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凡拓数创(301313)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凡拓数创凡拓数创(SZ:301313)2025-04-24 14: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3.65亿元,同比下降36.59%[21][2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下降1,884.76%[2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81万元,同比下降590.95%[21]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50%,同比下降21.51个百分点[2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79元/股,同比下降1,890%[2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0.41%,同比下降17.38个百分点[81] - 2024年营业成本中直接成本占比63.14%,同比下降14.64个百分点[8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第四季度亏损60,290,463.91元[79] 成本和费用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9.01%至106,075,472.38元,主要由于薪酬费用、差旅费及广宣费增加[90]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7.13%至64,456,054.91元,主要由于新增股份支付费用[90]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193.90%至1,567,602.22元,主要由于银行短期借款利息增加[9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39%至33,370,885.44元[90] 各业务线表现 - 3D可视化产品及服务收入7533.54万元,同比下降28.45%[65] - 数字一体化综合服务收入24047.34万元,同比下降45.78%,占营业收入65.88%[67] - AI 3D数字孪生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4923.61万元,同比增长83.69%,占营业收入13.49%[70] - AI 3D数字孪生产品及解决方案毛利率57.58%,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81] - 数字展馆业务受客户预算调减和支付周期延长影响,行业普遍业绩不理想[68]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地区收入71,050,092.97元,同比下降53.51%[78] - 华南地区收入144,852,016.44元,同比下降1.62%[7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亏损,具体原因及改善措施详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4]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部署"AI 3D"发展战略,重点为水利水务、电力能源、智能制造等垂直行业解决降本增效、节能减排、预测安全等痛点问题[127] - 2025年公司将持续稳定研发投入,重点打造AI、3D数字孪生、大数据、NLP、行业小模型、IOT、云计算等技术矩阵[132] - 公司计划构建"AI 3D数字孪生产品+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产品服务矩阵,包括数字孪生引擎、AI软件工具、虚拟数智人等[134] 研发与技术 - 公司研发投入聚焦AI+3D数字孪生+数据+信息化+IOT技术方向[71] - 凡拓数据中台V1.0已完成开发,旨在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孤岛问题[91][92] - 数字展厅集中控制系统已完成开发,适用于博物馆智慧保护、管理和服务[92] - 凡拓3D知识图谱平台V1.0已完成开发,包含宋画3D知识图谱1.0版本迭代[92]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72人减少至2024年的149人,同比下降13.37%[93]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34,904,185.10元降至2024年的33,370,885.44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6.06%上升至9.14%[93]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19,311,963.89元降至2024年的-94,811,490.33元,同比下降590.95%[9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213,332,478.61元改善至2024年的-16,593,464.60元,同比上升92.22%[9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32,983,366.35元增至2024年的28,749,012.94元,同比上升187.16%[96] 资产与负债 - 存货从2023年的52,510,936.24元增至2024年的121,623,162.60元,占总资产比例从3.50%上升至8.75%[98] - 在建工程从2023年的46,626,093.85元增至2024年的151,443,648.91元,占总资产比例从3.11%上升至10.90%[99]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3年的171,828,177.97元降至2024年的10,095,064.57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1.47%下降至0.73%[99] - 商誉从2023年的1,600,000.00元增至2024年的51,603,994.78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11%上升至3.71%[99] - 信用减值损失为-44,938,112.09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23.16%[97] 并购与投资 - 公司以79,000,000元收购广州中工水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105] - 公司以1,200,000元收购武汉凡拓数字创意科技有限公司30%少数股权[105] - 公司并购广州中工水务和浙江禹贡信息科技,加强水利水务领域布局[73] - 公司2024年收购广州中工水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存在标的公司无法实现承诺业绩的风险[142] - 收购完成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面临整合标的资产并保持其竞争优势的经营管理挑战[144]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4,598.09万元,净额55,590.10万元[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9,327.02万元,使用比例88.73%[109] -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募集资金18,981.78万元[109]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余额7,284.34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13.10%[109] - 剩余募集资金可使用余额为7,626.60万元存放于专户[110] - 2024年度收到理财产品收益和利息净额294.75万元[110]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6,00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及归还银行贷款[114] - 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13,152,887.36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6.39%[114] 募投项目进展 - 数字创意制作基地项目总投资11,858.6万元,已投入4,420万元,投资进度100%[112] - 数字创意研发中心升级项目总投资5,504.91万元,已投入4,438.68万元,投资进度80.63%[112] - 营销网络升级及数字展示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7,626.9万元,已投入7,281万元,投资进度95.46%[112] - 总部数字建设项目总投资18,701万元,已投入15,038.5万元,投资进度80.42%[112] - 数字创意研发中心升级项目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5年3月29日[112] - 营销网络升级及数字展示中心建设项目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112] - 总部数字建设项目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5年6月[112] - 数字创意制作基地项目报告期实现效益为0[112] - 数字创意研发中心升级项目报告期实现效益为0[112] - 营销网络升级及数字展示中心建设项目报告期实现效益为0[112] 公司治理与股东情况 - 公司董事会设有7名董事,其中独立董事3名(会计、法律、行业背景各1名)[151] - 监事会设3名监事,含1名职工监事,人员构成符合法规要求[153] - 控股股东未占用公司资金或要求提供担保,公司业务体系独立完整[154] - 董事长伍穗颖持有公司股份27,938,760股,占比较大[167] - 董事王筠通过股权激励增持350,000股,期末持股增至1,672,720股[167] - 财务总监张昱持有公司股份720,000股,无变动[167] - 监事会主席杜建权减持1,046,000股,期末持股降至280,000股[168]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33,160,752股[168] - 2024年2月23日完成第四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换届,多名董事、监事离任[169] 薪酬与激励 - 公司实际支付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546.43万元,其中独立董事津贴为29.60万元[186] - 董事长兼总经理伍穗颖税前报酬总额为60.49万元[187] - 董事兼副总经理王筠税前报酬总额为69.09万元[187] - 董事兼财务总监张昱税前报酬总额为68.09万元[187] - 副总经理刘斌税前报酬总额为66.27万元[187] - 副总经理刘晓东税前报酬总额为62.74万元[187] - 监事会主席苏宸税前报酬总额为0万元[187] - 独立董事陈水森、幸黄华、李超红各自税前报酬总额均为8.53万元[187]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国家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及退税总额达2.6万亿元[32] - 广东省计划到2025年实现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2100亿元[32] - 数字创意产业部分头部上市公司营收规模均出现下降[33] - 数字孪生技术将设备故障率大幅度降低[35] - 数字孪生技术推动软件架构向分层设计演进[35] - 优诺科技2020至2022年累计融资超6亿元[38] - 飞渡科技2023年完成B+轮融资[38] - 51WORLD累计融资超8亿元,最后一轮融资估值达44亿元[38] - 数字创意产业竞争激烈,高端市场有序但综合毛利率受产品结构、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存在下降风险[140] 风险因素 - 数字展馆业务占公司业务体系较大比重,需融合高水平数字技术和个性化创意设计方案以应对市场份额下降风险[138] - 公司"AI 3D"发展战略依赖AI与3D数字孪生技术创新融合,若技术无法满足客户智能管理+运营+展示需求将面临竞争力不足风险[138] - 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且可能随经营规模扩大增加,客户资金流紧张导致坏账风险上升[141] - 公司通过研发投入(配置设备、引进人才)和机制建设(完善制度、激励创新)应对技术迭代风险[138] - 针对应收账款风险,公司实施账龄分析、业务负责人考核及6个月以上账款集中跟进等催收措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