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80亿元,同比增长0.59%[1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下降25.19%[1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2亿元,同比增长330.70%[16]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22%,同比下降10.05个百分点[16]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3万元,显著低于前三季度[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78,026.95万元,同比上升0.59%[70] - 营业利润39,025.88万元,同比下降21.74%[70]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2,275.59万元,同比下降25.19%[7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60,176.52万元,同比增加46,204.77万元[7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光伏行业销售收入87,378.7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49.08%,同比下降10.27%[70] - 半导体及电子材料行业销售收入35,060.6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9.69%,同比上升6.41%[70] - 公司国内光伏行业新增订单大幅度下降,客户验收延缓,付款延迟[63] - 公司半导体业务板块的研发推进和订单量产均处于稳步提升状态[64] - 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7.80亿元,同比增长0.59%,其中光伏行业收入占比49.08%,同比下降10.27%[80] - 电源模块及系统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53.90%,毛利率60.81%,同比提升13.30个百分点[81] - 半导体及电子材料行业毛利率53.98%,同比提升11.14个百分点[81] - 其他行业领域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8.92%,毛利率44.64%,同比下降1.97个百分点[81] - 功率控制电源装置及系统收入11.84亿元,同比下降12.03%,毛利率32.28%,同比下降2.13个百分点[81] 成本和费用 - 功率控制电源装置及系统的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9.21%,从2023年的795,443,499.91元降至2024年的722,175,983.33元,占营业成本比从71.60%降至65.96%[84] - 电源模块及系统的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上升16.23%,从2023年的125,970,392.47元增至2024年的146,414,717.81元,占营业成本比从11.34%升至13.37%[84] - 充电桩的制造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7.48%,从2023年的3,608,657.62元增至2024年的5,321,994.90元,占营业成本比从0.32%升至0.49%[85] - 电路板及其他的直接材料成本同比激增71.67%,从2023年的14,080,846.16元增至2024年的24,173,196.74元,占营业成本比从1.27%升至2.21%[85]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0.18%,从2023年的97,456,401.84元增至2024年的136,616,746.03元,主要因研发人员和项目增加[89] - 财务费用同比变动-190.60%,主要由于美元存款利息收入增加,从2023年的-4,070,901.42元变为2024年的-11,830,229.84元[89] 研发投入 - 公司投入超2,000万元引进高端测试及检验设备20余台[72]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20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新增软件著作权6件[75]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97,456,401.84元增加到2024年的136,616,746.03元,增长40.18%[9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5.51%上升到2024年的7.67%[9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432人增加到2024年的452人,增长4.63%[92] - 高效能谐振电源模块开发已完成并批量供货,输出纹波小于1V,显著提升产品性价比[9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计划加大半导体设备电源国产化研发投入[112] - 2025年将优化新能源领域产品矩阵,包括快充、慢充电源及储能变流器电源[112] - 德阳、成都、深圳三地研发中心分工明确,分别负责共性技术、半导体电源系统集成及基础技术研究[113] - 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项目,增强多品类产品的柔性生产能力[115] - 公司着力强化总部与分子公司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加速技术成果共享[116] - 公司全面推行APQP体系,构建全流程品质管控链路,强化半导体设备电源可靠性验证[11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设有7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并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135]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3次股东大会和7次董事会会议[133][135] - 公司2024年补选杨耕、冯渊、吴赞为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135] - 公司监事会设3名监事(含1名职工监事)并召开7次会议[136] - 公司制定并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129] - 公司治理架构符合证监会要求且与控股股东保持独立性[134][140] - 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2.00%[148] -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0.44%[148] - 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9.00%[148] 股东和高管变动 - 董事长王军增持公司股份200,900股,期末持股增至74,113,400股[150] - 董事、总经理周英怀期末持股72,810,041股,本期无增减持[150] - 副总经理陈金杰减持59,906股,期末持股降至187,718股[150] - 副总经理陈玉林因限制性股票归属完成增加20,250股,期末持股达65,550股[151] - 副总经理崔连润减持15,300股,期末持股降至46,025股[151] - 财务总监张海涛减持6,200股,期末持股降至85,500股[151]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合计增持200,900股,减持81,406股[151] - 原独立董事饶洁、张宇因连续任职满6年离任[151] - 原独立董事范永军因病去世离任[151] - 新任独立董事杨耕、冯渊、吴赞于2024年3月25日被选举[151] 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在职员工总数为1,526人,其中母公司1,028人,主要子公司498人[174]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595人(39%),技术人员622人(40.8%),销售人员115人(7.5%)[174][175] - 员工教育程度:本科616人(40.4%),专科428人(28%),硕士及以上123人(8.1%)[175] - 劳务外包总工时1,310,251小时,支付报酬总额40,027,791.17元[178] - 公司严格执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的薪酬体系,覆盖1,526名领取薪酬员工[174][176] 利润分配 - 公司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3]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4.00元(含税),预计现金分红总额为88,089,995.20元[182] - 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00%[180] - 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220,224,988股[180]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1,380,961,511.56元[180] 风险因素 - 公司产品在光伏行业和半导体及电子材料行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117] - 公司当前未完成的大额订单主要集中于光伏行业,存在订单履行风险[118] - 公司前五名客户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存在客户集中度风险[120][121] - 公司产品在光伏行业应用占比相对较高,存在应用行业集中风险[122] - 公司存货中发出商品占比最高,可能导致收入确认周期延长和资金占用增加[123] - 公司面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核心技术失密风险[124] - 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较高但存在下降压力,需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和研发高附加值产品[119]
英杰电气(300820)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