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兴科技(003027)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同兴科技同兴科技(SZ:003027)2025-04-23 14: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24亿元,同比下降6.56%[4]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4] - 2024年营业收入为7.243亿元,同比下降6.56%[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24.24万元,同比增长108.59%[2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0元,同比增长57.89%[26]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0%,同比增加0.79个百分点[2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24亿元,同比下降6.56%,其中催化剂业务营收2.81亿元,同比增长43.64%[70]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70] - 公司营业收入2024年为7.24亿元,同比下降6.56%,其中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占比99.59%[81] - 烟气治理工程与设备收入4.39亿元,同比下降23.33%,催化剂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43.64%[8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运营成本下降4557.94万元,同比下降6.21%[4] - 2024年公司整体运营成本同比下降4557.94万元,降幅6.21%,人均创利6.07万元,同比增长62.30%[72] - 公司催化剂产品交付及时率超过90%,单位催化剂成本同比降低20%以上[72] - 烟气治理工程与设备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3.26%,从2023年的441,898,895.76元降至2024年的339,131,456.89元,占营业成本比例从73.26%降至58.54%[88] - 催化剂营业成本同比大幅增长54.96%,从2023年的148,623,609.10元增至2024年的230,310,271.76元,占营业成本比例从24.64%提升至39.76%[88] - 销售费用同比激增53.39%,从2023年的13,768,913.72元增至2024年的21,120,736.66元,主要系销售服务费增加[93]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715.40%,从2023年的2,627,756.42元降至2024年的-16,171,229.09元,主要系未实现融资收益增加和大额存单利息收入[9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14%,从2023年的62,098,391.37元降至2024年的50,830,710.11元[93] 经营活动现金流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7亿元,同比增长30.77%[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5亿元,同比增长30.77%[26]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7亿元,同比增长30.77%[7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82,205,738.66元增加至2024年的107,496,371.64元,增长30.77%[104] 业务线表现 - 公司TX-1系列碳捕集吸收剂再生能耗达2.0-2.2GJ/吨二氧化碳,抗氧化能力对比竞品提高20-300倍[4] - 公司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容量高达110mAh/g,半电池循环3000圈容量保持率80%[5] - 公司自主研发的TX-1吸收剂技术(CCUS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吸收剂的抗氧化能力对比竞品提高20-300倍[44] - 公司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3] -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干法、半干法、湿法脱硫,低温SCR脱硝,以及超细粉尘脱除等超低排放技术的综合服务商[48] - 公司烟气治理工程服务涵盖了从除尘、脱硫、脱硝到配套设备和催化剂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45] - 钠电实验室2024年初投入使用,已开发出3款正极材料样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75] - 公司第二代NFPP钠电正极材料通过五项安全性能测试,首圈效率由85.5%提升至97.5%[75] - 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容量高达110mAh/g,半电池循环3000圈容量保持率80%,5C容量保持率达90%[76] 研发与专利 - 2024年公司新增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5] - 2024年度新增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CCUS核心工艺专利已向美国、欧专局、南非申请并进入实审阶段[78] - 公司拥有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相关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60]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24人减少至2024年的118人,变动比例为-4.84%[97]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62,098,391.37元减少至2024年的50,830,710.11元,变动比例为-18.14%[9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8.01%下降至2024年的7.02%[9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未来员工持股人数占总员工比例逐步扩大到30%[7] - 公司2025年目标落地首个碳捕集示范工程,实现设备销售、吸收剂供应与工程服务协同发展[131] - 公司钠电材料研发目标是“安全性最高、性能最优、价格最低”,并计划年内完成销售突破[131] - 公司计划围绕战略方向开展投资并购,目标为技术国际领先、市场规模千亿以上的企业[132] - 公司设立战略与ESG委员会,将ESG理念融入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130] - 公司碳捕集吸收剂受到市场青睐,多家大型央国企有明确合作意向[131] - 公司传统烟气治理业务将重点拓展火电、石化、船舶、造纸等行业及海外市场[131] - 公司计划2025年逐步由国际贸易转型至海外运营,实现国内国外业务双循环及全球一体化运营[134] 行业与政策 - 水泥行业成为我国第三个全面启动超低排放的重点行业,紧随电力和钢铁行业之后[38] - 到2025年,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较2021年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38] - 国家能源局支持建设千万吨级CCUS产业集群,并推动关键标准落地[39] - 科技部提出2030年前形成CCUS产业化能力的目标,同步推进百万吨级全流程示范项目[39] - 钠离子电池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方向,支持其在大规模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40] - 公司参与制定脱硝催化剂国家标准1项和CCUS团体标准2项,提升了行业影响力[44]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业务市场空间被挤压,可能降低盈利水平[135] - 公司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但新产品和新项目可能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或效益不理想的风险[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