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3.90万元[7] - 母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为-1,709.74万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母公司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为-8,186.14万元[7] - 2024年营业收入为30,227.19万元,同比增长44.40%[2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3.9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23.99万元,同比增长8.52%[22]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329.91万元,同比增长2.55%[22] - 2024年总资产为73,638.54万元,同比增长9.95%[2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股,上年同期为-1.27元/股[2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4%,同比增加20.33个百分点[23]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74%,同比减少17.95个百分点[23]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为2,162,298.34元[30]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7,187.4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69万元[27]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0,227.19万元,同比增长44.4%[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3.9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34] - 总资产73,638.54万元,同比上升9.95%[34] - 研发费用5,060.8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74%[35]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30,227.19万元,同比增长44.40%[122][124][127] - 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1,163.9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122] - 营业成本17,420.81万元,同比增长12.71%,低于营收增速[124][125] - 研发费用5,060.86万元,同比下降30.30%,主要因募投项目进入验证阶段[124][1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923.99万元,同比增长8.52%[124]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3289.51%至210.09万元,主要受利息收入下降影响[14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8.52%至2,923.99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扩大至-5,137.31万元[144] 业务线表现 - 机芯产品毛利率35.99%,较上年度提升24.72个百分点[37] - 热像仪产品毛利率40.18%,较上年度提升8.76个百分点[37] - 2024年新增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新增软件著作权3项[37] - 公司及子公司共计获得现行有效的授权专利84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37] - 公司产品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军用包括通用军械、单兵等,民用包括工业测温、气体检测等[41] - 公司具备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CMOS读出电路芯片、MEMS红外传感芯片、器件封装、测试的全流程自主设计开发能力[47] -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向行业内军用总体单位和民用系统集成商销售光电成像产品[48] - 军工领域客户对产品可靠性、一致性、归零溯源能力、支持服务能力要求高[48] - 民用市场中公司通过产品择优比选等方式实现销售,价格、技术先进性、产品质量等是客户考虑的重要因素[49] - 公司立足于产业链中游,逐步向上游核心部件布局,主要为客户提供机芯、热像仪和光电系统等[50] - 红外热成像业务毛利率42.82%,同比增加16.17个百分点[129][130] - 机芯产品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35.81%,毛利率35.99%[129] - 其他产品收入4,377.84万元,同比增长556.01%,毛利率67.28%[129] - 光电成像产品生产量45,710台,同比增长31.85%[131] - 原材料成本占红外热成像业务总成本的89.89%,同比增长17.79%[134][135] 研发与技术 - 研发人员102人,占员工总数38.64%[36]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74%,同比减少17.95个百分点[23] - 研发费用5,060.8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74%[35] - 公司掌握多项红外核心技术,部分产品指标达国内先进或接近国际水平[66] - 红外热成像参数自动采集技术实现部分生产环节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77] - 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盲元自动检测采集技术在生产调试环节实现盲元自动检测与校正,适用于不同类型探测器[77] - 惯性测量单元全自动组装测试技术实现IMU从精密装配到数据追溯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77] - 航天超高精度光机伺服控制技术具有宽角度覆盖、高转速、高可靠性特点,适用于星间激光通信等场景[77][78] - SVAC编码技术在国内较早实现SVAC3.0产品化应用,支持ROI动态优化与SVC分层编码,节省带宽并适配弱网[78] - 量子加密技术采用PQC抗量子算法与传统国密算法深度融合,保障数据传输高效性与无条件安全[78] - 公司2021及2024年度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产品包括红外热成像机芯、热像仪等[79] - 报告期内研发成果包括高性能线列探测器扫描成像光学系统、量子加密技术等核心技术突破[78][80] - 12μm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灵敏度提升20%以上[81] - 2024年度新增专利6项(发明专利3项),累计有效授权专利84项(发明专利22项)[82] - 研发投入总额5,060.86万元,同比减少30.30%[84][8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6.74%,同比下降17.95个百分点[85] - 研发人员数量102人,占总人数比例38.64%,较上年减少16.39%[10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355.42万元,上期为4274.21万元[98]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专利84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102]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军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0.32亿美元,2025年达到115.64亿美元[54] - 2024年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8.66亿美元,2025年达到85.33亿美元[55] - 我国特种装备类红外市场规模预计达300亿元以上[57] - 2023年国内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1.13亿美元,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61%[58] - 我国军用红外热像仪配备相对较少,市场正快速发展[59] - 红外产品向小像元尺寸、高集成度方向发展,技术门槛进一步提高[60] - 规模化生产使红外产品单品成本下降,民用领域应用广泛[61] - 红外热像仪研发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技术含量高[63] - 红外行业面临人才短缺,交叉型科技人才不足[63] - 军用市场由国有军工总体单位主导,公司定位为中游配套供应商[65] - 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是红外热成像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68] - 红外热成像产品在民用新兴领域如自动驾驶、机器视觉需求扩大[69] - 多光谱融合技术是光电成像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70] - 红外图像分辨率从320×240升级至1024×768,数据量剧增带来技术挑战[72] - 非制冷探测器像元尺寸从25μm减小至17μm、12μm,最新推出8μm像元尺寸[73] - 12μm和10μm像元尺寸已接近非制冷探测器8~12μm的物理衍射极限[73] - 中国已实现红外探测器国产化,高端制冷探测器与国外仍存差距[75] - 红外芯片国产化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民用市场普及率将提升[75]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3.68%,其中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34.36%[115] - 连续两年为前五大客户的2024年收入占比56.39%,新进入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29%[11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9,247.76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3.68%,其中最大客户K0013销售额10,385.77万元占比34.36%[137][13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0,835.3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6.73%,最大供应商K0007采购额4,137.24万元占比17.84%[145][139] 子公司表现 - 公司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其中英孚瑞净利润最高达1,602.11万元,占公司净利润比例137.65%[153] - 热感科技净利润751.00万元,占公司净利润比例64.52%,主营业务收入4,611.44万元[153] - 虹程光电净利润276.27万元,占公司净利润比例23.74%,主营业务收入612.42万元[153] - 英孚瑞因募投项目技术积累,交付某型产品产线对公司利润影响显著[153] 公司治理与人事 - 公司2024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或其他形式的分配[7] - 公司注册地址在2024年7月16日变更为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工业区A区(标厂)[16]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顺义区天柱西路12号院,邮政编码101318[16] - 公司董事会秘书张大为的联系地址为北京市顺义区天柱西路12号院[17] -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苏尼尔的联系电话为010-80474952[17] - 公司电子信箱为fujirui@fjroe.com[16][17]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具有多年红外热成像和多光谱行业技术经验[107] - 研发团队以国内顶尖光电科研机构的行业资深专家为核心[108]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4年税前报酬总额为853.32万元[173] - 董事长黄富元持有公司股份4,525,230股,年度内无增减变动[173] - 核心技术人季云松持有公司股份3,162,928股,年度内无增减变动[173] - 财务总监周静2024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1.88万元[173] - 监事会主席陈德智持有公司股份2,682,400股,年度内无增减变动[173] - 副总经理王晋濮2024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8.70万元[173] - 原董事会秘书李宜斌持有公司股份2,906,208股,年度内无增减变动[173]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3,943,832股[173] -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保障信息及时公开[169] - 公司董事长自2020年7月至今担任该职位[177] - 公司总经理自2024年6月至今担任该职位[177] - 公司财务总监自2020年7月至今担任该职位[177] - 公司董事季云松曾参与奥运安保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并获得2010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77] - 公司董事华石自2014年12月至今担任上海兆韧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177] - 公司副总经理郭成志自2022年5月至今担任该职位[177] - 公司独立董事廖宁放自2001年9月至今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177] - 张大为现任公司董事会秘书,曾任江峡绿色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执行总监[179] - 冯涛担任公司工业检测产品线总设计师,主持完成光学气体成像仪等产品开发,技术居国内先进地位[179] - 周成现任公司研发工程师,曾参与奥运安保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并获得2010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79] - 华石在股东单位瑞吉富科技、瑞吉富持壹、瑞吉富持贰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180] - 华石在上海兆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并在湖州瀚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181] - 廖宁放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181] - 凌永平担任亚太鹏盛税务师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及鹏盛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181]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报酬情况以人民币万元为单位披露[183]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808.13万元[184]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151.12万元[184] - 公司独立董事薪酬为每人6万元/年(含税)[184]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度董事薪酬方案的议案》和《关于公司2024年度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议案》[184] - 公司聘任黄富元为总经理、代行董事会秘书职务[185] - 公司选举郭成志为董事[185] - 公司聘任张大为为董事会秘书[185] - 公司新增认定杨宏双为核心技术人员[186] - 公司离任核心技术人员周成[186] - 公司向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支行申请4000万元人民币综合授信额度[187] - 公司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10次,全部为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89] - 公司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76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88人,合计264人[196]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中技术人员占比最高,达102人(占总员工38.6%)[196] - 员工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达134人(占总员工50.8%)[196] - 劳务外包总工时为3,784.5小时,支付报酬总额为11.46万元[200]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审议内容包括年度报告、财务决算、资产减值准备等事项[192] - 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人事变动议案[19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2024年度董事及高管薪酬方案[194] - 公司董事出席率100%,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情况[189] - 公司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其中战略委员会成员为黄富元、廖宁放[190] 战略与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2025年持续深耕红外产品,研发大面阵、小像元非制冷探测器并扩大生产能力[161] - 公司战略包括加强多光谱技术投入,拓展固态微光、短波、激光、可见光等领域产品[156] - 公司计划2025年深化军品市场推广,同时拓展民用及通用型产品市场[163] - 公司强调人才战略,重点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并加强年轻人才培养[158]
富吉瑞(688272)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