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软载波(300183) - 2017 Q2 - 季度财报
东软载波东软载波(SZ:300183)2017-07-30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总收入为3.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1%[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6%[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7%[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906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4%[21]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906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4%[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08%,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21] - 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业务收入399,477,561.86元同比增长0.51%[64] - 利润总额137,869,515.53元同比下降13.13%[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31,711,584.19元同比下降3.86%[64] - 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08%[64] - 营业收入为3.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1%[67] - 净利润为1.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35亿元人民币下降3.8%[17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37亿元人民币下降3.9%[17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906元,较上年同期的0.3022元下降3.8%[180] - 母公司净利润为1.4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20亿元人民币增长16.2%[183]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30,154,859.85元[193]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39,734,922.96元[198] - 公司上期综合收益总额为351,215,192.37元[194] - 公司上期综合收益总额为317,451,772.10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5%[67] - 研发投入金额为6830.66万元,同比增长11.10%,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7.10%[37] - 2017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金额为6830.66万元,同比增长11.10%,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7.10%[37] - 研发投入为6830.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0%[67] - 营业总成本为2.9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2.69亿元人民币增长10.9%[179]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7531.4万元,同比增长13.0%[18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41.7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03%[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41.7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03%[6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76.4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0.38%[6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95亿元,同比增长6.6%[18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41.7万元,同比下降45.0%[18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76.4万元,同比转负[186]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1.5亿元,同比增长820.2%[186]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为7042.8万元,同比增长73.7%[186]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为466.2万元,同比增长78.2%[186] - 母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为3.97亿元,同比下降5.0%[189]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93.7万元,同比下降87.3%[189]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28.9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3.7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5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5.21%[21] -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2,894,675,601.53元负债总额234,968,810.30元[64] - 资产负债率8.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658,473,338.25元[64] - 货币资金为11.82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0.84%[74] - 存货为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00%[75]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1.8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2.8%[169]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5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7.1%[169] - 存货期末余额为1.7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3.1%[169] - 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4164.58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500.6%[169]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21.4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5%[170]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0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82.9%[170]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1.6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2.7%[17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26.5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5.2%[172] - 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0.3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5.7%[174] - 母公司存货期末余额为1.4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53.1%[174] - 资产总计为27.1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26.16亿元人民币增长3.9%[175] - 长期股权投资为8.6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8.22亿元人民币增长5.6%[175] - 未分配利润为11.3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9.95亿元人民币增长14.0%[17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76亿元,同比下降1.4%[187] - 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166,482,596.35元[193] - 公司期末盈余公积为163,780,335.42元[193] - 公司期末资本公积为874,945,549.48元[193] - 公司期末股本总额为453,264,857.00元[193] - 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135,047,288.79元[200] - 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625,413,600.63元[200]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涉及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11] - 公司业务涵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能数据自动采集[11] - 公司业务包含载波通信芯片的调制解调功能[11] - 公司业务涉及集成电路设计及芯片制造流程[11] - 公司业务包含智能集中器用于远程抄表系统[11] - 公司业务涵盖载波电能表具有电力线通信功能[11] - 集成电路收入为4289.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07%[70] - 公司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国家电网、物联网及智能化三大业务板块联动发展[65] - 公司自主研发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并制订国家标准已获批8项[56] - 公司完成安全芯片、蓝牙通信芯片、北斗前端定位芯片的研发任务[62] - 公司完成安全芯片/蓝牙芯片/北斗定位芯片研发[29][34] - 公司布局"MCU+射频收发芯片"生态系统[29][34] - 公司是载波通信行业领头企业,开发了窄带低速、窄带高速、宽带低速、宽带高速系列载波通信芯片[35] - 公司作为标准制定参与单位,配合研发符合面向对象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和采集终端[35] - 公司重点推动宽带技术推广与应用,推进宽带+微功率双模方案标准发展[35] - 公司从智能电网向智能化发展,提供从智能家庭到智能楼宇再到智慧社区的系统集成服务[36] - 公司在智慧楼宇、酒店管理、智慧校园领域采用融合通信技术,重点方向为智能化和节能减排[36]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10] - 公司控股子公司为青岛龙泰天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10] - 公司二级全资子公司为香港东软载波系统有限公司[10] - 青岛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亏损1476.6万元[101] - 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2056.7万元,营业收入1.18亿元[101] - 创达特(苏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亏损354.9万元,营业收入2721.9万元[101] - 上海安缔诺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亏损767.2万元[101] - 青岛龙泰天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亏损425.7万元,营业收入313.0万元[101] - 青岛智在大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亏损4.0万元[101] - 北京智惠通投资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亏损0.7万元[101] - 山东东软载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盈利1.1万元[101] - 青岛连科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报告期净利润亏损50.5万元[101] - 香港东软载波系统有限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亏损114.3万元[101] - 全资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使用自有资金600万美元在香港设立二级全资子公司[106] -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因确认上海安缔诺科技投资亏损[33] - 公司全资子公司智能电子预付参股公司上海安缔诺设备款500万元[131] 研发和知识产权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中国发明专利51项,外国发明专利4项,申请中发明专利76项[37] - 公司拥有实用新型专利53项,外观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27项[37] - 公司获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74项,作品登记证书18项,非专利技术16项[37] - 公司参与制定并已获批国家标准8项[37] - 公司拥有国内发明专利51项,涵盖电力线载波通信、微控制器及触控芯片技术[38] - 公司拥有外国发明专利4项,主要涉及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与微控制器技术[39] - 公司在申请发明专利76项,包括OFDM调制通信电路、触控技术及芯片测试方法[39][40] - 上海微电子子公司主导了多数专利技术申请,涉及芯片设计、通信及触控领域[38][39][40] - 载波科技公司申请了多项电力线载波通信核心专利,包括OFDM调制电路及中压通信技术[39][40] - 公司专利覆盖电力线载波信号处理、微控制器架构及电容式触控技术[38][39][40] - 2017年上半年新增专利申请包括LCD驱动测试、动态令牌及锁相环校准技术[40] - 智能电子子公司申请了供暖控制、用电监护及中央空调节能系统专利[40] - 公司专利技术申请日期集中在2010年至2017年,体现持续研发投入[38][39][40] - 海外专利授权包括美国专利US8654897B2及US8649468B2,聚焦通信电路设计[39]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76项,其中2017年上半年新增专利包括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申请号201710209489.7)和实时时钟校准技术(申请号201710423078.8)等[41][42] - 公司持有实用新型专利53项,涵盖微控制器、电力线通信芯片及电容触控装置等技术领域,例如OFDM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专利号201320365508.2)[41][42] - 上海微电子子公司主导芯片设计专利,涉及射频系统(201510547976.5)、芯片测试(201610100952.X)及寄存器校验电路(201610646958.7)等核心技术[41] - 载波科技专注于电力线通信技术,开发双模异构通信系统(201510496645.3)和载波模块ES1663(201630396670.X)等产品[41] - 智能电子子公司布局智能家居领域,专利包括网络机顶盒(201510664349.X)、智能照明控制系统(201610984612.8)及窗帘控制器(201520185477.1)[41][42] - 公司专利覆盖电力线载波通信全产业链,从信号解调电路(201420164442.5)到台区识别系统(201610236361.5)[41][42] - 2016年芯片技术专利密集申请,包括实时时钟补偿(201610655911.7)和Flash闪存写操作(201610888884.8)等8项相关专利[41] - 实用新型专利中微控制器相关专利占比显著,2008年单年授权量达10项,包括复杂指令集译码装置(200820054711.7)等[42] - 公司合作开发专利案例,如与国网辽宁电力共同申请双模抄表系统(201520611428.X)[42] - 专利申请时间跨度从2007年至2017年,体现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最新专利为2017年3月申请的带隙基准电路校准技术(201710210439.0)[41] - 公司拥有227项软件著作权[43][44] - 公司拥有9项外观设计专利[43] - 公司拥有44项发明专利(根据序号52推算)[43] - 公司拥有9项实用新型专利(根据序号53推算)[43] - 软件著作权登记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8月15日[43] - 外观专利最新授权日期为2017年4月19日[43] - 实用新型专利最新申请日期为2016年7月6日[43] - 发明专利涉及电力线载波、智能电表等核心技术领域[43] - 专利申请人包括公司及国网山东、辽宁电力等合作伙伴[43] - 软件著作权覆盖电力线通信集中抄表、嵌入式系统等多个产品[43][44] - 公司拥有超过40项软件著作权,涵盖电力线载波通信、智能路灯监控、用电信息采集等多个领域[45][46] - 2010年至2012年间公司持续获得软件著作权,其中2010年获得15项,2011年获得19项,2012年获得12项[45][46] - 电力线载波通信相关软件著作权占比超过60%,包括PLCI38-IV、SSC1641、SSC1650等核心产品[45][46] - 智能控制类软件著作权达8项,包括智能路灯控制器SL-CTRL-DC V1.0和智能插座PLC-PLUG V1.0等[46] - 法院信息化系统软件著作权达5项,包括人民法院审委会应用系统V1.0和电子档案应用系统V5.0等[45][46] - 2012年新获软件著作权中智能硬件相关占比50%,包括红外线转发器PLC2IR V1.0等创新产品[46] - 上海微电子子公司获得4项开发工具软件著作权,包括C语言编译器V1.0和集成开发环境V2.09等[45][46]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软件EIAS V1.0于2012年10月获得著作权,标志公司进入智能电网软件领域[46] - 集中器类软件著作权达4项,包括ECCE1641-II V1.0和ECCE1641-III V1.0等系列产品[45][46] - 2011年11月单月获得10项软件著作权,创下公司月度著作权获取数量纪录[45] - 公司拥有超过40项软件著作权,涵盖模组测试、芯片调试、电力线控制、微控制器指令集等多个核心技术领域[47][48] - 软件著作权登记集中在2012年至2014年间,其中2013年登记数量占比超过70%[47][48] - 上海微电子子公司贡献约60%的软件著作权,涉及芯片测试、指令集系统等底层技术[47][48] - 东软载波本体软件著作权占比约30%,主要覆盖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应用层软件[47][48] - 智能电子子公司获得4项软件著作权,全部集中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领域[48] - 2013年12月单月登记软件著作权达20项,创下月度最高记录[48] - 电力线载波通信相关软件著作权达8项,包括PLCT1650、PLCS1643等核心模块[48] - 微功率无线通信领域登记5项著作权,覆盖SSC1645、RF38-45等通信协议[48] - 智能家居系统登记6项著作权,包含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网关适配器等完整解决方案[48] - 法院信息化业务拥有4项著作权,包括审判管理系统、掌上法院等专业软件[47][48] - 公司2014年8月6日获得载波智能ESCS-R分布式数据中转平台软件V1.0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783542号)[49] - 公司2014年8月6日获得载波智能ESLC-1D调光控制器软件V1.0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783643号)[49] - 公司2014年8月8日获得载波智能ESEM-DIN35电能监测器软件V1.0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785177号)[49] - 公司2014年8月27日上海微电子获得集成开发工具系统1.0软件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797692号)[49] - 公司2014年9月17日上海微电子获得电容屏触点侦测软件V2.0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808961号)[49] - 公司2014年10月17日上海微电子获得集成开发环境软件4.0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824576号)[49] - 公司2014年11月17日获得EASTSOFT AMI-ADPT互动适配器软件V1.0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842799号)[49] - 公司2014年11月17日获得EASTSOFT PLCM16-II-GW13采集器软件V1.0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843749号)[49] - 公司2014年11月17日获得EASTSOFT DCU-PC-GuiZ移动终端软件V1.0著作权(软著登字第0843748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