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18.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2%[6]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82%至18.47亿元[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5%[6] - 净利润同比增长11.90%至1.00亿元[2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9元/股,同比下降3.33%[6] - 基本每股收益0.29元/股[2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2%,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6]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88%至16.03亿元[2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6%至2738万元[26]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23.42%至1603万元[26] - 资产减值损失增长977.47%至1564.75万元,因坏账和存货跌价准备增加[14]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64.63%[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64.63%至1.197亿元,因客户票据结算增加及回款减少[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4.6%,从3.38亿元降至1.20亿元[3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23.88%至14.22亿元[3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转负,从-2.12亿元变为1.88亿元的正向流入[3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正增长188.72%至1.877亿元,因收回银行理财本金增加[1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8.5%,从21.04亿元降至15.05亿元[36]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转负,从3.05亿元降至-0.26亿元[36]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转正,从-1.76亿元变为2.21亿元的正向流入[36]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57.8%,从1.96亿元增至3.10亿元[37]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同比下降4.0%,从2.25亿元降至2.18亿元[33]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31.5%,从1.84亿元降至1.26亿元[33] - 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下降26.7%,从1.27亿元降至0.93亿元[33] 资产和负债 - 货币资金大幅增长103.36%至5.8亿元,主要因银行理财到期赎回及销售回款增加[13]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5.8亿元,较年初2.85亿元增长103.5%[18]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4.84亿元,较年初13.76亿元增长7.8%[18] - 存货期末余额为7.34亿元,较年初7.6亿元下降3.4%[18]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55.68亿元,较年初53.43亿元增长4.2%[18]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1.08亿元,较年初8.94亿元增长23.9%[18]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9.66亿元,较年初9.15亿元增长5.5%[19]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12.92亿元,较年初12.28亿元增长5.2%[19] - 预收款项增长120.71%至3138.75万元,反映客户预付款增加[13] - 应付票据增长58.05%至2.955亿元,显示与供应商票据结算业务增加[13] - 应收利息增长166.26%至1841.71万元,因计提理财产品收益增加[13] - 在建工程下降43.20%至1.912亿元,因上海办公楼装修完工转入固定资产[13] - 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3.59亿元,较年初1.64亿元增长118.6%[22] - 母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4.73亿元,较年初13.64亿元增长8.0%[22] - 负债总额同比增长4.75%至27.32亿元[24] - 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2.61%至42.57亿元[24]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14.46%至8.02亿元[24]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9.32亿元,较年初8.32亿元增长12.1%[20]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贡献1412万元人民币[8]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贡献1615.6万元人民币[8] - 投资收益激增9817.02%至1615.6万元,因理财产品收益增加[14] - 营业外收入增长89.62%至2158.58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收入增加[14]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股东总数为37,996户[10] - 前两大股东唐佛南和汪大维各持股8878.78万股,占比均为24.95%[10]
共进股份(603118) - 2017 Q1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