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0,097.91万元,同比减少10.8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74.15万元,同比减少70.36%[5] - 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43%[6]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01亿元,同比下降10.84%[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4.15万元,同比下降70.36%[23]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9.51万元,同比下降93.82%[2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53.44万元,同比增长62.70%[23]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80亿元,占全年收入的55.97%[25]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42.14万元,扭转前三季度亏损[25]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824.64万元,其中政府补助667.64万元[29]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16.01亿元,同比增长9.27%[23]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40亿元,同比微增0.48%[23]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5.01亿元,同比下降10.84%,2023年为5.62亿元[72]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55.99%,较上年同期65.61%有所下降,但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占总净利润比例达148.04%,较上年同期88.21%显著上升[73] 成本和费用 - 职工薪酬较上年增加8.86%[6] - 业务招待费、销售推广及市场开发费较上年同期增加53.51%[8] - 主营业务成本中材料成本占比75.82%,同比下降12.65%;技术服务费占比10.87%,同比上升35.19%[80] - 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4.12%至1747.45万元,管理费用增长14.51%至5650.24万元[8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慧城市服务收入占比99.05%,2024年为4.96亿元,同比下降11.26%[72] - 系统集成收入占比82.17%,2024年为4.12亿元,同比下降18.70%[72] - 安防销售收入占比12.55%,2024年为6288万元,同比增长121.85%[72] - 智慧城市服务营业收入4.96亿元,同比下降11.26%,毛利率为21.64%,同比下降3.43个百分点[75] - 安防销售营业收入6288.2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5.29%,但毛利率下降3.93个百分点至38.53%[75] - 系统集成业务营业收入4.12亿元,同比下降18.89%,毛利率下降5.04个百分点至16.72%[75] - 面对直接用户销售模式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27.49%,但毛利率下降6.50个百分点至24.20%[75] 各地区表现 - 境内-浙江省内营业收入为3.28亿元,占比65.45%,同比下降30.16%;境内-浙江省外营业收入为1.73亿元,占比34.55%,同比大幅增长87.78%[73][7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5年战略方针为"以智能化及系统集成为基础,提高核心产品研发销售利润",中长期战略方针为"智慧城市业务+产品"[112] - 公司下半年实现收入的占比占全年收入超70%,季节性波动较大[116] - 公司计划重点开拓省外市场,并探索尝试拓展海外市场[112] - 公司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累相关技术储备[116]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77人增加到2024年的184人,增长3.95%[86] - 研发人员占比从2023年的39.78%提升至2024年的41.82%,增长2.04%[86]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从2023年的94人增加到2024年的112人,增长19.15%[86]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39,527,287.12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89%,较2023年的6.68%有所提升[86] - 公司自主研发AI船名牌识别和船舶抓拍技术,并衍生应用于智慧监所系统、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40] - 公司拥有78项专利和347项软件著作权[61] - 公司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包括《绿色建筑增量造价指标》和《住宅性能评定标准》等[60] - 公司拥有5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347项软件著作权[65] - 公司获得国家、省级荣誉25项,包括浙江省首版次软件产品等多项技术认证[64] - 公司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智能船舶联合实验室",推动智能航运技术研发[65] - 公司拥有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多项高级别资质,并通过CMMI五级认证[66] - 公司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包括《绿色建筑增量造价指标》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69] - 公司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并获多项省级科技创新荣誉[68]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23,069,955.95元增至2024年的37,534,410.89元,增长62.70%[9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90,295,614.07元改善至2024年的-88,204,453.27元,改善2.32%[9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12,999,623.37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57,877,481.86元,增长345.22%[9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从2023年的-54,226,034.75元改善至2024年的7,207,439.48元,改善113.29%[90] 资产和负债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34.78%下降至32.30%,减少2.48个百分点[95]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从23.34%下降至19.56%,减少3.78个百分点[95] -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从16.91%上升至20.92%,增加4.01个百分点,主要系正在履行项目增加所致[95] - 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例从8.45%上升至11.65%,增加3.20个百分点,主要系"年产1,000套三维激光哨兵项目"本期继续投入[95] -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从1.13%上升至5.05%,增加3.92个百分点,主要系"年产1,000套三维激光哨兵项目"专项贷款增加[95] 股东和股权结构 - 董事长俞永方持有公司股份19,782,000股,占总股份的33.74%[130] - 董事兼总经理叶建标持有公司股份19,110,000股,占总股份的32.59%[130]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温志伟持有公司股份3,886,470股,占总股份的6.63%[130] - 董事兼财务总监陈碧玲持有公司股份642,180股,占总股份的1.10%[130] - 监事会主席章忠灿持有公司股份13,335,000股,占总股份的22.74%[130] - 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陈江海持有公司股份1,375,920股,占总股份的2.35%[130]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叶海珍持有公司股份496,650股,占总股份的0.85%[130]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股份58,628,220股,占总股份的100%[130]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股份减持[130] - 公司现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均至2028年2月10日[130] 分红和利润分配 - 公司以114,04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含税)[9] - 公司完成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114,04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46元(含税),共计派发5,245,839.54元(含税)[156] - 公司2024年现金分红政策为每10股派息0.25元(含税)[157] - 公司承诺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192] - 公司定义重大投资计划或现金支出为未来12个月内累计支出超过5,000万元或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192] - 公司优先采用现金分红方式分配利润[192] - 公司在符合条件时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现金分红[192] - 公司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应达到80%[194] - 公司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应达到40%[194] - 公司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占利润分配比例最低应达到20%[194] - 公司上市后三年内,除重大资金支出外,现金分红原则上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198] - 公司利润分配方案需经董事会提出,独立董事审核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94] - 公司调整利润分配政策需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196] - 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金分红,条件允许时可进行中期现金分配[198] - 公司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决议后,董事会须在2个月内完成股利派发[196] - 公司因特殊情况不进行现金分红时,需在年报中披露原因及留存收益用途[194] - 公司股东违规占用资金时,将扣减其现金红利以偿还占用资金[194]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2次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分别为40.79%和40.80%[128]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124]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5次监事会会议[125] - 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与发展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124] - 审计委员会下设独立的内审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125] - 公司信息披露指定媒体包括《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等纸质媒体及巨潮资讯网[125] - 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4年4月8日召开[128] - 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4年5月10日召开[128] - 公司治理状况与证监会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26] - 公司在资产、人员、财务、机构、业务上独立于控股股东[127]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包括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至二十一次会议,涵盖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等重要决议[144] - 董事叶建标缺席4次董事会会议,占比57.1%,并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因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145][146] - 董事俞永方和陈碧玲全勤出席7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45] - 审计委员会召开6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等多项重要议案[149][150] - 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制定2024年度发展战略[150]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47] - 董事提出的建议均被采纳,涉及公司重大治理和经营决策[148]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殷慧敏(主任委员)、周丽红、俞永方[149] - 公司续聘2024年度审计机构的议案获得通过[149][150] - 内审部2024年各季度工作计划和报告均经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149][150]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0.00%[162]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0.00%[162]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63]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63] - 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1个[163]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64] - 非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缺陷[164] 员工和薪酬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440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184人(占比41.8%),管理人员138人(占比31.4%)[153] - 员工教育程度中本科212人(占比48.2%),大专及以下208人(占比47.3%),硕士20人(占比4.5%)[153] - 公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并为每位正式员工的父母每月发放孝顺金[154] - 报告期末母公司员工214人,主要子公司员工226人[153] - 公司2024年4月12日通过2024年度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151] - 公司独立董事年度税前报酬为6万元[141] - 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支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291.04万元[141] - 董事长俞永方税前报酬为51.05万元[143] - 董事兼总经理叶建标税前报酬为30.35万元[143]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温志伟税前报酬为45.65万元[143] - 董事兼财务总监陈碧玲税前报酬为34.42万元[143] - 监事会主席章忠灿未在公司领取报酬[143] - 监事刘瑞金税前报酬为23.24万元[143] - 职工代表监事俞伟娜税前报酬为16.01万元[143] - 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陈江海税前报酬为50.71万元[143] 市场前景和行业趋势 -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将超过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12%[33] - 2024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为9,397.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物联设备投入5,456.2亿元(占比58.1%),软件投入2,316.5亿元(占比24.7%),ICT服务投入1,624.4亿元(占比17.3%)[36] - IDC预计2028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将达12,325.4亿元,2023–2028年CAGR为7.1%[36] 社会责任和公益 - 公司未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166] - 公司实施了2023年度的现金分红[169]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披露信息[169] - 公司向余杭区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助力贫困学生学费[170] - 公司向杭州市余杭区慈善总会捐款2万元,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结对帮扶捐款2万元[170] - 公司向发生意外交通事故的员工捐赠2.245万元[170] - 公司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合计35万元,助力学院学生成长基金[170]
华是科技(301218)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