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68,815,540,736.38元,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7.28%[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1,024,204.22元,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3.54%[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08,405,195.08元,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3.84%[2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87,096,957.10元,较2023年调整后增加44.22%[23]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4,636,261,397.79元,较2023年末调整后增加19.64%[24] - 2024年末总资产172,744,134,701.35元,较2023年末调整后增加6.68%[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90元/股,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4.26%[2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40%,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0.93个百分点[25]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59.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1亿元[26]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33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27] - 2024年公司累计新签各类业务订单总量1030.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1%[31] - 2024年销售费用727.34万元,管理费用19.33亿元,研发费用26.31亿元,财务费用15.81亿元,所得税费用7.87亿元[77]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26.31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5949.25万元,研发投入合计26.9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91%[7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87亿元,同比增44.22%[8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37亿元,同比增245.95%[8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7.20亿元,同比降630.46%[82] - 2024年营业成本604.5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20%;销售费用7273.4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5%[60] - 2024年管理费用1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4%;财务费用1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64%[60] - 2024年研发费用26.3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63%[60] - 2024年度股权投资额29.37亿元,较上年减少5.08%,上年同期为30.94亿元[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施工业务中的市政工程和能源工程类同比增幅均超过30%[31] - 2024年公司中标“奉化区南山信创源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1.93亿元[31] - 2024年公司中标“无锡至宜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总承包”35.63亿元[31] - 2024年公司中标“新加坡地铁跨岛线二期CR203项目”28.7亿元[31] - 公司旗下数字集团中标“上海市奉贤区智能网联示范区车路协同应用项目”等,运营集团拿下“北横通道(东段)项目”等,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应用[32] - 南京地铁5号线、北横通道东段隧道通车,多个项目完成接收、贯通或开工建设[32] - 公司主要从事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等业务,还涉足类金融和新兴业务[39] - 公司近年来已建、在建和运营的大中型项目(含BT、BOT、PPP模式)52项[42] - 公司基建投资业务主要以PPP、BOT等方式参与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42] - 公司运营业务包括PPP等重资产项目运营和轻资产运营两方面[43] - 公司数字信息业务基于高性能的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提供服务[45] - 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围绕隧道股份产业链上下游,聚焦江苏、浙江等地区[47] - 公司保理业务客户范围主要为公司体系内相关基建企业及部分体系外关联企业[47] - 公司设备制造业务盾构制造业以销定产[49] - 公司数字信息业务主要经营模式有合同项目模式、通用产品模式、运营模式[51] - 施工业2024年营业收入572.39亿元,占比83.52%,营业成本532.53亿元,占比88.31%[63][62] - 设计服务2024年营业收入23.88亿元,占比3.49%,营业成本1.59亿元,占比2.64%[63][62] - 基础设施运营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50.29亿元,占比7.34%,营业成本37.97亿元,占比6.30%[63][62] - 施工业毛利率6.96%,较上年增加0.0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6.72%,营业成本比上年减少6.74%[67]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逐年上升,施工业为公司主业,营业收入占比保持在80%左右[66] - 公司各细分业务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相对稳定,营业成本变化与营业收入变化相匹配[64] - 施工业本期成本532.53亿元,占比88.31%,较上年同期降6.74%[69] - 施工业主业成本占比86%左右,与收入占比相符,分包和材料成本合计占施工业务成本86%左右[70] - 两湖隧道(东湖段)主体及附属配套工程施工2标完工百分比22%,本期确认收入75,734.76万元[91] - 佛山市季华路西延线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完工百分比17%,本期确认收入2,654.60万元[91] - 兰考至原阳高速公路兰考至封丘段特许经营项目完工百分比80%,本期确认收入123,143.09万元[91] - 宁波市奉化区医疗健康综合体项目(一期)合作商完工百分比70%,本期确认收入40,703.75万元[91] - 报告期内累计新签项目数量5894个,金额103.02亿元[92] - 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金额147.43亿元,其中未开工项目金额45.57亿元,在建未完工部分金额101.86亿元[93] - 2024年钱江通道BOT项目收入3.20亿元,上海嘉浏高速收入4.00亿元,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收入3.65亿元,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收入2.26亿元[94]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来源集中在江浙沪等长三角区域,上海地区营业收入占比65%左右[66] - 上海地区2024年营业收入445.50亿元,营业成本397.40亿元,毛利率10.80%,较上年增加2.13个百分点[67] - 浙江地区2024年营业收入78.99亿元,营业成本63.24亿元,毛利率19.94%,较上年增加5.93个百分点[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力争营业收入相比2024年增长5 - 10%,归母净利润与上年相比增长5 - 10%[112] - 2025年公司要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实现“城市建设运营生态圈资源集成商”战略愿景[111] - 2025年公司要做好强主业稳固产业链、应变局锻造供应链等工作[112] - 公司要防范工程类、投融资、海外业务等风险,开展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提升价值链[113] - 公司面对市场竞争、投资业务、安全生产、法律、海外业务等风险,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115][116][119][120] - 公司严格按监管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公司治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责明确[122] - 公司要做到“一个把握”“两个管好”“三个作用”,深化高质量党建[11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末以总股本3,144,096,094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0元,共计分配利润691,701,140.68元,剩余未分配利润17,978,771,463.59元结转以后年度[4] - 2016年7月8日,公司注册地址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海徐路957号变更为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1099号[18]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为上海市南京东路61号新黄浦金融大厦4楼,签字会计师为董舒、周永厦、陈淑辉[21]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隧道股份,代码600820[20] - 公司将受托管理城建集团下属企业股权的收益7010.07万元定义为经常性损益[2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84,796,753.10元,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56,550,880.18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537,660,812.66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28,445,244.26元,合计期末余额为1,307,453,690.20元[33] - 2024年公司完成1.9亿元“国泰君安城投宽庭保障性租赁住房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认购及1亿元额度交通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投资试点[34] - 2024年公司完成60亿元一般公司债券、6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券、6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及31.27亿元储架式ABS发行[34] - 截止报告期末,全国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达54个,线路325条,运营里程10945.6公里,上海运营总里程达871.6公里[37] - 公司承建的14米以上超大直径隧道工程项目达32项[39] - 公司在轨道交通方面累计推进里程约1017公里[40] - 公司现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覆盖现有业务范围[41] - 截止2024年末,公司拥有2家国家级研发平台、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21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55] - 2024年,公司摘获6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累计获得2777项授权专利,新增授权287项,新增标准编制109项,在编标准100项,当年完成58项[55] - 2024年,公司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3家[56] - 2024年,12个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1.9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9.16%[7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9.2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4.03%[74] - 公司研发人员3345人,占公司总人数19.1%[8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新增484,796,753.10元,占总资产0.28%[84]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37,431,538.36元,较上期增长290.22%,占总资产0.02%[84] - 投资性房地产本期期末3,343,741,615.05元,较上期增长295.13%,占总资产1.94%[84]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1,069,519,421.56元,较上期减少71.72%,占总资产0.62%[84] - 境外资产4,293,928,667.78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49%[85] - 报告期内境内在建项目9,552个,总金额24,052,945万元;境外24个,总金额2,860,686万元[90] - 2024年公司全面修订《公司章程》等基础性治理制度,还修订多项制度并制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管理制度》[123]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99.7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99.76%[123] - 公司聘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开展审计,结果表明公司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24] - 2011年重大资产重组后,城建集团承诺除执行完毕已有工程承包合同外,不再承揽新的工程施工业务,控制的企业避免从事与隧道股份构成实质性同业竞争的业务和经营[124] - 上海中环线4.1标BT项目将于2012年完成回购,回购后上海城建新路建设有限公司将关闭[125] - 2024年6月27日召开202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9项议案[126] - 2024年11月15日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4项议案[126][127] - 董事长年初持股246.12万股,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5万元[128] - 总裁年初持股情况未提及,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5万元[128] - 董事屠旋旋从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27万元[128] - 独立董事张纯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2万元[128] - 监事会主席田赛男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28万元[128] - 监事彭瑶年初持股100.34万股,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27万元[128] - 副总裁胡军年初持股情况未提及,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27万元[128] - 董事长张焰持股153.54[129] - 董事、总裁周文波原持股3932,减持432,现持股3500[129] - 财务资金部吴亚芳持股132.72[129] - 副总裁宋晓东持股224.04[129] - 相关人员持股合计2588.68[129] - 2024年4月周文波离任董事、总裁[129] - 2024年4月肖志杰离任监事[129] - 2024年10月宋晓东离任副总裁[129] - 2024年1月杨磊、陈涛离任副总裁[129] - 2025年4月葛以衡离任总裁[129]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2588.68万元[134] - 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1月10日召开,审议通过
隧道股份(600820)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