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收益为264.59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7.6%[9] - 公司期内利润为33.12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75.6%[9] - 公司期内经调整净利润为33.12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35.9%[9] - 公司净利率为12.5%,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9] - 公司经调整净利率为12.5%,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2.646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1.923亿港元增长37.6%[10] - 净利润增长175.6%至3310万港元,主要因收益增长和北京医院财务表现改善[16]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37.6%,从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增至2019年上半年[21][22] - 期内利润同比增长175.6%至3310万港元,收入增长37.6%[4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净利润为3312.6万港元,若剔除北京眼科医院亏损390万港元、宝安卫星诊所亏损430万港元及昆明医院亏损320万港元,则调整后净利润为4450万港元[42] - 2019年上半年收益为2.64594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92314亿港元增长37.6%[53] - 期内利润为33,757千港元[60] - 期內利潤為33,126千港元,較2018年同期的12,021千港元大幅增長175.6%[95][100]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3375.7万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202.1万港元增长180.8%[115] 毛利和毛利率变化 - 公司毛利为99.29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7.5%[9] - 公司毛利率为37.5%,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9] - 毛利率提升至37.5%(2018年同期:32.8%),毛利金额增至9930万港元[16] - 毛利同比增长57.5%至9930万港元,毛利率从32.8%提升至37.5%[40] - 2019年上半年毛利为9929.9万港元,毛利率为37.5%,较2018年同期的6306.9万港元增长57.4%[53] - 總毛利為99,299千港元,毛利率為37.5%,較2018年同期的63,069千港元和32.8%有所提升[95][100] 业务线收入构成 - 眼科服务收入占比92.7%(2.453亿港元),视力辅助产品销售占比7.3%(1930万港元)[18] - 眼科服务收益增长36.8%,从1.792亿港元增至2.453亿港元[21][22] - 视力辅助产品销售额增长47.7%,达1930万港元[21][31][34] - 提供眼科服务收益为245,260千港元[91] - 销售视力辅助产品收益为19,334千港元[91] - 2019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64,594千港元[91] - 2018年同期总收益为192,314千港元[91] - 收益确认方式中随时间确认部分为245,260千港元[91] - 收益确认方式中在某个时间点确认部分为19,334千港元[91] 地区收益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占比51.0%(1.349亿港元),内地收益占比49.0%(1.297亿港元)[10][20] - 内地收益以港元计增长42.6%,以人民币计增长51.1%[10] - 深圳眼科医院收益1.032亿港元,以港元计增长26.5%,以人民币计增长34.1%[10] - 北京眼科医院收益2510万港元,以港元计增长165.3%,以人民币计增长181.2%[12] - 香港地区收益占比从52.7%降至51.0%,内地收益增速42.6%超过香港的33.1%[23][25] - 香港地区收益为134,891千港元,內地收益為129,703千港元,分別較2018年同期增長33.1%和42.5%[95][100] - 香港市场收益为179,221千港元(2018年同期)[91] - 内地市场收益为13,093千港元(2018年同期)[91] 手术量和费用表现 - 香港手术费总额增长38.2%至8380.2万港元,手术数量增长34.8%至2449例[28] - 内地手术费总额增长61.1%至7222.8万港元,手术数量增长54.0%至4621例[28][30] - 香港平均手术费增长2.6%至34219港元,内地平均手术费增长4.6%至15630港元[28][30] 地区毛利表现 - 香港地区毛利增长47.3%至4483万港元,毛利率从30.0%提升至33.2%[38] - 内地业务毛利增长66.9%至5447万港元,毛利率从35.9%提升至42.0%[38][40] 成本和费用变化 - 医生诊金成本增长41.4%至5153.5万港元,占收益比例19.5%[33] - 存货及耗材成本增长48.8%至4673.7万港元,占收益比例17.7%[33] - 员工薪金及津贴成本增长26.2%至3143.1万港元,占收益比例11.9%[33]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9%,从1.292亿港元增至1.653亿港元,主要因医生诊金增加1510万港元、存货耗材成本增加1530万港元及员工薪金增加650万港元[35][36] - 销售开支同比增长105.2%至1850万港元,占收入比例从4.7%升至7.0%[40] - 行政开支增至4160万港元,其中其他行政开支同比增长45.8%[40] - 财务开支从20万港元增至340万港元,主要因采用新租赁准则[41] - 所得税开支增长2.9%至1040万港元[41] - 财务開支為3,433千港元,較2018年同期的152千港元大幅增加[95][100] - 僱員福利開支為50,087千港元,較2018年同期的39,517千港元增長26.7%[104] - 醫生診金支出為51,535千港元,較2018年同期的36,451千港元增長41.4%[104] 经营和财务指标 - 经营利润为4694.1万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2226.4万港元增长110.8%[53] - 财务开支为343.3万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5.2万港元增长2158.6%[53] - 所得税开支为1038.2万港元,实际税率约为23.9%[53] - 2019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3289.2万港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1065.1万港元增长208.8%[54] - 基本每股盈利从2018年上半年的1.19港仙增长至2019年同期的3.24港仙,增幅达172.3%[54] - 每股基本盈利為3.24港仙,較2018年同期的1.19港仙增長172.3%[108] - 每股基本盈利计算使用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为1,041,361,323股(2018年同期:1,009,577,900股)[111][115] - 每股摊薄盈利为3.19港仙,较2018年同期的1.16港仙增长175%[115] - 经营所得现金净额为70,61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9,887千港元大幅增长614%[62]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79,146千港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设备及增加短期银行存款[62]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247千港元,主要用于偿还租赁本金及支付利息[6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45,802千港元,较期初471,745千港元减少69.1%[63] - 短期银行存款增加327,098千港元[62] - 已付股息21,026千港元[60] - 外币换算差额产生收益1,838千港元[63] - 行使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所得款项1,619千港元[6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从2018年末的8.868亿港元增长至2019年6月30日的10.567亿港元,增幅为19.2%[5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18年末的4.717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019年6月30日的7.592亿港元,增幅达61.0%[55] - 商誉从2018年末的0港元增加至2019年6月30日的3433.8万港元[55] - 非流动负债中的租赁负债从2018年末的174.8万港元激增至2019年6月30日的9083.9万港元,增长幅度达5097.4%[58] - 应付股息从2018年末的0港元增加至2019年6月30日的2102.6万港元[58]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18年末的1.105亿港元增长至2019年6月30日的2.47亿港元,增幅达123.5%[55]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18年末的625.9万港元增长至2019年6月30日的952.8万港元,增幅达52.2%[55] - 存货从2018年末的914.5万港元增长至2019年6月30日的1525.2万港元,增幅达66.8%[55] - 公司于2019年6月30日总权益为849,271千港元,较年初833,705千港元增长1.9%[60]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达2.47亿港元,较期初增长123.6%[117] - 存货总额增长66.8%至1525.2万港元,其中药品及医用耗材占1452万港元[121] - 贸易应收账款增长52.2%至952.8万港元,其中0-90天账期占比89.2%[123] 新租赁准则影响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首次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租赁[66][6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要求将租赁确认为使用权资产和相应负债[69] - 租赁负债按固定租赁付款净现值计量[69] - 使用权资产按成本计量包括租赁负债初始金额、预付款和初始直接成本[70] - 短期租赁(12个月以内)付款按直线法确认为费用[70] - 使用权资产计入"物业、厂房及设备"科目[70] - 除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外其他新采纳准则未产生重大影响[67] - 会计政策变更需进行追溯调整[67]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导致2019年1月1日确认租赁负债131,514千港元,其中流动负债33,419千港元,非流动负债98,095千港元[75] - 新租赁准则采纳使公司使用权资产初始确认金额为129,628千港元,其中物业126,907千港元,医疗设备2,721千港元[77][79] - 2018年12月31日经营租赁承诺146,541千港元经贴现后减少至105,684千港元[75] - 公司采用加权平均增量借款利率5.2%作为租赁负债贴现率[71] - 短期租赁调整减少租赁负债2,472千港元[75] - 租赁合约续约及终止选择权重估产生540千港元调整项[7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总额120,378千港元,其中物业118,054千港元,医疗设备2,324千港元[77] - 融资租赁负债在准则转换时直接转为新准则下的租赁负债[72] - 对具有相似特征的租赁组合采用单一贴现率[72] - 剩余租期少于12个月的经营租赁按短期租赁处理[72] - 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增加129,628,000港元[80] - 物业、厂房及设备(医疗设备)减少2,721,000港元[80] - 预付款项减少330,000港元[80] - 应计费用减少2,465,000港元[80] - 借款减少2,472,000港元[80] - 租赁负债增加131,514,000港元[8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租赁负债总额为124,909千港元,其中流动部分为34,070千港元[14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与租赁相关的折旧费用为20,469千港元,利息开支为3,433千港元[148] 收购和投资活动 - 公司计划以最高8290万元人民币收购上海璐视德医疗器械科技100%股权[16] - 公司于2019年3月28日以30,000,000元人民币(约35,111千港元)收购昆明眼科医院80%股权[152] - 收购昆明眼科医院总代价为3511.1万港元,其中现金支付3511.1万港元[155] - 收购产生商誉3433.8万港元,主要源于协同效应和专业知识整合[155][157] - 收购相关成本总额为61.9万港元,其中24.1万港元计入2019年上半年损益[157] - 昆明眼科医院自收购日起贡献收益147万港元,净亏损315.9万港元[159] - 收购标的可识别净资产总额96.6万港元,含现金29万港元[155] - 非控股权益按比例确认为19.3万港元[155][157] - 添置非流動資產達173,878千港元,較2018年同期的21,462千港元增長710.2%,主要投資在內地市場[95][100] - 物业、厂房及设备新增投资1.728亿港元,其中通过收购子公司增加89万港元[117] - 无形资产增加103.9万港元,期末账面净值达456万港元[117] - 折舊及攤銷費用為35,062千港元,較2018年同期的12,998千港元增長169.7%[95][100] 关联方交易 - 向关联公司亮睛工程慈善基金提供眼科服务收入为18.2万港元,同比下降23.8%(从23.9万港元)[166] - 来自关联公司亮睛工程慈善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为6.3万港元,同比下降73.8%(从24万港元)[166] - 向关联公司迈达医疗软件开发支付租赁付款为453.2万港元,同比下降2.3%(从463.7万港元)[166] - 应付关联方亮睛工程慈善基金的非贸易款项为2万港元,与2018年底持平[170] - 应付关联方迈达医疗软件开发的租赁负债为792.7万港元,2018年底为零[17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六个月应付关联方租金总额为453.2万港元[170] 股权和购股权信息 - 集团于2019年7月18日授予654万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5.18港元[42] - 2019年7月18日公司授予654万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5.18港元[171] - 公司授权股本为8000000千股,面值800000千港元[127] - 2018年1月15日上市发行197000千股,每股价格2.9港元,募集资金总额571300千港元[128] - 2019年6月30日,公司期末可行使的购股权数目为345,000份[133] - 2019年6月30日,购股权的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52港元[133] - 2019年6月30日,购股权的加权平均余下合约年期为3.88年[133] - 2018年6月30日,公司期末可行使的购股权数目为46,461,000份[137] - 2018年6月30日,购股权的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32港元[137] - 2018年6月30日,购股权的加权平均余下合约年期为4.18年[137] - 2017年4月1日,公司向131名承授人授予了43,578,000份购股权[138][140] - 每份购股权的行使价范围在0.1港元至1.0港元之间[139][141] - 购股权一旦归属,可在三至五年期间内行使[139][141] - 所有未行使的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将于行使期末或承授人停止雇佣时失效[139][141] - 公司于2017年9月1日向八名承授人授予2,821,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介于0.1港元至1.0港元[142] - 公司于2017年10月16日向一名雇员授予366,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0.1港元[142] -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所授出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的公平值为17,179千港元[14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因购股权行使发行约16,188,000股股份,加权平均股价为4.69港元[14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与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相关的股份支付开支约为3,507千港元(2018年同期:3,877千港元)[145] 管理层和股东信息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479
希玛医疗(03309) - 2019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