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97.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7%[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79%[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9.6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90%[20]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065元/股,同比增长148.83%[20]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43%,同比增加6.65个百分点[20] - 公司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7.52亿元,第二季度为72.88亿元,第三季度为75.38亿元,第四季度为81.84亿元[24] - 公司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8亿元,第二季度为6.03亿元,第三季度为4.04亿元,第四季度为4.54亿元[2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为297.627亿元,同比增长17.37%[6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化工化肥制造业直接材料成本167.79亿元,占营业成本67.52%,同比增长23.08%[68] - 财务费用1.59亿元,同比下降36.47%,主要因有息负债规模降低及借款利率下降[76] - 研发费用9.60亿元,同比增长2.96%[76]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4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化工新材料行业收入占比68.43%,达203.664亿元,同比增长26.83%[62][64] - 基础化工行业收入占比19.47%,为57.951亿元,同比下降7.41%[62][64] - 化肥行业收入占比10.30%,达30.653亿元,同比增长17.85%[62][64] - 化工新材料产品毛利率15.90%,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64] - 基础化工产品毛利率16.55%,同比上升2.68个百分点[64] - 化肥产品毛利率5.76%,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64] - 辛醇产量519,269.94吨,销量522,595.58吨,收入45.74亿元,下半年平均售价较上半年下降20%[66] - 尼龙6产量489,820.20吨,销量486,444.20吨,收入56.82亿元,下半年平均售价较上半年下降12%[66] - 聚碳酸酯产量265,813.50吨,销量263,911.80吨,收入31.14亿元,下半年平均售价较上半年下降3%[66] - 化工产品销售量502.26万吨,同比增长12.97%,化肥产品销售量190.07万吨,同比增长37.59%[69] 各地区表现 - 国内销售收入占比95.43%,为284.034亿元,同比增长17.92%[62][64] - 国外销售收入占比4.57%,为13.593亿元,同比增长7.05%[62][64] - 化肥产品出口主要以硫酸铵、硝酸铵钙为主,主要出口南非、巴西、澳大利亚、泰国、韩国、印尼等[5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聚碳酸酯行业面临低价格、高竞争的市场特征,企业盈利依赖成本控制与高端化转型[33] - 公司尼龙6行业国内新增产能较大,同行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持续压缩[34] - 有机硅行业2024年产能持续扩张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新兴领域如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需求增加[36] - 二氟甲烷受配额利好因素影响,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38] - 甲烷氯化物行业2024年下游锂电池膜、农药、医药、海绵等行业开工增加,制冷剂配额制集中生产,价格上扬[39] - 二甲基甲酰胺总体产能增长较快,但下游行业PU浆料、农药需求增长缓慢,供需失衡[40] - 烧碱市场需求集中在氧化铝,氧化铝市场上涨带动烧碱需求增加,但氯气用量减少[41] - 2025年石化产业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低迷、供过于求等挑战[92] - 公司计划通过强化生产稳定运行、缩小指标控制范围、丰富产品牌号来提升四大新材料产品质量[95] - 公司可能面临安全环保风险,因部分化工产品为危险化学品[97] - 市场风险包括原油价格波动、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同行业新增产能等[98] - 应对市场风险的措施包括内部挖潜、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等[100] - 公司计划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创建“零排放园区”和“绿色园区”[95] - 公司计划深入推进工程公司改革,扩大新能源装备出口[95] - 公司将以原料低碳化、产业链一体化、产品高端化为发展模式[93] 其他财务数据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3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20] - 公司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99亿元,第二季度为9.22亿元,第三季度为11.55亿元,第四季度为4.62亿元[25] - 公司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6702.05万元,2023年为-4584.18万元,2022年为1.04亿元[26] - 公司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208.96万元,2023年为8317.06万元,2022年为9924.50万元[26] - 公司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3236.93万元,2023年为-2335.35万元,2022年为1494.54万元[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从2023年的289.70亿元增至2024年的335.22亿元,增长15.71%[7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从2023年的6,147.96万元增至2024年的11,897.52万元,增长93.52%[79][8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从2023年的216.05亿元降至2024年的143.79亿元,减少33.45%[79]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1.12%增至2024年的1.99%,增长0.87%[82]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56.74%增至2024年的64.00%,增长7.26%[82] - 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21.13%降至2024年的13.12%,减少8.01%[82] -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23.40%降至2024年的13.15%,减少10.25%[82]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设7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监事会设5名监事(含2名职工代表),治理结构符合监管要求[108][110] - 2024年9月完成第九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换届选举,各专门委员会运作规范[108][110] - 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完全分开,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111] - 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财务会计部门,并建立健全了独立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体系,独立开设银行账户、纳税、作出财务决策[112] - 中国中化通过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方式取得中化集团及中国化工集团100%的股权,间接控制鲁西化工48.78%的股份[113] - 中国中化控制的企业将避免和减少与鲁西化工之间的关联交易,确保定价公允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13] - 中国中化正在研究相关企业的整合方案以规范及消除同业竞争[113] - 中国中化承诺在五年内解决因划转产生的与鲁西化工的同业竞争问题[199] - 中国中化确保下属企业中化塑料和扬农集团与鲁西化工在资产、人员、财务上严格独立[199] - 中国中化承诺未来若出现实质性同业竞争,将在5年内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199] 高管变动和持股情况 - 公司董事长张金成离任,期末持股从484,424股减至0股,减持398,664股(占比82.3%)[117] - 董事蔡英强离任,期末持股从178,710股减至103,000股,减少75,710股(占比42.4%)[117] - 总经理王延吉期末持股从81,070股减至41,140股,减少39,930股(占比49.3%)[117] - 副总经理张金林期末持股从177,480股减至136,560股,减少40,920股(占比23.1%)[117] - 副总经理王富兴期末持股从158,480股减至119,210股,减少39,270股(占比24.8%)[117] - 副总经理杨本华期末持股从95,610股减至0股,减持19,900股(占比20.8%)[119] - 总经理助理姜吉涛期末持股从175,830股减至139,860股,减少35,970股(占比20.5%)[119] - 董事会秘书李雪莉期末持股从48,910股减至24,820股,减少24,090股(占比49.3%)[119] - 副总经理邓绍云期末持股从80,400股减至0股,减少80,400股(占比100%)[119] - 公司高管合计持股从1,931,684股减至823,630股,净减少1,108,054股(占比57.4%)[119] - 2024年2月8日,公司原董事长张金成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120] - 2024年2月24日,公司监事会主席苏赋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120] - 2024年3月12日,公司董事蔡英强和副总经理王富兴辞职,蔡英强不再担任任何职务,王富兴继续在公司工作[120] - 2024年4月30日,公司免去杨本华和邓绍云副总经理职务,两人仍在公司工作[120] - 2024年7月10日,公司副总经理张金林因退休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121] - 2024年9月27日,公司副总经理董书国因退休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121] - 2025年3月25日,公司董事长王力刚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121] - 2025年4月11日,公司董事会秘书李雪莉因退休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121] - 2024年9月27日,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王延吉、秦晋克、庞小琳为新董事[122] - 2024年9月27日,公司监事会换届,选举陈建东为监事会主席,赵英文、李晓伟、杨照民为新监事[122] 研发和创新能力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469人增至2024年的1,504人,增长2.38%[78]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10.65亿元增至2024年的12.47亿元,增长17.06%[78] - 公司依托电商平台优化系统,创新客户下单模式,提升品牌价值[54] 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 公司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178] - 公司严格遵守多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环保规章制度[178] - 公司持有多个排污许可证,包括氯碱化工分公司、动力分公司和硅化工分公司[179] - 公司2024年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100%,固危废安全处置率100%[190] - 公司2024年提取安全生产费用21625万元,使用19491万元[195] - 安全生产费用中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整改费用投入3813万元[195] - 安全生产费用中安全防护设施完善改造投入9273万元[195] - 公司研发乡村振兴直供肥,降低农民化肥投入成本[196] - 公司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196] 股东回报和激励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总股本基数为1,910,172,451股[4] - 现金分红总额为668,560,357.85元,占可分配利润10,916,616,366.38元的6.1%,每10股派息3.5元[157][159]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263名激励对象1,535.7万股,授予价格9.49元/股[161] - 2023年预留授予76名激励对象294.2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8.00元/股[162] - 2023年5月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294.2万股,授予价格8.00元/股,涉及76人[163] - 2023年10月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610.085万股,占总股本0.32%,总股本从1,922,577,011股减至1,916,476,161股[164] - 2024年8月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630.371万股,占总股本0.33%,总股本从1,916,476,161股减至1,910,172,451股[166] - 2024年回购注销首次授予激励对象472.032万股,预留授予激励对象96.096万股,涉及325人[168] - 公司董事及高管合计持有限制性股票839,510股,其中574,650股已解锁,264,860股未解锁[167] - 2024年回购注销董事及高管未解锁限制性股票57.465万股,剩余未解锁26.486万股[168] 内部控制与合规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日期为2025年4月26日[172] -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比例均为100%[172] - 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重大缺陷数量均为0个[174]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75] - 公司非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缺陷[175]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21]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22] - 公司新增合并范围鲁西科安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71]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37.8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2.72%[72]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82.0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2.77%[74] - 子公司聊城鲁西多元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13.51亿元[91] - 2025年主要产品生产目标为1350万吨(包含内部互为原料自用部分)[96] - 公司所处行业为化工新材料和基础化工,主要产品包括己内酰胺、尼龙6、有机硅、甲酸、多元醇等[92] - 公司于2025年2月13日通过《市值管理制度》,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等法规要求[103] - 报告期内共进行8次投资者调研活动,涉及华泰证券、华夏基金等20余家机构,主要讨论生产经营及项目进展[101]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及估值提升计划[105][103] - 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2.98%[114] - 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2.38%[114] -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2.80%[115] - 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0.92%[115] - 2024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0.73%[115]
鲁西化工(000830)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