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0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1%[22][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02%[22][26]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42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54%[22][26] - 2024年研发费用为1.5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26%,占营业收入的30.17%[24][2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6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0%[22][26]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08%,同比增加2.02个百分点[24]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41%,达到501,879,121.74元,主要由于新产品上市和现有产品销售推动[135][137]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5.49%,达到58,524,711.44元,主要受销售收入增长和新产品投入影响[135][13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3.26%,达到151,441,921.38元,主要因人员费用和临床试验费用增加[13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50%,为136,231,273.41元,主要因其他经营活动支付现金增加[13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板块收入同比增长64.28%,其中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收入同比增长75.06%[24] - 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治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4.28%,达到229,223,069.11元,毛利率91.65%[139] - 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5.24%,达到134,504,606.55元,毛利率88.73%[139] - 外科软组织修复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9.89%,达到136,273,921.72元,毛利率82.89%[139] - 心脏瓣膜产品生产量23,487枚,同比增长29.18%,销售量22,478枚,同比增长24.59%[142]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产品销售量86,882片,同比增长10.19%,库存量同比下降30.31%[142] - 外科软组织修复产品销售量178,285片,同比增长19.18%,制造费用同比增长45.45%[142][145] - 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治疗板块材料费同比增长464.57%,制造费用同比增长572.79%[144][145]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同比增长51.97%,达到177,554,312.78元,毛利率89.64%[140] - 华北地区收入同比增长79.96%,达到82,341,541.78元,毛利率86.15%[140] - 经销商销售模式收入同比增长35.40%,达到488,308,047.33元,毛利率88.26%[14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已披露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具体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3] - 公司重点推进介入主动脉瓣的注册上市,并推动眼科生物补片、介入肺动脉瓣系统等产品的注册审核[172] - 公司二期项目投入使用,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等,提升基础研究效率[173] - 公司加强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于经营管理、生产制造和产品研发,提升运营效率[170][171] - 公司计划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应对研发、销售、生产等部门的人力紧张局面[175] - 公司基于中国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原研创新,解决先天性心脏病、脑卒中等重大医疗需求[168] 分红及股本情况 - 公司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109,916,118.40元(含税),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例为75.12%[5] - 公司总股本为137,395,148股,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00元(含税)[5] - 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5] 研发投入及成果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51,441,921.38元,同比增长53.26%[10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17%,较上年增加3.51个百分点[107] - 公司新增发明专利47个,累计发明专利98个[104] - 公司获得9项发明专利授权,包括7项国内和2项国外专利[104][10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58人,占总人数的25.86%[11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604.13万元,平均薪酬为25.56万元[117] - 公司已注册Ⅲ类医疗器械产品21项,其中10项为填补国内空白的国产产品[118] 产品注册及市场前景 - 公司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于2024年8月获批上市[39] - 公司已累计获批21个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其中10项为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40] - 2024年公司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上市,完善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产品布局[42] - 公司已获批21项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其中10项为国内首个获准注册的国产同类产品[46] - 公司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牛心包瓣于2003年获得注册,是国内最早注册的同类产品[46] -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瓣膜疾病患病率为3.8%,约2500万人受到瓣膜病影响[114] - 国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以上为多瓣膜同时病变[68] - 国内介入主动脉瓣市场快速增长但65岁以下患者仍以外科手术换瓣为主[68] 资产及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从295,306,575.99元减少至56,009,752.25元,降幅达81.03%,主要由于购置长期资产和购买理财产品支付的现金增加[157][15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106,999,386.30元增长至178,163,741.44元,增幅66.51%,主要系未到期理财产品增加[157][159] - 应收票据从2,511,022.00元激增至11,880,000.34元,增幅373.11%,主要因收到以承兑汇票支付的销售商品货款[157][159] - 固定资产从75,917,364.24元大幅增长至336,067,909.45元,增幅342.68%,主要由于佰仁医疗二期工程转固定资产[157][159] - 在建工程从190,238,775.20元减少至87,667,406.29元,降幅53.92%,同样因二期工程转固定资产[157][159] - 预计负债从3,008,920.73元增长至12,332,070.54元,增幅309.85%,主要因销售返利增长[158][160] - 应收账款从83,489,065.44元增长至121,556,510.53元,增幅45.60%,主要由于赊销业务增长[157][159] 公司治理及股东情况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3]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4] - 公司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包括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179] - 3名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中担任委员[179] - 公司补充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和《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工作制度》[180]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沟通,包括投资者专线电话、上证e互动平台、线上交流和线下调研、业绩说明会等[18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发生泄露内幕信息、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181] - 董事长金磊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35,625股,年末持股总数达84,007,717股[187] - 核心技术人员吴嘉通过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二级市场交易增持11,034股,年末持股49,034股[188] - 公司董事及高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735.42万元,其中董事长金磊报酬72万元[187] 子公司及控股情况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江苏佰仁(持股85%)、艾佰瑞生物(持股58%)和武汉微新坦(持股60%)[12]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北京佰仁器械、广东佰仁器械、天穹创新和江西佰奥[12] - 全资子公司北京佰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20.99万元[166] 行业政策及市场环境 -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66] - 2018年12月国家药监局修订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66] - 2019年7月《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确支持国产高值医用耗材提升核心竞争力[66] - 2021年2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医疗器械创新纳入发展重点[66] - 2022年2月《"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支架瓣膜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66]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67] - 带量集采政策下创新医疗器械预计将获得更好的医保支付支持[69] - 国内医疗器械高值耗材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主导,创新不足,少有企业开发原创性产品[167] - 人口老龄化和医保支出压力加大,推动国内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进口替代的必要性[167] - 国家在医疗器械高值耗材领域推广带量集采政策,大幅压低同质化产品价格以节省医保支出[167]
佰仁医疗(688198)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