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长集团(02182) - 2024 - 年度财报
天长集团天长集团(HK:02182)2025-04-25 09: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总收益为5.396亿港元,同比下降22.6%[14][17] - 公司2024年总收益为5.396亿港元,较2023年的6.975亿港元下降1.579亿港元或22.6%[3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1370万港元(2023年:溢利2350万港元)[18][21] - 每股基本亏损为2.20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3.78港仙)[18][2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1370万港元(2023年:盈利2350万港元)[54] - 2024年集团收入5.4亿港元,较2023年6.98亿港元下降22.6%[1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毛利为1.101亿港元,毛利率为20.4%(2023年:19.5%)[14][17] - 整体毛利率为20.4%(2023年:19.5%),毛利额1.101亿港元(2023年:1.359亿港元)[42] - 其他收入850万港元,同比减少760万港元或47.2%[49] - 财务成本280万港元,同比减少260万港元或48.1%[52] 各条业务线表现:一体化注塑解决方案 - 一体化注塑解决方案分部收益为4.456亿港元,占总收益82.6%,较2023年减少1.268亿港元或22.2%[36] - 一体化注塑解决方案分部毛利率提升至22.1%(2023年:21.5%),毛利额9860万港元[43] - 注塑模具精度达到中国国家标准GB/T14486-2008最高等级MT1精度水平[26] 各条业务线表现:电子烟产品 - 电子烟产品分部收益为9100万港元,同比下降3170万港元或25.8%,占总收益16.9%[40] - 电子烟产品分部毛利率为12.2%(2023年:12.4%),毛利额1110万港元[44] - 电子烟业务持有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发的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期至2025年[27] 各条业务线表现:医疗消耗品 - 医疗消耗品分部收益为300万港元,同比增长60万港元或25.0%,占总收益0.5%[41] - 医疗消耗品分部实现毛利率13.3%(2023年:毛损率91.7%),毛利额40万港元[45] - 医疗耗材业务通过美国FDA 510(k)上市前通知审核批准,产品符合N95和FFP2标准[34] - 惠州洁净厂房设施符合YY/T 0033-2000医药行业标准及EN ISO13485: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3] - 医用口罩产品通过美国ASTM F2100 Level 3和欧洲EN14683 Type IIR认证标准[34] 各地区表现 - 产品分销至国内市场及海外市场(包括欧洲、亚洲及美国)[12][16] - 已取得中国海关颁发的AEO证书以提升运营效率[12][1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市场环境与挑战 - 全球通胀及经济放缓导致消费情绪低迷及订单减少[13][16] - 消费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主要客户销售订单减少[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研发与未来策略 - 成立深圳研发中心专注于注塑新产品及电子烟核心技术开发[13][16] - 公司于2023年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专注电子烟核心技术开发[28] - 未来将通过研发中心增强核心技术并扩大产品范围[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业务概述 - 业务分为三大分部:一体化注塑解决方案、电子烟产品及医疗消耗品[12][16] - 公司产品涵盖电子烟、塑料组件及医疗耗品三大业务板块[25][27][29]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银行结余1.295亿港元,有息借款3120万港元,加权平均利率3.76%[61]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29.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132.6百万港元减少2.3%[68] - 计息借款为31.2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61.9百万港元减少49.6%[68] - 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3.76%,较2023年的3.91%下降0.15个百分点[68] - 资产负债率为5.6%,较2023年的8.8%下降3.2个百分点[68] - 抵押资产包括账面净值168.1百万港元的楼宇及使用权资产(2023年:374.7百万港元)和公允值13.9百万港元的保险合约(2023年:32.6百万港元)[72] - 员工总数为917人,员工成本总额为151.8百万港元,与2023年持平[75][80] - 2024年未派发末期股息(2023年:每股1.5港仙)[79][84]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71] - 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2023年:181,000港元)[73] - 公司无重大外汇远期合约未结清[69]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环境目标与承诺 - 公司设定2030年能源消耗强度(包括电力、汽油和天然气)较2021年基准减少3%的目标[111]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水消耗量较2021年基准水平降低3%[111] - 公司目标在2030年前将危险和非危险废物总量较2021年基准减少10%[111] - 公司承诺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较2021年基准削减10%[111] - 公司采用2021年作为环境绩效减量目标的基准年份[105][111]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排放与污染 -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为63.66公斤,较2023财年118.70公斤下降46.4%[136] - 硫氧化物(SOx)排放量为0.46公斤,较2023财年0.75公斤下降38.7%[136] - 颗粒物(PM)排放量为5.07公斤,较2023财年7.69公斤下降34.1%[136] - 车辆燃料消耗和柴油发电是空气污染主要来源[133] - 排放减少归因于车辆使用频率降低和员工环保意识提升[137] - 公司2024财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7,619.65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财年18,143.40吨下降2.9%[141] - 范围2间接排放(电力相关)16,496.50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4.1%(2023财年:17,204.37吨)[141][143] - 范围1直接排放(燃料燃烧)678.39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上升23.6%(2023财年:549.03吨)[141][143] - 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444.76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增长14.0%(2023财年:390.00吨)[141][143] -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32.63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益,较2023财年25.99吨上升25.5%[141] - 范围2排放下降主因中国国家电力碳排放因子下调[143][144] - 范围3排放增长源于纸张使用量、航空旅行及垃圾填埋量增加[143] - 范围1排放增长因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使用量上升[143] - 注塑机被识别为运营场所主要气体排放源[139]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废弃物与回收 - 有害废弃物总量从11.96吨减少至8.31吨,同比下降30.5%[156] - 无害废弃物总量从287.77吨减少至238.59吨,同比下降17.1%[156] - 塑料回收量从88吨增加至94吨,同比增长6.8%[157] - 纸张回收量从49吨增加至54吨,同比增长10.2%[157] - 总回收量从137吨增加至148吨,同比增长8.0%[157]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能源消耗 - 直接能源消耗从828.72兆瓦时减少至638.69兆瓦时,同比下降22.9%[174] - 汽油能源消耗从396.66兆瓦时减少至202.74兆瓦时,同比下降48.9%[174] - 外购电力间接能源消耗从30,177.08兆瓦时增加至30,750.83兆瓦时,同比增长1.9%[174] - 能源消耗总量从31,005.80兆瓦时增加至31,389.52兆瓦时,同比增长1.2%[174] - 能源消耗密度从44.42兆瓦时/百万港元收益增加至58.13兆瓦时/百万港元收益,同比增长30.8%[174]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水资源消耗 - 水资源消耗从2023财年的157,686.20立方米降至2024财年的143,124.80立方米,降幅约9.2%[180] - 水资源消耗密度从2023财年的225.91立方米/百万港元收益增至2024财年的265.05立方米/百万港元收益,增幅约17.3%[180] - 公司采用无水生产技术并实施冷却水回收再利用措施以最小化水资源消耗[177] - 公司通过每日监测系统防止泄漏并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177]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包装材料 - 纸箱包装材料使用量从2023财年的1,048.00吨降至2024财年的743.81吨,降幅约29.0%[183] - 塑料包装材料使用量从2023财年的160.46吨降至2024财年的157.68吨,降幅约1.7%[183] - 总包装材料使用量从2023财年的1,208.46吨降至2024财年的901.49吨,降幅约25.4%[183]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管理体系与合规 - 公司建立了符合ISO 14001:2015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126] - 公司制定了"污水、废气及噪音管理程序"以减少现场排放[132] - 公司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环境相关法律法规[127] -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环境违法违规事件[131] - 通过环境数据收集系统跟踪历年措施实施效果[126] - 公司已获得ISO 9001和ISO 14001认证[105] - ISO体系部每年通过会议向董事会汇报可持续发展风险及绩效管理信息[102][105] - 董事会全面负责ESG战略并监督执行管理层的策略制定与实施[102][103] - 公司通过重要性评估识别关键ESG议题并作为报告重点[97] - 公司保持ESG报告编制方法与前一年度基本一致,并对计算方法变更数据提供解释[97]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气候变化风险管理 - 公司识别气候变化相关的实体风险(如极端天气)和转型风险(如政策收紧)并制定缓解计划[189][192] - 公司实施灵活工作安排和应急预案以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对运营的影响[190][191] - 公司持续监控环境法规更新并采取节能节水措施应对转型风险[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