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79.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1%[21] - 公司营业额为人民币792.44亿元,同比下降9.1%[50][5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17.5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亏损[21][23]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7.4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4.89亿元[50] - 扣非后净亏损17.42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21] - 基本每股亏损0.292元人民币,同比扩大[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13%,同比下降22.21个百分点[23] - 上半年营业收入79.24亿元同比减少9.1% 营业成本80.47亿元同比减少8.7%[8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1%至79.2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87.18亿元人民币[125] - 净亏损大幅扩大至17.5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91亿元人民币,亏损额增加256%[125] - 基本每股亏损0.29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08元人民币[125] - 截至2014年6月30日6个月净亏损17.50亿元[139] - 截至2014年6月30日累计亏损20.02亿元[1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8,176,055千元,占营业额的103.2%,同比下降8.6%[59] - 原料总成本为人民币7,203,957千元,占销售成本88.1%,同比下降7.8%[59] - 外购主要原料加权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6.1%,其中PX、PTA和MEG分别下降17.9%、18.5%和10.5%[59] - 管理费用同比大幅增加445.8%至人民币1,289,826千元[60][62]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9.9%至人民币120,321千元[60][62]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8,024千元,去年同期为净收益人民币1,943千元[62] - 资产减值损失激增至10.2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仅为1.5万元人民币[125] 业务线表现:聚酯产品 - 聚酯产品加权平均售价为人民币7,904元/吨,同比下降13.3%[56][58] - 聚酯产品总销售量为967,152吨,同比增长5.3%[53] - 聚酯专用料比率为94.4%,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54] - 下半年计划生产聚酯产品119.3万吨 全年预计238.8万吨同比减少0.9%[78] - 下半年计划销售聚酯产品98.9万吨 全年预计195.6万吨同比增长1.9%[79] - 下半年计划生产聚酯专用料59.6万吨 专用料比率达91.8%[80] 业务线表现:PTA - PTA产量为480,287吨,同比下降11.9%[52] - 下半年计划生产PTA 55.2万吨 全年预计103.2万吨同比减少2.4%[78] 业务线表现:涤纶纤维 - 涤纶纤维总供应量达18,528.6千吨,同比增长12.9%[51] - 涤纶纤维总消费量达16,093.1千吨,同比增长9.1%[51] - 下半年计划生产差别化纤维31.8万吨 差别化率达76.5%[80] 运营效率指标 - 主产品综合能耗同比减少3.2%[5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8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8%[19][2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53.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8%[19][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2.57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21] - 资产负债率从33.5%上升至39.9%[70] - 总资产同比下降16.8%至人民币8,839,788千元[66][68]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294,082千元,同比减少现金流出人民币451,962千元[72] - 股东权益总额下降至53.4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70.96亿元减少24.7%[130] - 未分配利润累计亏损20.0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52亿元亏损大幅扩大[13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入2.23亿元人民币,主要通过新增32.95亿元人民币借款实现[12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3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8.58亿元减少26.6%[128] - 购建固定资产支出仅1153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减少90.6%[128] - 未使用银行信贷额度约9.35亿元[13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14年上半年发生重大亏损[96] - 聚酯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及产品盈利空间严重萎缩[96] - 计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加速摊销共计人民币11.60亿元[50] - 上半年计提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1.60亿元[87] - 上半年1,4-丁二醇装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9.96亿元[87] - 上半年聚酯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64亿元[87] - 公司预计2014年1至9月份经营业绩仍将出现亏损[96] - 下半年资本开支计划22.58亿元[94]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A股及H股股份[10] - 主要股东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7.25%股权[10] - 中国石化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415,000,000股,占总股本40.25%[33][37] - 香港结算(代理人)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079,401,507股,占总股本34.66%[33] - 中信股份为第三大股东,持股1,035,000,000股,占总股本17.25%[33][37] - 中国石化和中信股份持有的限售股数量分别为2,415,000,000股和1,035,000,000股[33][36] - 中国石化持有的限售股将于2014年8月20日起分三年解禁,首批解禁300,000,000股[36] - 中信股份持有的限售股将于2014年8月20日起分三年解禁,首批解禁300,000,000股[36] - 前十大股东中七名为境内自然人,持股比例均低于0.1%,最高为郑雷持股5,790,407股(0.097%)[33][34]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变动[39] - 中国石化持有公司1,680,000,000股国有法人股,占已发行总股份42%[134] - 中信股份持有公司720,000,000股非流通股,占股权比例18%[134] - 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股份100,000,000股[135] - 支付对价后中国石化持股比例自42%降至40.25%[135] - 支付对价后中信股份持股比例自18%降至17.25%[135] - 资本公积金转增H股700,000,000股及A股1,300,000,000股[136] 关联方交易 - 向中国石化及其附属公司采购原材料金额达人民币65.57亿元占同类交易91.2%[101] - 从中国石化财务取得借款人民币20亿元占同类交易60.7%[101] - 向中国石化财务偿还借款人民币19亿元占同类交易74.1%[101] - 关联方中国石化财务向公司提供资金余额增加至人民币8亿元[104] 担保和合营公司 - 公司为合营公司远东仪化贷款提供担保上限3.5亿美元按40%持股比例担保[106] - 公司持有远东仪化40%权益[106] 审计和法律事务 - 公司201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3] - 公司聘请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境内审计机构[17] - 公司聘请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境外审计机构[17] - 公司H股股票过户登记机构为香港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7] - 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期为2014年8月22日[137] 股利分配政策 - 公司董事会决议不派发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期股利[5] - 公司2013年度业绩亏损导致不进行利润分配[95] 公司基本信息和股东情况 - 公司A股股票简称为*ST仪化(代码600871),H股简称为仪征化纤(代码1033)[16]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位于江苏省仪征市(邮政编码211900)[14] - 公司境内信息披露报纸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15] - 总股东人数36,740户,其中A股股东36,234户[32]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末均未持有公司股份[41][42] - 报告期内公司未进行任何股份回购或出售[40] 会计政策和估计 - 金融资产减值客观证据包括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下跌超过20%或持续下跌6个月[153] - 单项金额重大应收款项判断标准为超过应收款项余额5%[159] - 应收账款1-2年账龄坏账计提比例30%[160] - 应收账款2-3年账龄坏账计提比例60%[160] - 应收账款3年以上账龄坏账计提比例100%[160] - 其他应收款1-2年账龄坏账计提比例30%[160] - 其他应收款2-3年账龄坏账计提比例60%[160] - 其他应收款3年以上账龄坏账计提比例100%[160]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162] - 存货发出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162] - 固定资产中房屋及建筑物预计使用寿命20-50年,年折旧率1.9%至4.9%[171] - 机器设备预计使用寿命5-30年,年折旧率3.2%至19.4%[171] - 运输工具及其他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4-18年,年折旧率5.4%至24.3%[171] - 土地使用权按44-50年平均摊销[176] - 专利使用权按10年平均摊销[176] - 技术使用权按10年平均摊销[176] - 借款费用资本化中断阈值:非正常中断连续超过3个月[174] -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确认后不予转回[169] -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予转回[175] -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予转回[177] - 职工薪酬中因解除劳动关系或自愿裁减的补偿在计划实施且不能单方面撤回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费用[181] - 现金股利于股东大会批准当期确认为负债[182] - 收入确认按扣除销售折让及退回的净额列示,以已收或应收合同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182] - 提供劳务收入按已发生成本占估计总成本比例确定完工进度,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182] - 经营租赁收入按直线法在租赁期内确认[183] -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时按收到或应收金额计量,非货币性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无法可靠取得时按名义金额计量[184]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损益[184]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很可能取得抵扣暂时性差异、亏损和税款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185] - 安全生产费提取时计入生产成本和专项储备,形成固定资产时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累计折旧[187] - 关联方包括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企业或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及其密切关系成员等[190] -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需依赖未来应纳税所得额预测涉及重大判断和估计[192] - 长期资产减值测试中可收回金额基于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较高者需对产量售价毛利经营成本和折现率等作出重大判断[194]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折旧摊销基于使用寿命和残值估计变化会导致未来期间调整[194] -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增值税税率分6%13%17%档次营业税税率3%或5%[196] -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税率5%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4元[196] 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化 - 货币资金从2013年底的105797千元减少至2014年6月30日的62995千元,下降40.4%[123] - 应收票据从2013年底的2558598千元减少至2014年6月30日的2155563千元,下降15.8%[123] - 应收账款从2013年底的140540千元减少至2014年6月30日的116249千元,下降17.3%[123] - 其他应收款从2013年底的7813千元大幅增加至2014年6月30日的163015千元,增长1986.5%[123] - 在建工程从2013年底的1279939千元减少至2014年6月30日的276618千元,下降78.4%[123] - 无形资产从2013年底的271143千元减少至2014年6月30日的160979千元,下降40.6%[123] - 短期借款从2013年底的1602907千元增加至2014年6月30日的1865000千元,增长16.4%[123] - 未分配利润从2013年底的-252136千元恶化至2014年6月30日的-2002415千元,亏损扩大694.3%[123] - 资产总额从2013年底的10629304千元减少至2014年6月30日的8839788千元,下降16.8%[123] - 股东权益从2013年底的7096488千元减少至2014年6月30日的5346286千元,下降24.7%[123] - 货币资金中人民币银行存款从2013年末815.43百万元降至2014年6月末435.77百万元降幅46.5%[197] - 关联公司存款从2013年末239.96百万元降至2014年6月末191.63百万元降幅20.1%[197] - 银行存款中2013年末存在200百万元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存款2014年6月末无质押存款[198] - 应收票据从2013年末2558.598百万元降至2014年6月末2155.563百万元降幅15.7%[200] - 已背书未到期前五名票据总额594.23百万元最大单笔金额189.43百万元[200]
石化油服(600871) - 2014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