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振华新材(688707) - 2024 Q4 - 年度财报
振华新材振华新材(SH:688707)2025-04-25 11: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6,114.18万元,同比下降71.48%[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770.63万元,同比下降613.94%[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3,448.72万元,同比下降647.00%[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6,114.18万元,同比下降71.48%[23][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770.63万元,同比下降613.94%[23][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3,448.72万元,同比下降647.00%[23][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05元/股,同比下降556.52%[2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47%,同比减少14.06个百分点[24]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0,181.4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644.46万元[2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6,114.18万元,同比下降71.48%[3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770.63万元,同比下降613.94%[3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3,448.72万元,同比下降647.00%[3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96,114.18万元,同比下降71.48%,净利润-52,770.63万元,同比下降613.94%[6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6,114.18万元,同比下降71.48%[8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锂盐及前驱体等核心原材料价格下行导致成本传导滞后,压缩产品毛利率空间[4] - 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运行导致单位产品的折旧/人工等固定成本及停工损失增加[4] - 2024年营业成本为222,450.98万元,同比下降65.30%[86] - 正极材料行业营业收入192,568.63万元,营业成本219,577.44万元,毛利率-14.03%,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1.66%,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5.51%,毛利率同比减少20.32个百分点[89][90] - 直接材料成本181,157.92万元,占总成本比例82.50%,同比下降69.30%[92][93] - 销售费用581.40万元,同比下降46.93%,管理费用6,868.70万元,同比下降22.50%,财务费用3,279.39万元,同比下降55.02%[102] - 研发费用为9,013.99万元,同比增长9.16%[86] 业务线表现 - 三元材料需求疲软及6系材料未形成大批量订单导致产品销量大幅下滑[4] - 公司6系三元正极材料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销售[33] - 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实际可用比容量提升超过15%,从130mAh/g提升到150mAh/g以上[37] - 2024年公司聚阴离子材料获得1000吨订单,主要应用于UPS启停电池、储能等领域[37] - 公司在全国8系单晶三元材料市场市占率接近60%[36] - 公司高镍三元出货量占公司三元总出货量比例从2019年的1%提升到2024年的60%以上[36] - 公司2024年在中国三元材料产量排名第9,单晶三元材料排名第5,8系单晶三元市占率接近60%[45] - 公司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预计2025年规模化装车,聚阴离子材料获首个千吨级订单[46]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实际可用比容量提升超过15%(从130mAh/g提升到150mAh/g以上)[50] - 公司聚阴离子材料获得1000吨订单[50] - 公司加速推进钠电、磷酸锰铁锂产业化[116] - 公司持续深耕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性能提升[116] - 公司已完成尖晶石镍锰、富锂锰基及磷酸锰铁锂材料客户送样,部分实现小批量量产[61]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0%,同比增加3.40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总额为90,139,894.27元,同比增长9.16%[5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60%,同比增加3.40个百分点[53] - 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6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9项[51] - 在研项目"高镍三元材料开发"累计投入金额为4,273.67万元[57] - 在研项目"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累计投入金额为2,611.60万元[57] - 在研项目"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累计投入金额为6,745.17万元[57] - 在研项目"橄榄石型磷酸锰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100.00万元[57]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8人,占总员工比例12.5%,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098.15万元,平均薪酬12.01万元[59] - 公司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本科占比最高(145人),年龄结构以30-40岁为主(152人)[59] 市场趋势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汽车总销量40.9%[41] - 2024年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销量60%,插混汽车占40%,插混占比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41] - 2024年动力电池总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占比25.3%(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磷酸铁锂电池占比74.6%(同比上升7.3个百分点)[42] - 2024年6系三元材料渗透率达29%,同比增加9个百分点[42] - 2024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9.05万元/吨,同比下跌65%,前驱体(NCM523)均价7.3万元/吨,同比下跌15%[43] - 2024年半固态电池已在智己L6、蔚来ET7等车型量产装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47] - 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达120-160Wh/kg,聚阴离子材料循环寿命≥6000次[47]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34.4%和35.5%,市场渗透率达40.9%[112] - 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同比增幅超130%[112] - 2024年中国钠电储能需求量1.2GWh,同比增长104%[114] - 预计2025年中国钠电储能需求将达4GWh,同比增长超200%[114] - 2024年全球钠电二/三轮电动车产销量数千台,钠电池需求量4MWh[114] - 预计2025年钠电二/三轮电动车产销量增至3.55万台,钠电池需求量30MWh[114] - 预计2027年钠电池将应用于超百万台二/三轮电动车[114] - 钠离子电池可在-40℃至80℃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114][1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面临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主要受市场需求下降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5]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4] - 公司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为否[4] - 公司面临三元材料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技术迭代风险,可能导致业绩持续下滑[67][69] - 彩虹新材料与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存在竞争但影响有限[120][121] - 中国电子承诺限制彩虹新材料正极材料业务规模[121] 现金流和资产负债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9,260.77万元,同比下降185.93%[23][24]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41,842.20万元,同比增长13.82%[23] - 2024年总资产为781,025.10万元,同比下降18.86%[23]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678.09万元,其中政府补助为1,131.39万元[27] - 2024年公司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为42,914.40万元,期末余额为42,655.74万元,变动258.66万元[2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9,260.77万元,同比下降185.93%[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1,844.70万元,主要系再融资取得资金10.9亿元[99]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23,216.4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8.58%,较上期下降21.40%[103]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69,919.2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8.95%,较上期大幅下降48.89%[103] - 存货期末余额98,555.1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2.62%,较上期下降35.92%[103]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40,184.4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5.15%,较上期增长21.26%[103]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83,917.2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0.74%,较上期下降68.09%[103] - 一年内到期的其他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79,974.5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0.24%,较上期增长206.38%[103]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2024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90%[76] - 全球动力电池TOP10装机量占总装机量的89.5%,TOP5占比超过70%[7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83,759.23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93.70%,其中客户一销售额166,414.00万元,占比84.86%[94][9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30,830.64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1.44%,其中供应商一采购额66,152.80万元,占比26.01%[96][102] 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表现 - 参股公司红星电子净利润为-2,187.48万元,总资产49,399.03万元[108] - 子公司贵阳新材净利润为-28,694.81万元,总资产251,299.14万元[108] - 参股公司红星电子实现钴镍锰锂全回收技术,降低加工成本及碳排放[65] 生产和库存 - 正极材料生产量14,860.23吨,同比下降56.56%,销售量16,307.60吨,同比下降50.06%,库存量2,318.95吨,同比下降33.25%[91]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69,919.2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65%[81] - 存货账面价值为98,555.1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2.62%[82]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237,980.2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0.47%[79] 高管薪酬和持股 - 董事长侯乔坤持股数为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0万元[125] -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向黔新持股数为5,660,00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55.76万元[125]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敬持股数为200,00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46.05万元[125] - 总会计师刘进持股数为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43.25万元[126] - 总工程师梅铭持股数为243,956股,税前报酬总额为46.05万元[126] - 核心技术人员李路持股数为225,00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46.55万元[126] - 核心技术人员周朝毅持股数为4,00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38.54万元[126] - 核心技术人员王丽娟持股数为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30.66万元[126] - 核心技术人员黎永志持股数为0股,税前报酬总额为29.47万元[12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税前报酬总额为467.18万元[126]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238.75万元[134]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359.88万元[134] ESG和可持续发展 - 公司2024年投入环保资金288万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基准年降低3.8%[160] - 公司2024年投入超1,300万元用于制造设备节能改造,5款主要产品获得生命周期核查声明[160] - 公司2024年组织培训143场,参与人次36,385,职工教育培训支出44万元[161] - 公司2024年消费帮扶采购金额达21.58万元,志愿者参与344人次[161] - 公司ESG评级表现:Wind评级BBB,富时罗素评级A,中国国新评级BBB[164][165] - 2024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92,648吨二氧化碳当量[169] - 2024年公司能源消耗总量为690,623GJ,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99.88%(689,765GJ),化石能源占比0.12%(858GJ)[170] - 公司累计购买绿色电力191,602,253kWh[170] - 2024年公司总取水量389,120吨,重复用水量22,358吨(占比6%)[170] - 报告期内固体废弃物处置总量317吨(无害废物277吨,有害废物40吨)[172] - 公司通过减碳措施减少排放606,172吨二氧化碳当量[175] - 2024年公司对外捐赠资金1.03万元,物资折款21.58万元[182] - 公司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解决当地就业1,252人[182] - 公司职工参与无偿献血活动,94人共献血3.32万毫升[184] - 公司所有生产工厂均已通过ISO14001:2015认证[174] - 义龙新材累计投资总额为221,138万元,惠及1,252人[185] - 2024年度发放职工薪酬0.85亿元[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