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17年营业收入47.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8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85%[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64%[19]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4.32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24]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3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96.5%[24] - 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增长50%[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83%同比增加0.54个百分点[20] - 公司2017年营业利润5.96亿元,较2016年增加2.49亿元[52] - 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47.38亿元,同比增长36.83%[57] - 2016年净利润为40,142,046.49元,同比增长21.2%[125] - 2016年营业收入为317,810,832.44元,同比增长32.5%[125] - 2015年净利润为33,122,385.78元,营业收入为239,865,850.45元[1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24%[1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1.29%至5682.35万元[57]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5.53%至2.59亿元,主要因运费增加[71]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9.17%至2.66亿元,主要系修理费增加[71]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1.29%至5682.35万元,主要因利息支出减少[7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69.24%至176.94百万元[76] - 联碱产品燃料和动力成本同比增长44.30%至5.34亿元,主要因产量增加及煤炭价格上涨[65] - 双甘膦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35.52%至11.19亿元,主要因产量上升及原材料价格上涨[65] - 草甘膦原材料成本同比激增158.35%至5.76亿元,主要受产量上升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65] - 玻璃制造行业其他成本同比上升34.87%至1726.62万元,主要因产量增加及物料消耗增加[65] - 化工行业原材料成本258.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63%,占总成本66.19%[63] 各业务线表现 - 化工行业营业收入48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71%,毛利率19.54%[59] - 联碱产品营业收入20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06%,毛利率26.72%[59] - 草甘膦营业收入75.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15%,毛利率3.25%[59] - 双甘膦营业收入155.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5%,毛利率15.45%[59] - 碳酸钠生产量95.00万吨,同比增长15.43%,销售量100.10万吨[61] - 草甘膦生产量4.49万吨,同比增长66.69%,销售量3.89万吨[61] - 制品玻璃销售量279.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95%[61] - 纯碱行业营业收入16.06亿元,同比增长61.12%,毛利率36.66%[98] - 化肥行业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4.74%,毛利率-8.5%[98] - 农药行业营业收入27.08亿元,同比增长38.75%,毛利率14.14%[98] - 直销渠道营业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41.27%[101] - S.T.K.生物农药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2.44%[101] 各地区表现 - 国外地区营业收入5.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8%,毛利率24.02%[60] - 四川省营业收入23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2%,毛利率24.12%[59] - 公司境外资产为9.197767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为7.02%[46] 产能和项目情况 - 公司蛋氨酸项目、碳纤维项目将陆续投产,若效益不达预期将影响业绩增长[6] - 公司全资子公司和邦农科实施13.5万吨/年双甘膦项目[10] - 公司拥有磷矿开发项目,包括100万吨/年采矿和200万吨/年选矿能力[10] - 公司产品包括碳酸钠,拥有60万吨/年技改至9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10] - 公司碳酸钠年产能为110万吨[34] - 公司氯化铵年产能为110万吨[34] - 公司卤水年开采量为210万吨[34] - 公司玻璃及深加工产品年产能为46.5万吨[34] - 草甘膦行业实际有效产能为67万吨[37] - 公司2012-2017年新增8个实业投资项目,完成5个(含武骏玻璃、双甘膦、草甘膦等项目),3个在建(蛋氨酸、碳纤维、环氧虫啉)[47] - 公司拥有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13.5万吨/年双甘膦生产线[52] - 公司形成110万吨/年碳酸钠、氯化铵产能[53] - 公司5万吨/年蛋氨酸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53] - 双甘膦年产能13.5万吨为全球最大规模[85] - 草甘膦行业有效产能67万吨[84] - 碳酸钠/氯化铵项目设计产能110万双吨产能利用率94.19%[95] - 双甘膦项目产能利用率达99.84%[95] - 草甘膦项目设计产能5万吨产能利用率81.05%[95] - 联碱技改项目投产,碳酸钠产量同比增加12.7万吨,氯化铵产量同比增加14.12万吨[96] - 2017年投建镀膜生产线提升制品玻璃附加值和销售[110] - 蛋氨酸项目在建,市场供应偏紧且为寡头垄断格局[115] - 碳纤维项目在建,瞄准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需求[116] - 双甘膦项目已投产并实现效益[117] - 草甘膦项目已投产并实现效益[117] 研发和环保投入 - 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89.11%至5322.77万元[57] - 研发投入总额5322.77万元占营业收入1.12%,其中资本化比重45.20%[74] - 环保投入资金1.1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34%[103] -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获ISO14001:2004认证[147] 采购和供应链 - 采购模式实行"询价-议价-比价"程序控制成本[86] - 天然气采购量500,906,604立方米,电力采购量984,306,495度,原煤采购量1,121,784.95吨[96][9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24.10%达11.42亿元[67][7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43.76%达13.55亿元[69][71] - 2017年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总额为33,500万元(工业盐6,500万+煤炭12,500万+煤炭6,000万+煤炭4,000万+卤水4,500万)[131] 分红和股本变动 - 公司拟以2017年12月31日股本总数8,831,250,228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76,625,004.56元[4] - 公司2017年通过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0股,并以未分配利润每10股送红股2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总股本增至88.31亿股[45] - 2017年完成转增股本 总股本从4,014,204,649股增至8,831,250,228股[153][154] - 2017年7月5日公司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10股,并以未分配利润每10股送红股2股(含税)[156] - 2017年分配方案包含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156] - 分配后公司总股本从4,014,204,649股增至8,831,250,228股,增幅达120%[156] - 股本变动后2017年每股收益为0.06元,期末每股净资产1.24元[156] - 公司2017年度拟以股本总数8,831,250,228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123] - 2017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176,625,004.56元,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4.13%[124] - 公司2016年度以股本总数4,014,204,649股为基数实施每10股派息0.1元(含税)[123] - 公司2015年度以股本总数3,312,238,578股为基数实施每10股派息0.1元(含税)[122] - 公司2014年度以股本总数1,011,094,850股为基数实施每10股派息0.7元(含税)[122] - 公司2017年现金分红比例为34.13%[138] 行业和市场环境 - 公司产品毛利率受销售价格影响较大,市场价格波动将引发公司业绩波动[6] - 联碱行业四川地区产能淘汰导致8家大厂减少至2家,鸿化60万吨、科尔15万吨、富源10万吨产能关停[40] - 玻璃行业全国12条浮法产线关停,约占在产产能的5%,另有23%产线未申请排污许可证[43] - 草甘膦行业经整顿后生产企业减少至10家左右[84] - 2017年双甘膦/草甘膦价格处于近几年高位水平[84] - 联碱装置采用卤水净化工艺带来10%成本节约[9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控股以色列S.T.K.生物农药,在全球拥有23家海外公司及办事处[53] - 公司拥有S.T.K.生物农药10个专利族[89] - 实际控制人承诺长期避免同业竞争,报告期内严格履行[125] - 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列报调整,影响利润表"其他收益"项目[126] - 会计政策变更调增2016年度资产处置收益7,690,332.24元[127] 其他财务数据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2195.83万元人民币主要为政府补助1161.83万元[26] - 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期末余额3.58亿元人民币当期增加1.68亿元[28]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5亿元,上年同期为-21.82亿元[5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5.43百万元,上年同期为-2181.80百万元[7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33.55%至-447.36百万元[76]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期末增长169.08%至830.71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6.34%[78] - 应收票据较上期期末增长248.16%至885.98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6.76%[78]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较上期期末减少99.12%至12.22百万元[78] - 股本较上期期末增长120.00%至8831.25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67.37%[79] - 资本公积较上期期末减少94.96%至212.90百万元[79] - 其他综合收益较上期期末增长352.82%至71.65百万元[79] - 受限货币资金20.19百万元,用于信用证保证金及银行借款质押[81] - 以色列S.T.K.生物农药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6万元,期末余额1.30亿元[104] - 和邦生物(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8,983万元,期末余额2.28亿元[104]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机构为华西证券,持续督导期至2017年12月31日[17] - 公司聘请四川华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签字会计师为李武林和唐方模[17] - 公司前身为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31日更名为现名[10] - 公司注册地址为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镇沔坝村,办公地址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14] - 2015年非公开发行701,966,071股 2017年10月解禁后调整为1,544,325,356股[154][155] - 国有法人持股127,114,731股于2017年5月解除限售[154] - 四川省盐业总公司年初限售股127,114,731股于2017年5月26日全部解除限售[157] - 7家股东因转增股本方案合计增加限售股842,359,285股[15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67,525户,较年度披露前上月减少4,839户[160] - 第一大股东四川和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936,806,603股,占比33.25%,其中质押2,596,800,000股[162] - 实际控制人贺正刚直接持股412,632,000股(占比4.67%),并通过和邦集团间接控制33.25%股份[16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减少26,375,615股,期末持股83,203,113股(占比0.94%)[163] - 和邦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贺正刚,成立于1993年8月5日,主要经营对外投资业务[164] - 贺正刚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国籍,现任和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66] - 董事贺正刚持股数量从年初1.8756亿股增至年末4.12632亿股,增加2.25072亿股,增幅120%,原因为分红送股[171] - 董事杨红武持股数量从年初131.46万股增至年末289.212万股,增加157.752万股,增幅120%,原因为分红送股[171] - 董事王军持股数量从年初133.74万股增至年末294.228万股,增加160.488万股,增幅120%,原因为分红送股[171] - 董事莫融持股数量从年初133.71万股增至年末294.162万股,增加160.452万股,增幅120%,原因为分红送股[171] - 职工监事李景林持股数量从年初1.65万股增至年末3.63万股,增加1.98万股,增幅120%,原因为分红送股[171] - 总经理杨惠容持股数量从年初2万股增至年末4.4万股,增加2.4万股,增幅120%,原因为分红送股[171] - 董事长曾小平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4.18万元,在关联方获取报酬[171] - 董事贺正刚年度税前报酬总额87.72万元,未在关联方获取报酬[171]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合计为191,585,600股[17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持股变动增加421,488,320股[17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持股变动减少229,858,920股[17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持股变动净增加191,599,400股[172] - 贺正刚自1993年起担任和邦集团董事长[174] - 曾小平自2016年起担任和邦集团总裁[174] - 杨红武自2017年起担任和邦集团副总裁[174] - 宋克利自1999年起担任和邦集团董事、副总经理[174]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净增加比例为428.23%[17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为428.23万元[180] - 报告期内召开董事会会议8次,其中现场会议2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6次[189] - 所有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率100%,无缺席或连续两次未参会情况[189]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无不良信用记录[130] - 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事项[130] 员工情况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945人[183] - 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2,317人[183]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合计为4,262人[183] - 生产人员数量为2,999人,占总员工数70.4%[183] - 技术人员数量为676人,占总员工数15.9%[183] - 行政人员数量为347人,占总员工数8.1%[183] - 销售人员数量为170人,占总员工数4.0%[183] - 财务人员数量为70人,占总员工数1.6%[183] - 初中及以下学历员工数量为1,992人,占总员工数46.7%[183] 债券和融资 - 公司债券13和邦01发行规模4亿元,票面利率5.8%,到期日2020年4月22日[195] - 公司债券13和邦02发行规模9493万元,票面利率6.4%,到期日2019年11月25日[195] - 13和邦01债券于2017年4月24日支付年度利息,计息期间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1日[195] - 13和邦02债券于2017年11月27日支付年度利息,计息期间2016年11月25日至2017年11月24日[196] - 13和邦02债券2017年未上调票面利率并于11月完成回售[197] - 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已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198] - 鹏元资信
和邦生物(603077) - 2017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