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瑞斯(834014) - 2024 Q4 - 年度财报
特瑞斯特瑞斯(BJ:834014)2025-04-25 13:16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6.74亿元,同比增长0.66%[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38.7万元,同比增长0.99%[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474.9万元,同比增长4.98%[2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前)为7.57%,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28]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24亿元,为全年最高[34]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7,427.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0.01万元,同比增幅0.66%[50]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38.7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9.28万元,同比增幅0.99%[50] - 营业收入微增0.66%至6.74亿元,营业成本增长2.58%至4.61亿元,导致毛利率由32.94%降至31.66%[72] - 净利润微增0.99%至6039万元,净利润率基本稳定在8.96%[72] - 主营业务收入为6.73亿元,同比微增0.67%[76] - 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7427981226亿元[110] 成本和费用 - 毛利率为31.66%,同比下降1.28个百分点[28] - 销售费用增长13.51%至6004万元,管理费用增长8.37%至5163万元,研发费用下降7.34%至3205万元[72] - 财务费用由支出215万元转为净收入328万元,变动幅度为-253.07%,主要受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影响[72] - 信用减值损失减少79.12%至-287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1401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72] - 投资收益下降71.53%至63万元,其他收益增长7.44%至1524万元[72] - 财务费用减少543.08万元,降幅253.07%,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及借款减少[73] - 信用减值损失减少1086.61万元,降幅79.12%,主要因应收账款回款良好[73] - 投资收益减少158.45万元,降幅71.53%,主要因理财产品收益减少及联营企业投资损失[73] - 营业外收入增加97.33万元,增幅197.5%,主要因赢得诉讼收到赔款138.97万元[73] - 营业外支出减少87.63万元,降幅96.67%[74] -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563.9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419.1万元[37] - 研发支出金额为32,046,545.84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75%[101] - 研发支出总额较上期的34,583,237.34元有所下降[101] - 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上期的5.16%下降0.41个百分点[101] -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超过70%[151]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48.5万元,同比下降38.00%[30]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48.53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113.87万元,同比降幅38.00%[5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448.53万元,同比下降38.00%[8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4亿元,同比下降103.69%,主要因购买理财及长期股权投资[8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388.94万元,同比改善36.87%[84] - 报告期总投资额为3.57亿元,同比下降39.68%[87]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12.64亿元,同比下降7.63%[30] - 总负债为4.52亿元,同比下降23.18%[3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26,412.88万元,较年初减少7.63%[5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1,208.46万元,较年初增加4.10%[50] - 货币资金减少38.54%至2.3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降至18.62%,主要因经营回款减少、偿还借款及购买理财产品[65][66] - 存货减少22.81%至1.73亿元,占总资产比重降至13.66%,因公司优化存货管理制度并提高周转率[65][67] - 短期借款减少29.02%至5044万元,占总资产比重降至3.99%,因部分到期借款偿还未续借[65][67] - 在建工程减少75.68%至108万元,因立体仓库等项目完工转入固定资产[65][67]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人民币5.1111193759亿元,坏账准备为人民币6164.573752万元,账面价值为人民币4.4946620007亿元[112] - 截至2024年末合同资产账面余额为人民币4565.25965万元,减值准备为人民币326.594286万元,账面价值为人民币4238.665364万元[112]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占其账面余额的比例约为12.06%[112] -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占其账面余额的比例约为7.15%[112] - 受限资产总额为33,148,398.48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63%[168] - 受限货币资金中,26,796,905.47元(占资产2.12%)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68] - 受限货币资金中,585,943.01元(占资产0.05%)为保函保证金[168] - 质押的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5,765,550.00元,占资产0.46%[168] 业务发展和技术创新 - 公司氢能业务中标中石化新疆绿氢新能源天然气掺氢撬等重要项目[52] - 公司投资安翼陶基复合材料公司以支持氢能业务发展[58] - 公司投资江苏爱诺金属材料公司布局新能源汽车铝合金材料领域[59] - 公司与四川菲罗米特仪表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并购买相关资产以延伸产业链[59] - 氢气用切断阀项目已完成样机并进行第三方型检,实现快速切断功能以保障系统安全[106] - 燃气混氢装置已完成样机且产品检测合格,旨在解决北方弃风弃光问题并实现长距离运氢[106] - 智能定位器项目已完成样机并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具备阀位控制及自诊断功能[106] - 智能调节型物联网电动执行机构已完成样机并小批量生产,可实现数据远传及自动控制[106] -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已完成样机并小批量生产,用于加氢站或制氢系统的氢气增压单元[106][107] - 氢气用控制阀项目处于设计开发阶段,已完成设计用图并准备试制,目标替代进口设备[107] - 轴流指挥器式氢气调压器项目处于设计开发阶段,采用抗氢脆钢材满足-253℃超低温要求[107] - 三甘醇除水装置已完成设计用图并进入原材料采购阶段,部分样机已完成组装[107] -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项目已完成设计用图并进入原材料采购阶段,部分样机已完成组装[107][108] - 公司与常州大学合作开发智能阀门定位器控制系统,新增屏显、组态参数及故障报警等功能[109] - 公司2025年将重点研发超声波流量计、智能阀门定位器、工业软件、流程模拟仿真分析及氢能源产品[142] - 公司计划建立企业级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并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144] - 公司新厂房将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制氢、储氢等设施以建设近零碳工厂[147] 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 - 公司及子公司在2024年共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8][9] - 公司2024年参编并发布实施6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5项[7] - 公司“智能化橇装式燃气输配设备”被认定为2024年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8] - 公司牵头项目“智能化燃气调压关键技术及装置”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7] - 公司截止到2024年12月总计获得授权专利137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项[53] - 公司累计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25项[53]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 - 公司产品获评苏锡常首台套装备,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3] - 研发人员总数保持71人,占员工总量比例为13%[103] - 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为137项,较上期104项增加33项[104] - 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17项,较上期14项增加3项[104] 募投项目进展 - 天然气输配及应用装备产能建设项目本期投入3940.1万元,累计投入1.14亿元,项目进度为62.83%[88]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本期投入1759.4万元,累计投入2891.8万元,项目进度为43.02%[88]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本期购入2.6亿元,本期出售2亿元,报告期投资收益为98.7万元[89] - 报告期内理财产品投资发生总额为2.6亿元,期末未到期余额为6000万元[91] - 公司2022年北交所上市募投项目包括天然气输配及应用装备产能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15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于2023年已建设完成[150] - 公司募投项目中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已于2023年建设完成[154] -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3.3978亿元[184] - 报告期内使用的募集资金金额为56,995,288.36元[184]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许颉[21]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许颉、郑玮、顾文勇,一致行动人为许颉、顾文勇、郑玮、许宪婷[22] - 一致行动人许颉、郑玮、许宪婷、顾文勇合计直接持股比例为36.0996%[151] - 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表决权44,925,353股,占比36.10%[181] - 公司总股本因回购注销减少1,257,052股至124,448,188股[171][172] - 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从34.30%增至36.16%,数量为45,001,758股[171] - 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从65.70%降至63.84%,数量为79,446,430股[171] - 控股股东许颉期末持股26,941,596股,占总股本21.65%[174]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84,953,084股,占总股本68.26%[174][176] -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持有公司股票156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2.54%[163] -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包含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等共计70名员工[163] - 公司报告期内通过回购股份专用证券账户回购股份1,257,052股[165] - 股份回购最高成交价为11.927元/股,最低成交价为6.71元/股[165] - 公司股份回购支付总金额为9,584,014.14元,占拟回购资金总额上限的84.74%[165]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协议有效期至公司上市6年后,若无法续约将影响控制权稳定[153] - 2024年7月许宪婷继承李亚峰股份并签署补充协议,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许颉、郑玮、顾文勇[153] 子公司和参股公司情况 - 主要控股子公司常州菲罗特仪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00万元,总资产1033.6万元,报告期净利润为-56.2万元[93] - 主要控股子公司常州特瑞斯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报告期各项财务数据均为0元[94] - 主要参股公司常州菲罗米特仪表有限公司(原名常州特能达)从事新能源设备销售等业务[95]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2178亿方,同比增长6.1%[61] - 2011-202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7.1%[61] - 2022年国内天然气进口量1519亿方,表观消费量3638亿方,同比分别下降10.0%和2.7%[61] - 2021年工业燃料和城镇燃气占天然气消费市场份额分别为40%和32%[62] - 2021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36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5%[62] - 截至2022年底国内天然气管道里程达12万公里,预计2035年新增6.5万公里[62] - 2022年中国氢能市场规模约3329亿元,同比增长6.2%[63] - 202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预计突破4000亿立方米,增速放缓至5%-6%[119] - 202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1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3亿立方米(8.3%)[119] - 2024年工业用气需求量172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占总消费量41%[120] - 2024年城市燃气需求量11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3%,占总消费量27%[120] - 2024年交通用气需求量286亿立方米,同比大幅增长16.6%,占总消费量7%[120] - 202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预计增至447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加250亿立方米,增幅近6%[121] - 2024年中国天然气产量24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亿立方米(6.8%)[121] - 2024年中国管道气进口量75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1%,其中中俄东线进口量296亿立方米,同比增34.4%[122] - 2024年中国LNG进口量7665万吨(10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122] - 2025年中国LNG进口量预计同比增长400万吨,至8065万吨[123] - 2025年燃气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1.5亿千瓦,较2023年约1.1亿千瓦增长约36%,占总装机比重约4%-5%[128] - 2025年气电发电量或突破2500亿千瓦时,碳排放强度较煤电低50%-60%,但度电成本需下降20%-30%以增强竞争力[130] - 天然气成本占发电总成本60%-70%,气电电价(0.6-0.8元/度)高于煤电基准电价(0.3-0.4元/度)[128] - 2023年燃气发电量占比约3.3%,预计2025年提升至4%左右[128] - 推广H级燃机效率超63%,并在局部管网试点掺入10%-20%绿氢[129] - 2025年储气调峰能力仅达消费量6%-8%,冬季保供压力可能限制发电用气[129] - 2023年全球超声波流量计市场销售额达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6%[134] - 2020年全球超声波流量计产量51.2万台,其中中国产量8.2万台,预计2026年全球产量超70.3万台[134] 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 -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能源装备产品+运维+数据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136] - 公司2025年将坚定实施传统燃气输配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双主业战略[138] - 公司将抓住国内天然气设备维护保养服务需求增长的市场机遇[145]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及天然气输配管网投资下滑波动的风险[149] - 公司面临因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及客户需求变化导致的行业竞争加剧风险[149] - 公司已制定发展战略管理制度以动态调整战略应对宏观风险[149] - 公司已建立研发体系并通过在上海新增实施地点提升研发能力应对竞争[149] - 公司已建立全国销售网络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分析偏好[149] - 公司已开展柔性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以依据需求动态调整生产规模[149] - 公司收入确认相对集中在下半年[150] -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钢材,若价格上涨将导致采购成本上升和毛利率下滑[151] - 公司已建立智能仓储管理项目以降低存货规模[151] - 公司通过《销售日常事务管理制度》收集市场信息以支持研发决策[150] - 公司已开展柔性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以应对业绩季节性波动[150] - 公司建立了直销加经销的业务模式,依赖服务商进行市场推广[150] - 公司应收账款随业务规模扩大而增长,若无法收回将产生坏账损失并影响经营性现金流[152] - 募投项目若因市场需求下滑导致销售不及预期,将面临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152] - 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固定资产规模扩大,若收益不及预期将面临折旧增加摊薄利润的风险[152] - 公司主要产品用于天然气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200万元人民币以上需履行招投标程序,存在少数大额合同未招投标的风险[153] - 公司已建立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开展柔性生产管理体系动态调整生产规模[15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已于2023年建设完成,并在上海市新增实施地点以提升研发能力[153] - 公司已修订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并定期制作账龄分析表进行催收[152] 税务优惠和财务政策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2024-2026年度企业所得税税率减按15%[99] - 公司享受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98] - 公司2024年度享受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优惠政策[98]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产品即征即退政策[151] 融资和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