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远智慧(002380) - 2015 Q4 - 年度财报
科远智慧科远智慧(SZ:002380)2016-04-24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422,591,659.07元,同比增长34.45%[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273,367.50元,同比增长44.07%[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0元/股,同比增长42.86%[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38%,同比增长1.79个百分点[21] - 营业总收入42259.17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34.45%[6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7.34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44.07%[60] - 公司营业收入为422,591,659.07元,同比增长34.45%[66]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856.4万元,第二季度为9848.5万元,第三季度为10230.9万元,第四季度为15323.3万元[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一季度为310.9万元,第二季度为2169.0万元,第三季度为1453.1万元,第四季度为2194.3万元[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第一季度为271.5万元,第二季度为1785.9万元,第三季度为1453.5万元,第四季度为1916.2万元[2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营业成本为236,896,437.64元,同比增长35.29%[66] - 研发投入金额48,112,735.99元,同比增长9.40%[75] - 销售费用48,642,645.65元,同比增长45.04%[74] - 财务费用为-5,986,347.12元,同比减少45.00%[7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品收入4825.9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77%,占营业收入11.42%[64] - 过程自动化系统收入28689.7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9%,占营业收入67.89%[64] - 流程工业信息化系统收入4747.7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21%,占营业收入11.23%[64] - 过程自动化系统收入286,897,654.46元,同比增长26.79%[66] - 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收入48,259,192.07元,同比增长227.77%[66] 各地区表现 - 华南地区收入895.6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6.89%,占营业收入2.08%[64] - 华东地区收入28824.4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6%,占营业收入68.70%[6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并推广智能制造系统、智慧电厂与凝汽器在线清洗机器人、锅炉炉膛参数测量和燃烧优化系统等能量优化产品[98] - 公司致力于推动流程工业企业从工业3.0向工业4.0转型,利用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99] - 公司战略发展主轴聚焦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和绿色制造,围绕工业4.0布局[97] - 公司计划开发和拓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商业模式,提高新产品业务比重[98] - 公司将以行业为切入点打造基于C2M商业平台的生产制造管理应用系统[98] - 公司探索合伙人制度模式,建立领导层级和员工层级的合伙人制[99] - 公司计划拆小业务经营单元,实现营销、生产、研发设计等环节独立结算[99] - 公司依托流程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积累,推动进口替代产业发展[98] - 公司将持续优化战略布局,积极拓展新产业和新市场[98] - 公司致力于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传统制造业,实现产品定制化生产[98] - 公司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PLC、HMI和数控系统实现装备智能化[100] - 通过科远慧联制造平台整合PLM、CRM、工业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100] -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00] - 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两条技术主轴进行产业布局[10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134,817.66元,同比下降8.29%[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一季度为-1937.3万元,第二季度为682.7万元,第三季度为-368.4万元,第四季度为3636.5万元[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22.15%至4.194亿元[7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24.23%至3.993亿元[7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8.29%至2013万元[7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激增46.84%至6873万元[7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大幅增长256.11%至320万元[77] 资产和负债结构变化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8.96个百分点至21.92%[79] - 固定资产占比显著上升9.01个百分点至26.8%[80] - 在建工程占比大幅下降6.23个百分点至0.04%[80] - 应收账款占比上升2.05个百分点至24.19%[79] - 存货占比上升2.25个百分点至11.65%[80]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2.75亿元,较期初3.46亿元减少20.5%[20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04亿元,较期初2.48亿元增长22.3%[200] - 存货期末余额为1.46亿元,较期初1.05亿元增长38.8%[200]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为2318.42万元,较期初1089.41万元增长112.8%[200]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6747.46万元,较期初4011.34万元增长68.2%[200] - 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1338.73万元,较期初1048.24万元增长27.7%[200]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8.31亿元,较期初7.63亿元增长9.0%[200]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保持稳定为450万元[200] - 固定资产余额期末比期初增加1.37亿人民币,增幅为68.61%[53] 研发与创新投入 - 公司研发支出总计4811.27万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39%[56] - 新增各项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截至期末拥有有效专利数73项[56] - 公司新增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75]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科远控制营业收入26,399,188.46元,净利润-150,832.67元[91] - 子公司科远驱动营业收入13,581,046.06元,净利润-5,698,884.98元[91] - 子公司科远软件营业收入16,934,957.05元,净利润3,535,102.40元[91] - 子公司杭州德伺麦营业收入18,519,351.30元,净利润1,147,850.86元[91] - 子公司磐控微网营业收入9,658,103.59元,净利润-269,684.04元[91] - 子公司科远电子营业收入3,271,690.44元,净利润-2,259,747.28元[91] 利润分配与股东回报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元(含税)[10] - 2015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元(含税)且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08][110] - 2015年半年度以总股本102,0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1元并转增10股共派现10,200,000元[108] - 2014年度以总股本10,2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1.4元共派现14,280,000元且无送股或转增[108] - 2013年度以总股本6,8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1.5元共派现10,200,000元且每10股转增5股[108] - 2015年现金分红总额7,199,749.47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1,273,367.50元的28.40%[110] - 2014年现金分红14,280,000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42,529,328.15元的33.58%[110] - 2013年现金分红10,200,000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2,211,984.71元的31.67%[110] - 2015年末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232,374,874.35元[110] - 2015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7288.47万元[107] -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728.85万元占净利润10%[107] - 年初未分配利润1.91亿元[107] - 2015年已分配利润2448万元[107] - 截至2015年末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2.32亿元[107] - 公司实施201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0,200,000元人民币[144] - 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共计转增股本102,000,000股转增后总股本变更为204,000,000股[144] 非经常性损益 - 2015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825.4万元,2014年为569.8万元,2013年为944.4万元[27] - 2015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98万元,2014年为-7.54万元,2013年为-0.85万元[27] - 2015年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为4.37万元,2014年为-1.74万元,2013年为-28.43万元[27] - 2015年所得税影响额为124.27万元,2014年为84.87万元,2013年为137.29万元[27] - 2015年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3.29万元,2014年为28.74万元,2013年为2.20万元[27]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火电、核电、石油、化工、冶金、水泥等行业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的传统用户[45] -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分为三大梯队,公司处于第二梯队[46] -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强调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47] - 公司在流程工业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工厂工业信息化系统[48] - 流程工业信息化系统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是具有产品技术优势的跨国企业[49] - 工业信息化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分为三大梯队,公司处于第二梯队[50] - 公司在离散工业布局面向智能工厂的工业信息化系统,包含云服务平台[51] - 公司通过工业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51] - 面临外资品牌凭借技术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竞争风险[103] 销售与客户集中度 -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主要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销售[42]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83,349,390.0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9.72%[72]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25,249,738.79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1.48%[73] 生产模式 - 公司主导产品均为定制式产品,生产模式为按需定制以单定产[41] 风险因素 - 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存在回收风险[9] - 公司下游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存在需求放缓风险[6]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6,3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人民币63,092.68万元[87] - 超募资金金额为人民币48,042.68万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87] - 使用超募资金人民币10,000万元投资现场总线仪表项目,总投资额10,137.67万元[87] - 使用超募资金人民币15,000万元投资装备自动化产品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额14,970.96万元[87] 股权结构与变动 - 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变动减少752,750股变动后为101,980,638股占比49.99%[145] - 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变动增加752,750股变动后为102,019,362股占比50.01%[145] - 刘国耀持股29.95%共61,097,400股,其中限售股46,816,200股,无限售股14,281,200股,质押5,000,000股[151] - 胡歙眉持股25.83%共52,689,000股,其中限售股39,516,750股,无限售股13,172,250股[151] - 刘建耀持股4.29%共8,750,000股,其中限售股7,492,500股,无限售股1,257,500股[151] - 控股股东刘国耀、胡歙眉、刘建耀、胡梓章合计持有公司62.03%股权[151] - 期末限售股总数101,980,638股,较期初增加98.6%[147] - 胡梓章持股1.97%共4,012,202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151] - 曹瑞峰持股1.93%共3,933,600股,其中限售股3,850,200股,无限售股83,400股[151] - 王斌持股1.52%共3,103,828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151] - 梅建华持股1.23%共2,500,000股,其中限售股2,137,500股,无限售股362,500股[151] - 实际控制人刘国耀持股30,763,500股,期末增至61,097,400股,增持30,996,000股[160] - 实际控制人胡歙眉持股26,344,500股,期末增至52,689,000股,增持26,344,500股[160] - 董事曹瑞峰持股2,566,800股,期末增至3,933,600股,增持1,966,800股[160] - 副总经理刘建耀持股4,995,000股,期末增至8,750,000股,增持4,375,000股[160] - 董事赵文庆持股33,749股,期末增至50,624股,增持25,312股[160] - 监事张勇持股1,357,876股,期末增至2,465,652股,增持1,232,826股[160] - 董事及高管合计持股67,538,925股,期末增至131,565,276股,增持66,229,938股[160] - 公司无持股10%以上法人股东[156] - 报告期内无优先股发行[158] - 2015年员工持股计划以均价40.43元/股购入432,600股占总股本0.42%[12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境内外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差异情况[23][24]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任何重大关联交易包括日常经营、资产股权收购出售、共同对外投资、关联债权债务及其他重大关联交易[124][125][126][127][128]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托管、承包、租赁、担保、委托理财、委托贷款及其他重大合同情况[129][130][131][132][133][134][135][136] - 公司建立12项法人治理制度,涵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制[178] - 独立董事全年无缺席董事会会议记录[183] - 公司确认不存在劳务外包情况[176]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范围覆盖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100%[190]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范围覆盖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100%[190]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金额≥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的1%[190]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直接财产损失≥200万元[190]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91]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91]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192]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苏公W[2016]A620号)[194] - 财务报表编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且经审计无重大错报[198] 人力资源与薪酬 - 财务总监马家尚于2015年2月12日离职,刘红巧于9月15日接任[161]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3年税前报酬总额为525.68万元[171] - 公司董事长刘国耀税前报酬为56.36万元[171] - 公司总经理胡歙眉税前报酬为60.95万元[171] - 公司副总经理曹瑞峰税前报酬为60.78万元[171] - 公司财务总监刘红巧税前报酬为30.68万元[171] - 独立董事津贴标准为7万元/年(税前)[170]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686人[172] - 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254人[172] - 公司独立董事李东、冯辕、陈冬华各获得报酬6.5万元[171] - 公司董事会秘书赵文庆税前报酬为38.02万元[171]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940人,其中技术人员520人,占比55.3%[173] - 生产人员172人,占员工总数18.3%[173] - 销售人员194人,占员工总数20.6%[173]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601人(本科508人+硕士93人),占比64.0%[173] - 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339人(大专228人+大专以下111人),占比36.1%[173] - 独立董事津贴由每年6万元调整为7万元/年[188] 其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