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699.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4%[9] - 集团2020年收入达6.995亿港元,同比增长21.4%[13]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21.4%至6.995亿港元(2019年:5.762亿港元)[15][20][22] - 除所得税前利润为2.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5.3%[9] - 年内亏损为8.4百万港元,而2019年为利润39.1百万港元[9]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6.2百万港元,而2019年为利润41.4百万港元[9]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收益为121.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5%[9] - 净利润率为不适用,而2019年为6.8%[9] - 2020年度净亏损840万港元(2019年盈利3910万港元),主要受疫情影响及新医院亏损[3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增长31.3%至5.054亿港元,占收益比例从66.8%升至72.3%[33] - 存货及耗材成本增长35.2%至1.637亿港元,员工薪金增长30.2%至1.018亿港元[33] - 物业及设备折旧增长39.4%至3352.7万港元[33] - 销售成本从2019年的3.849亿港元增至2020年的5.055亿港元,增长31.3%,主要由于存货及耗材成本增加4260万港元、医生诊金增加2840万港元及员工薪金津贴增加2360万港元[34] - 销售开支从2019年的4630万港元增至2020年的6990万港元,增长50.9%,占收入比例从8.0%升至10.0%[37] - 行政开支从2019年的9840万港元增至2020年的1.393亿港元,增长41.5%[37] - 所得税开支从2019年的1410万港元降至2020年的1090万港元,减少22.5%[38] 毛利率变化 - 毛利为194.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9] - 毛利率为27.7%,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9] - 集团毛利从2019年的1.913亿港元增至2020年的1.941亿港元,增长1.4%,但毛利率从33.2%下降至27.7%[37] - 中国内地业务毛利率从36.6%下降至29.6%,主要由于上海昆明新医院毛利率较低及疫情影响[37] - 香港业务毛利率从29.7%下降至25.8%,主要受疫情影响[37] 业务线表现 - 眼科服务收益增长14.6%至6.056亿港元(占总收益86.6%)[20] - 视力辅助产品销售暴涨97.1%至9390万港元(占总收益13.4%)[20]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21.4%,主要受眼科服务收益增长14.6%和视力辅助产品销售增长97.1%驱动[23] - 眼科服务总收益从5.285亿港元增至6.056亿港元,增长7762万港元[25] - 香港手术费增长27.8%至2.265亿港元,内地手术费增长18.9%至1.805亿港元[25] - 视力辅助产品销售额增长97.1%至9390万港元[30] 地区表现 - 内地业务收入增长23.5%[13] - 香港业务收入增长19.3%至3.399亿港元[13] - 香港收益占比48.6%(2019年:49.5%),内地收益占比51.4%(2019年:50.5%)[15][22] - 香港收益同比增长19.3%至3.399亿港元(2019年:2.850亿港元)[15][22] - 内地收益以港元计同比增长23.5%,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24.6%[15] - 深圳福田及宝安医院收益稳定为2.218亿港元(人民币计增长0.9%)[15] - 深圳宝安新升级医院收益同比激增220.6%至3430万港元(人民币计增长222.1%)[15] - 北京眼科医院收益下降5.0%至4990万港元,净亏损2350万港元(2019年亏损1300万港元)[16] - 昆明及上海眼科医院贡献收益3500万港元,上海卫星诊所贡献5080万港元[17] - 香港业务收益占比从49.5%降至48.6%,内地业务收益增速达23.5%超越香港的19.3%[23] - 香港手术量增长35.5%至7205例,内地手术量增长36.3%至14520例[28] - 香港平均手术费下降5.7%至31447港元,内地平均手术费下降12.8%至12435港元[28] 业务扩张和网络发展 - 珠海眼科医院收购于2020年8月完成并投入运营[14] - 深圳宝安诊所升级为全科眼科医院,面积从1600平方米扩大至3418平方米[14] - 惠州眼科医院于2021年3月底投入运营[14] - 广州天河区物业于2020年12月完成收购,将用于第八家眼科医院[14] - 深圳宝安新医院设有4间手术室和11间诊室[14] - 服务网络预计到2021年底覆盖8个城市[11] - 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华东/西南/华中地区建立或收购眼科医疗机构[43] - 计划在香港建立或收购牙科诊所及其他医疗诊所[43] - 以900万港元现金收购希华检测90%股权发展医学实验室业务[41][44] - 以1312.3万港元收购CAD/CAM牙科中心60%股权,其中现金支付621.6万港元[42][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内地手术中心因疫情在2020年第一季度关闭长达6周[14] - 公司2020年度净亏损840万港元(2019年盈利3910万港元),主要受疫情影响及新医院亏损[38]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2.0港仙[76]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2.0港仙[79] - 公司股息政策考虑因素包括集团财务业绩、流动性状况、资本需求、当前及未来运营、业务发展战略、市场条件及法规要求[80][82] - 为确定股东享有末期股息权利,公司将于2021年6月2日至6月4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84] - 股东需在2021年6月1日下午4:30前完成股份过户登记以符合收取末期股息资格[84] 现金流和资本管理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39亿港元[46] - 流动比率为4.01倍,较2019年的4.48倍下降[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096亿港元,较2019年的1.368亿港元减少[46] - 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64亿港元,较2019年的2.594亿港元减少[46] - 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3.229亿港元,较2019年使用的0.666亿港元大幅改善[46] - 资本开支达3.374亿港元,主要用于收购深圳坪山区土地使用权及广州新医院设施[38] - 公司资本承诺总额为700万港元,较2019年的1.887亿港元大幅下降[39] - 公司无借款、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无资产抵押[39] - 公司持有现金净额,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39]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6.098亿港元[47] - 2020年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1.848亿港元,主要用于收购上海眼科医院尾款及深圳土地使用权[47] - 截至2020年底,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剩余未动用金额为1.511亿港元[49] - 公司完成配售及认购事项,配售68,000,000股普通股,每股价格5.80港元[51][52]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876亿港元[51][52] - 每股认购股份净认购价约为5.70港元[51][52] - 配售股份总名义值或面值为680万港元[51][52] - 配售协议日期公司收盘价为每股6.28港元[51][52] - 所得款项净额100%用于可能收购及设立牙科诊所、医疗诊所及眼科医院[5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3.876亿港元[53] - 预计于2022年底前动用余下未动用所得款项[53] - 配售事项于2020年6月23日完成[51] - 认购事项于2020年6月30日完成[51] - 收购Avalon Global Holdings Limited 5.0%股权,总代价为3709.7万港元[47] - 收购张医生眼科业务及相关资产,总代价为2674.5万港元[47] 员工和人才管理 - 公司员工总数达1058人,较2019年的851人增长24.2%[40] - 公司通过股票期权计划激励关键员工[88] - 公司提供具竞争力薪酬、晋升机会及培训课程以保留人才[88] - 公司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持续培训[92] - 人才风险涉及无法吸引足够合格眼科医生及医疗专业人员[86]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声誉风险,负面宣传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86] - 客户风险受患者偏好、消费能力及经济状况变化影响[86] - 金融资产主要面临港元和人民币汇率风险,未使用对冲工具[39] - 收入来源高度多元化,无单一患者贡献重大收益[40] 公司治理和董事信息 - 公司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林顺潮医生61岁[58] - 公司执行董事李肖婷女士42岁[60] - 公司执行董事李佑荣医生52岁[62] - 李佑荣医生自2012年1月起服务公司并担任香港业务总监[62] - 林顺潮医生自2008年起担任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1] - 李肖婷女士自2012年1月起担任香港眼科中心总经理[60] - 李肖婷女士自2013年3月起担任深圳希玛医院总经理[60] - 李佑荣医生持有两项眼科发明专利[62] - 林顺潮医生2004年获任命为香港太平绅士[61] - 李佑荣医生2009年获颁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62] - 李春山先生,69岁,自2017年6月起担任执行董事[63] - 李春山先生于1986年4月毕业于辽宁大学党政干部基础课专科[63] - 李春山先生于1998年获得辽宁省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土地估价师资格证[63] - 李春山先生于2008年获沈阳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63] - 李春山先生于1969年至1996年在中国军队服役,1988年获中校军衔[64] - 李春山先生于2011年5月从公职岗位退休,2012年10月加入深圳希玛医院[64] - 李春山先生是执行董事李肖婷女士的父亲及执行董事林顺潮医生的岳父[65] - 李国栋医生,66岁,自2017年12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7] - 李国栋医生为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主席[67] - 李国栋医生于197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0年获得香港大学内科及外科医学士学位[67] - 马照祥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年龄79岁,拥有逾40年会计、审计及财务经验[68] - 马照祥先生现任华润电力控股(00836)、创兴银行(01111)、雅仕维传媒(01993)及海天地悦旅(1832)四家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陈智亮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年龄73岁,持有华芮克大学经济学学士及伦敦城市大学企管硕士学位[69] - 陈智亮先生为犇亚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该集团从事投资、研究咨询及证券经纪业务[69] - 陈智亮先生持有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证券咨询)、第5类(期货合约咨询)及第9类(资产管理)受规管活动牌照[69] - 陈智亮先生曾于1986-1988年担任亚洲证券分析师联合会主席[69] - 马照祥先生曾于2019年5月23日退任亚洲金融集团(00662)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马照祥先生曾于2020年6月5日退任卜峰国际(00043)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李医生自2020年12月31日起担任中国生物制药(01177)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李医生自2021年2月5日起担任诺辉健康(06606)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梁安妮女士72岁自2017年12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梁安妮女士为香港大学名誉院士2013年获此荣誉[70] - 欧阳伯权博士68岁自2020年11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1] - 欧阳伯权博士拥有超过40年保险行业经验[71] - 欧阳伯权博士2018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71] - 欧阳伯权博士2020年获岭南大学授予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71] - 董事李国栋于2020年12月31日获任中国生物制药(1177.HK)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董事李国栋于2021年2月5日获任诺辉健康(6606.HK)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马照祥于2020年6月5日卸任卜蜂国际(00043.HK)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欧陽伯权于2020年11月19日获岭南大学颁授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144]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为期3年并可续约[1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通过任命函聘任[146] - 公司董事服务合约为期三年可根据条款终止[147] - 公司采用购股权计划作为董事及合资格雇员的激励措施[148] - 2020年度未订立任何有关公司业务整体管理的管理合约[1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控股股东2020年度全面遵守不竞争契约[150] - 公司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含主席兼CEO林顺潮博士)和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0] - 公司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职务由林顺潮博士(JP)同一人担任[199] - 公司认为主席兼CEO同一人任职可提升决策响应速度与效率[200] - 公司2020年度遵守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除条款A.2.1外的所有规定[199] - 公司企业管治实践详情载于年报第69至83页[195] 股权结构和股东信息 - 林顺潮医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希玛眼科710,646,756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61.9%[180] - 林顺潮医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希玛眼科18,285,536股淡仓,占公司总股本1.6%[180] - 李肖婷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希玛眼科710,646,756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61.9%[180] - 李肖婷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希玛眼科18,285,536股淡仓,占公司总股本1.6%[180] - 李佑荣医生实益持有希玛眼科12,953,000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1.1%[180] - 希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希玛眼科710,646,756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61.9%[191] - 希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希玛眼科18,285,536股淡仓,占公司总股本1.6%[191] - 林顺潮医生持有希玛集团70%股权,李肖婷女士持有30%股权[181][191] - 李肖婷女士通过购股权持有1,140,000股相关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1%[181] - 李佑荣医生通过购股权持有500,000股相关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04%[181] - 公司于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194] 购股权计划 - 公司已采纳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雇员授予购股权[92]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已行使购股权43,888,332份[99]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授出购股权可认购1,599,66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14%[99]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总发行股份上限为46,765,000股占扩大后股本4.68%[100]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行使价区间为每股0.10港元至1.0港元[100]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向140名承授人授出购股权[100] - 未行使购股权将在行使期满后失效[100] - 承授人包含3名关连承授人7名医生承授人及5名顾问承授人[99] - 购股权授予截止日为上市日期[99] - 身故承授人的未归属购股权可于12个月内行使[100] - 因工伤致残终止雇佣时未归属购股权立即归属[102] -
希玛医疗(03309) - 2020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