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3,856.47万元,同比减少20.08%[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2.65万元,同比下降192.34%[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4,300,722.45元,同比下降235.13%[2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12,223.04元,同比改善67.53%[2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52元/股,同比下降188.14%[21]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60%,同比下降8.19个百分点[21] - 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9.07%,比上年下降7.94个百分点[72] 成本和费用 - 2024年销售费用为50,946,829.76元,同比增长32.62%[88] - 2024年研发费用为133,012,137.31元,同比下降8.90%[88] - 公司2024年营业成本中人工类成本占比68.68%,同比下降0.86%至183,539,679.63元[83] - 外购产品成本同比下降20.77%至83,699,172.80元,占营业成本比重31.32%[8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毛利率较高的应用软件开发业务合同及收入下降幅度较大[5] - 服务类业务收入(含应用软件服务、司法辅助服务)比上年仍有增长[5] - 司法辅助服务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378.52万元,同比增长37.46%[49] - 2024年应用软件开发营业收入14,098.92万元,同比下降52.71%[73] - 应用软件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0%至184,553,878.92元,但毛利率下降6.75个百分点至34.04%[78] - 司法辅助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46%至103,785,190.37元,毛利率增加0.85个百分点至19.93%[78]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同比下降12.80%至154,807,892.04元,毛利率下降18.29个百分点至37.06%[78] - 公司司法辅助服务覆盖12个省的36个地市法院[49] - 公司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设有分支机构[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战略,强化法院主业并拓展执法、政法等新行业应用[124] - 公司计划持续优化法律大模型及AI技术,迭代"海睿"法律大模型应用平台[124] - 公司将加大AI研发投入,重点提升感知引擎、图像处理引擎等智能化支撑能力[124] - 2025年经营计划强调深耕主业,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并抓住机遇[123] 其他财务数据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004.15万元[5] - 2024年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925.00万元[5] - 公司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7]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3,974,220.44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3,879,813.77元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10,127,488.50元[29] 研发投入 - 公司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公安、政法委、纪委监委等相关领域[5]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432人减少至2024年的3881人,同比下降10.19%[90]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146,010,363.22元降至2024年的133,012,137.31元,同比下降8.91%[9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26.61%上升至2024年的30.33%,同比增长3.72个百分点[90] 市场环境与政策 - 2024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高于GDP增长率约5个百分点[33] - 截至2024年末,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出台数字政府总体规划或建设实施方案,其中20个地区启动了第二轮或第三轮数字政府建设规划部署[34]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要求加快全国法院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建设[37] - 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数字经济是主要经济形态[53] -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要求完善数字法院建设体系[54]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发布"海睿"法律垂直大模型,提供文书生成、证据梳理、风险预警等功能,支持案件要件事实解构及争议焦点预测[41] - 裁判智能辅助系统依托"海睿"大模型,提供覆盖立案、庭前、庭审、庭后的全流程办案智能辅助[41] - 数智审管平台对立、审、执、信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实现一站式审判监督管理[42] - 融合云庭审系统采用云主机架构部署,支持新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助力传统科技法庭向智能融合法庭升级迭代[42] - 多元纠纷调解平台可应用于调解、仲裁、复议等业务[4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风险,可能影响政府财政支出及法院信息化预算[125] - 软件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可能影响公司收入增长及税负[126] - 产品技术进步及迭代风险突出,需应对大模型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127] - 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管理风险,需加强分子公司管控及合规经营[128]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为通达海,股票代码为301378[17] - 公司注册地址为南京市鼓楼区集慧路16号联创大厦B座20层[17] - 董事长郑建国期末持股数增至30,102,186股,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增加8,600,625股[145] - 董事徐东惠期末持股数增至8,209,688股,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增加2,345,625股[145] -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金额为5,864,063元,转增股本后总股本增加至8,209,688元[146]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2023年3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109,25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8,287.69万元[112][113]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61,687.03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62.76%),未使用资金38,147.17万元(含活期存款19,647.17万元和结构性存款18,500万元)[112][113] - 智能化司法办案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承诺投资29,840.1万元,已投入14,396.72万元(进度48.39%)[115] - 智能化司法服务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承诺投资17,120.24万元,已投入9,137.32万元(进度55.13%)[115]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25,415.72万元,已投入17,225.72万元(进度70.01%)[115] - 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承诺投资8,377.44万元,已投入1,619.3万元(进度19.97%)[115]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19,246.47万元已全部使用完毕(进度100.32%)[115]
通达海(301378)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