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2亿元(合并报表)[7] - 母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为-5682.21万元[7] - 公司2024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25,875,306.10元,同比下降26.54%[25]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209,230.42元,同比下降86.25%[2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262,071.44元,同比下降866.14%[25]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65,785,417.74元,同比下降11.89%[25]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41元/股,同比下降88.00%[26]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62元/股,同比下降51.40%[26]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05%,同比减少5.12个百分点[27]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8.84%,同比增加27.33个百分点[27]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23,365,493.89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6,869,800.00元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8,210,832.09元[31][32]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557,816.84元,为全年亏损最大季度[29]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587.53万元,同比减少26.54%[37] - 2024年度公司利润总额为-16,470.41万元,同比减少77.13%[37] - 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720.92万元,同比减少86.25%[37] - 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达99,233,843.98元,同比增长12.43%[38] 业务线表现 - 分子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核酸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15] - 体外诊断(IVD)包括试剂、设备等产品和服务[15] - 分子诊断应用分子检测技术获取临床诊断信息[15] - 公司已上市产品达700余种,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52] - 公司开发了176种分子检测原料酶,涵盖PCR、qPCR、RT-PCR、等温扩增、测序等多个技术方向[53] - 公司持有68项境内医疗器械注册或备案证书,70项产品取得海外医疗器械注册/备案[52] - 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泰州建有第三方医学检测实验室,开发了100余项分子检测服务项目[68] - 分子检测服务聚焦于以幽门螺杆菌检测为代表的消化道系统疾病检测服务[68] - 2024年公司引入第四代纳米孔测序平台,推出全质粒测序科技服务业务[69] - 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泰州建设了第四代纳米孔测序平台[70] - 控股子公司昊为泰提供微生物检测、多组学系列、三代/四代测序平台等产品线[71]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新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备案10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9项[38] - 公司研发团队共有230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4人,同比增长11.65%,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5.65%[40] - 公司已取得68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其中第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项,第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38] - 公司拥有32项境内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境外专利和127项软件著作权[51] - 公司参与起草3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4项团体标准[51] - 公司形成原料酶、核酸保存、核酸提取纯化等6个技术平台共25项核心技术[51] - 公司已形成6个技术平台共25项核心技术,包括原料酶、核酸保存、核酸提取纯化、荧光定量PCR、基因测序和核酸质谱[121] - 公司自主研发优化核酸保存试剂的成分配比,实现核心试剂组分自产[56] - 公司已开发核酸保存试剂70余种,其中15种为医疗器械注册或备案产品[59] - 公司推出血液RNA保存管,常温保存7天,4℃保存14天,性能达国际水平[59] - 公司游离DNA保存试剂打破进口垄断,应用于100余家下游客户包括华大基因等[60] - 公司核酸提取试剂产品达200余种,40个获医疗器械备案证书[61] - 公司阴离子交换层析法质粒提纯试剂盒性能超进口产品,打破垄断[61] 市场与销售 - 公司销售团队规模为266人,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区域[43] - 公司计划在国内建设13个营销中心,6个海外营销中心,目前已建立7个国内销售大区和2个国外销售大区[43] - 公司与京东健康共建的"精准除幽中心"于2023年底正式上线,打通"检+医+药+管"全流程服务[46] - 公司建设了康为网上商城,提高产品可及性和客户互动性[46] - 公司直销团队规模扩大,代理商数量增加,提升市场覆盖度[46] - 公司分子检测产品销售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模式,设有7个国内销售大区和2个国外销售大区,在8个城市设立营销办事处[85] - 公司对经销商实行优胜劣汰考核制度,根据销售额和终端反馈优化经销商体系[86] 行业与市场趋势 - 全球分子检测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6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8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9%[98] - 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0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8%[98] - 全球分子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1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1%[98] - 预计全球分子检测市场规模到2027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444亿美元和609亿美元,2027-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1%[98] - 预计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到2027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273亿美元和394亿美元,2027-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3.0%[98] - 预计全球分子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到2027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172亿美元和215亿美元,2027-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8%[98] - 中国分子检测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5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3%,预计2030年达到1122亿元[102] - 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3%,预计2030年达到783亿元[102] - 中国分子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3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5%,预计2030年达到339亿元[102] 风险与挑战 - 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已获得注册证,但市场推广存在困难[157] -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面临经销商管理风险[160] - 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医院和政府机构,面临回款周期长的风险[163] - 公司已搭建海外销售团队,多款产品在欧美国家注册并实现销售,面临国际贸易摩擦风险[165]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54%至1.26亿元,主要受行业价格竞争及新产品未形成规模收入影响[167][170]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48%至5548万元,与销售收入减少同步[167][170]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26%至7956万元,因加大营销资源投入[167][16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43%至9923万元,重点布局四代测序等新领域[167][16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恶化866.14%至-1.13亿元,因销售回款减少[167][168] - 分子检测行业毛利率下降8.69个百分点至55.93%[170]
康为世纪(688426)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