景等多元化维度[157][158]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冯海良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1,207,207,29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66.48%[87] - 宁波哲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海亮集团38.05%股权并通过富邦投资持有公司66.48%股份[87] - 海亮集团约93.13%股份由冯海良先生及其联系人所持有[87] - 公司已发行1,815,910,767股普通股[98]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港元,分为1,815,910,767股每股面值0.01港元股份[38] - 公司维持符合上市规则要求的足够公众持股量[92] - 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需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股本[149] - 公司采纳股东通讯政策提供中英文企业通讯及多渠道投资者关系管理[153]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64]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年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0] - 公司年内未订立任何股票挂钩协议[67] - 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期为2025年6月17日至6月20日[107]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0日举行[106] 关联方和合规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主要股东无任何权益关系[56][58][59] - 执行董事曹建国及冯櫓铭在海亮集团从事金属贸易业务的公司担任董事或拥有权益[80] - 公司确认本年度未与控股股东签订任何重大合约[79] - 所有关连方交易均获豁免遵守上市规则申报及批准要求[89] - 公司未发现任何违反法规且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91] - 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由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94] - 核数师中汇安达连续三年未变动[96] - 外聘核数师中汇安达年度审计服务酬金73万港元,非审计服务酬金15.9万港元[137] - 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政策在本年度持续有效[76]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主要覆盖中国佛山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分部[162] - 报告依据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采用重要性评估原则[164][168] - 公司通过性别平衡计划招聘男性员工以改善性别比例[160] - 数据收集系统优先选择记录完善的业务分部以满足披露要求[162] -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10.18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收益,较2019基准年8.98上升13.4%[177] - 能源消耗密度为17,178.76千瓦时/百万收益,较2019基准年17,352.73下降1.0%[177] - 耗水量密度为161.06立方米/百万收益,较2019基准年192.09下降16.1%且达成降5%目标[177] - 无害废弃物密度为0.006吨/百万收益,较2019基准年0.003上升100%[177] - 氮氧化物排放量89.27千克,同比2023年136.74千克下降34.7%[182] - 硫氧化物排放量0.08千克,同比2023年0.13千克下降38.5%[182] - 悬浮颗粒物排放量4.13千克,同比2023年6.34千克下降34.9%[182] - 公司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177] - 温室气体排放被确定为对业务重要性最高的ESG议题[175] - 公司通过购买电动汽车及优化路线等措施减少车辆排放[184]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906.73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1,094.34吨下降17.1%[186] - 范围2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购买电力)为784.43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973.19吨下降19.4%[186] -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10.18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收益,较去年15.69吨下降35.1%[186] - 无害废弃物总量为0.571吨,较去年1.860吨大幅下降69.3%[190] - 无害废弃物密度为0.006吨/百万收益,较去年0.027吨下降77.8%[190] - 有害废弃物总量为0.158吨,较去年0.152吨小幅上升3.9%[192] -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为122.3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121.14吨微增1.0%[186] - 公司直接能源消耗显著减少,主要因汽油车闲置及柴油车仅使用四个月[196] - 电力消耗因业务增长而增加,但整体能源消耗密度因收益增长而轻微降低[196] - 2024年总能源消耗量为1,529,768.27千瓦时,较2023年1,311,128.62千瓦时增长16.7%[197] - 2024年外购电力间接能源消耗达1,463,329千瓦时,同比增长20.8%(2023年:1,210,953千瓦时)[197] - 2024年柴油直接能源消耗51,910.69千瓦时,同比减少35.3%(2023年:80,258.96千瓦时)[197] - 2024年液化石油气消耗14,528.58千瓦时,同比增长11.1%(2023年:13,075.72千瓦时)[197] - 2024年能源消耗密度降至17,178.76千瓦时/百万收益,较2023年18,802.66千瓦时/百万收益下降8.6%[197] - 2024年总耗水量14,342立方米,同比减少18.2%(2023年:17,527立方米)[200] - 2024年耗水密度降至161.06立方米/百万收益,较2023年251.35立方米/百万收益下降35.9%[200] - 公司推行节能措施包括采购高效能设备、利用自然光照及及时报修故障电器[198] - 以2019年为基准年度设定用电及用水减排绩效指标[197][200] - 回顾年度无任何重建及建设工程,物业发展业务环境影响力不重大[46] - 公司实施双面打印复印等绿色办公常规以节约资源[46] - 公司鼓励公平公开竞争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信关系[47] - 公司全体员工(含高管)性别比例为男性42%,女性58%[160] 风险管理和外汇 - 风险管理框架包含监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及信息沟通四大要素[138][140][141][142] - 信贷委员会负责监管集团信贷授权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133] - 公司业务涉及港元、人民币、美元、澳元及新加坡元,但未对潜在外汇风险采取对冲措施[39] 其他重要事项 - 报告期末后无影响公司的重大事项存在[48] - 2024年度后至报告日无重大事项发生[108]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金属销售、电子装置解决方案及物业发展[62] - 公司五大客户收益占总收益约77%,最大客户占比约39%[72]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68%,最大供应商占比约47%[72] - 董事会确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因素[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