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下是严格按照主题分组的结果: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2020财年总收入9,108.6万元人民币,较2019财年16,278.3万元人民币下降44%[22] - 太阳能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从2019财年约8,000万元降至2020财年约2,580万元,降幅67.8%[22][27] - 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从2019财年约8,280万元降至2020财年约6,530万元,降幅21.1%[22][29] - 毛利率从2019财年21.9%下降至2020财年9.5%,降幅12.4个百分点[23] - 公司太阳能相关产品销售收入约为2580万元人民币,占收入总额28.3%,较去年8000万元人民币下降[15] - 新能源电力系统系统集成业务收入约为6530万元人民币,占收入总额71.7%,较去年8280万元人民币下降[15] - 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因疫情导致太阳能产品交付完全暂停,相关业务收入为零[14][15] - 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因疫情未进行任何建筑施工,系统集成业务收入为零[14][15]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销售开支增加至人民币290万元,同比增长6.6%[34] - 行政开支增加至人民币1570万元,同比增长30.0%[35] - 员工成本减少至人民币710万元,同比下降10.9%[35] - 融资费用总额为人民币466.9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453.9万元[37] - 所得税开支减少至人民币90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740万元[40] 财务表现:其他财务数据 - 商誉减值亏损为零,去年同期为人民币3210万元[36] - 银行结余及现金增加至人民币410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60万元[41] - 流动比率为1.4,去年同期为1.7[47] - 资产负债比率上升至93.6%,去年同期为75.3%[48][49] - 总资产减少人民币2010万元,总负债增加人民币1070万元[51] 业务运营:合同与项目 - 公司签订风力发电塔筒供应合约总代价约2.496亿元人民币[19] - 公司签订光伏支架供应合约代价约6,580万元人民币[19] - 西藏立能与陕西百科签订风电项目供应合约,代价分别为人民币1.896亿元和人民币6000万元[86] - 西藏立能签订太阳能光伏支架供应合约,代价约为人民币6580万元[86] - 全国光伏扶贫项目累计发电规模达19.1吉瓦,覆盖407万贫困户[13] - "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修订后总装机容量为3.85吉瓦[13] - "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67吉瓦[13] 业务运营:行业与市场 - 公司业务正从竞价光伏向平价上网转型,行业注重提质增效[12]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0年新装机容量为35至45吉瓦,相比2019年30.1吉瓦增长16.3%至49.5%[18] - 2019年中国总用电量达7,225,500吉瓦时,同比增长4.5%[18] - 2019年风力发电输出405,700吉瓦时,同比增长11%,占全国总发电量5.6%[18] - 2019年太阳能发电输出224,300吉瓦时,同比增长26%,占全国总发电量3%[18] - 2020年上网上网目标可能因疫情影响而调整[13] 公司治理:董事会与委员会 - 执行董事侯晓兵于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任不再担任董事[65] - 谢文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62] - 企业管治委员会重组后包括四名成员谢文杰担任主席[64] - 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5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独立非执行董事提供风险管理和业务扩展独立意见[102]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被确认符合独立性要求[102] - 提名委员会负责甄选具备特定技能和经验的董事候选人[114] - 提名委员会已制定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可计量目标 甄选候选人按多元化范畴为标准[115] - 根据公司章程细则 所有董事人数三分之一将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115] - 自2012年7月13日以来 赵东平先生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124] - 非执行董事按一年期委任并须轮流告退及膺选连任[135] - 全体董事已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及公司操守守则[136]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A.2.1条[90] - 公司未遵守独立董事单独会议规定,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A.2.7条[91] 公司治理:会议与出席 - 董事会会议出席率:赵东平100%[101]、谢文杰100%[101]、胡欣87%[101]、孟祥林87%[101]、马兴芹78%[101]、袁庆兰52%[101]、董广武30%[101]、侯晓兵0%[101] - 审核委员会年度举行6次会议[107] - 薪酬委员会年度举行2次会议[112] - 董事会每年最少举行4次会议[100] - 审核委员会与高级管理层每年最少举行4次会议[107] - 审核委员会与核数师每年最少举行2次会议[107] - 提名委员会于回顾期间共举行两次会议[117] - 企业管治委员会于回顾期间共举行一次会议[121] - 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出席率:赵东平1/1(100%) 袁庆兰0/1(0%) 胡欣1/1(100%) 谢文杰1/1(100%)[1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会议出席率:马兴芹审计委员会6/6(100%) 薪酬委员会2/2(100%) 提名委员会2/2(100%)[1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会议出席率:孟祥林审计委员会6/6(100%) 薪酬委员会2/2(100%) 提名委员会2/2(100%)[1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会议出席率:董广武审计委员会4/6(66.7%) 薪酬委员会0/2(0%) 提名委员会0/2(0%)[121] - 主席缺席2019股东周年大会及2020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为0/1[152] - 执行董事谢文杰先生出席2019股东周年大会及2020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为1/1[152] - 董事会主席缺席2019年股东周年大会及2020年股东特别大会[92] 公司治理:股东沟通与监控 - 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充分有效[145] - 内部监控顾问未发现集团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存在重大不足[142] - 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需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156] - 公司已采纳股东沟通政策确保投资者平等获取公司信息[148] - 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为股东提供企业通讯及公告信息[150] - 外部核数师审计服务酬金为人民币1,830,000元[139] - 公司秘书于回顾期间出席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34] 公司变更与交易 - 主要股东百好投资出售217,766,038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11.87%[60] - 收购天津恒庆4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26,500,000元[74] - 以每股0.1港元发行295,472,031股代价股份支付收购对价[74] - 收购事项适用百分比率高于5%但低于25%构成须予披露交易[75] - 公司以每股0.10港元发行代价股份295,472,031股[79] - 代价股份占发行前已发行股份约16.10%[79] - 代价股份占发行后经扩大已发行股份约13.87%[79] - 公司英文名称更改为China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Limited[68][69] - 股份英文简称更改为CT IND GROUP中文简称更改为中国科技产业集团[71] - 公司采纳新标志自2020年3月13日起生效[72] - 公司在报告年度内未进行任何股份回购、出售或赎回操作[83]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环境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20财年为13.23公吨,较2019财年的11.55公吨增长14.5%[170] - 范围2间接电力排放2020财年为12.64公吨,较2019财年11.15公吨增长13.4%[170] - 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纸张消耗及废物处置)2020财年为0.59公吨,较2019财年0.40公吨增长47.5%[170] - 公司业务涵盖太阳能产品销售及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属于轻资产行业无污染物排放[166] - 公司参与香港环境局"香港上市公司碳足迹资料库"计划推动减排[166] - 办公场所夏季温度维持在24ºC至26ºC范围以节约能源[171][172] - 公司实行废物分类管理,报告期内未产生有害废物[167] - 公司通过邮件和海报向员工传播节能节水环保意识[174] - 公司未发生重大环境法律法规违规情况[170] - 公司主要能源消耗为电力,并定期监控各部门水电纸张使用情况[171] - 总能源消耗减少至12,641千克二氧化碳,同比下降10.4%(从14,111千克)[175] - 电力消耗总量降至44,656.80千瓦时,同比下降10.4%(从49,849.86千瓦时)[175] - 光伏电站业务使用清洁能源且无重大环境影响[178] - 公司报告期内未从事制造业务,未消耗任何包装材料[198]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社会(员工) - 公司员工总数26名,其中香港6名、中国20名[82] - 员工总数增至26人,同比增长62.5%(从16人)[181] - 女性员工占比提升至50.0%,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从37.5%)[181][184] - 员工流失率降至31.3%,同比减少13.5个百分点(从44.8%)[181] - 46岁及以上员工占比50.0%,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从62.5%)[184] - 本科学历员工占比57.7%,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从56.2%)[184] - 参加外部培训员工增至3人,同比增加200%(从1人)[191] - 全年职业工伤及职业病事件均为0起[188]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社会(供应商与客户) - 主要供应商总数从8家增加至9家[196] - 主要供应商采购总额从1.271亿元人民币下降至8080万元人民币[196] - 河北地区主要供应商数量从4家增加至7家[196] - 天津和深圳地区主要供应商数量从各1家减少至0家[196] - 安徽和陕西地区主要供应商数量保持各1家不变[196] - 公司定义主要供应商为单笔采购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供应商[196]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现供应商存在环境及社会管治方面的重大不合规事件[195] - 公司产品及服务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200] - 公司设有客户服务专队处理投诉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200] 风险与影响 - 疫情自2020年1月起爆发对公司营商环境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14]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0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