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43.187亿港元,同比增长2%[7]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15.905亿港元,同比增长2%[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7.02亿港元,同比下降15%[7] - 每股基本盈利为33.98港仙,同比下降15%[7] - 公司收益为4,318,742,000港元,同比增长2%[33]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1,590,554,000港元,同比增长2%[33]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702,030,000港元,同比下降15%[33] - 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3.98港仙,同比下降5.82港仙[33] - 公司股东应占盈利下降至33.98港仙,同比减少14.6%(从39.8港仙)[3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4,318,742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4,245,875千港元增长1.7%[12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1,322,582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1,426,144千港元下降7.3%[12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后盈利为708,844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827,205千港元下降14.3%[12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3.98港仙,较2020年同期39.80港仙下降14.6%[124] - 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822,208,000港元,2021年同比下降14.6%[132]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02,030,000港元[130]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本期间盈利为702,030千港元[17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费用总额为3.902亿港元,同比增长45.8%[162] - 雇员福利开支为13.647亿港元,同比增长48.9%[165] - 公司员工总数超2400人上半年员工成本港币2.92亿元同比增长11.8%[87] - 2021年上半年支付所得税80,873,000港元[133] - 已付利息总额3.60214亿港元[134] - 公司本期间税项开支总额为162,609千港元[170] - 递延税项开支为73,722千港元[170] 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表现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EBITDA为11.383亿港元,同比下降13%[47]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净利润为5.969亿港元,同比下降23%[47] - 上网电量达2,894,208兆瓦时,同比增长15%[46] - 处理生物质原材料375.2万吨,同比增长30%;处理生活垃圾166.4万吨,同比增长55%[46] - 蒸汽供应量达105.9万吨,同比增长80%[46]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上网电量约2,894,208兆瓦时,同比增长15%[48][49] - 生物质原材料处理量约3,752,000吨,同比增长30%[48][49] - 生活垃圾处理量约1,664,000吨,同比增长55%[48][49] - 蒸汽供应量约1,059,000吨,同比增长80%[48][49]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EBITDA约港币1,138,344,000元,同比下降13%[48][49]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净盈利约港币596,880,000元,同比下降23%[48][49]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收益为31.404亿港元,同比下降10.8%[158]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建造服务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1,602,668千港元大幅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705,344千港元,降幅56.0%[153]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运营服务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132,803千港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412,158千港元,增幅210.3%[153] 危废及固废处置业务表现 - 危废及固废无害化处置量约104,000吨,同比增长30%[51][53] - 危废及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处置量10,900吨,同比增长91%[51][53]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EBITDA约港币365,092,000元,同比增长90%[52][53]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净盈利约港币222,130,000元,同比增长120%[52][53] - 危险及固体废物处理项目收益为7.557亿港元,同比增长70.7%[158]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建造及运营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3,639,878千港元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3,318,634千港元,降幅8.8%[148] 环境修复业务表现 - 公司承接40个环境修复项目,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1.31亿元[16][17] - 新增环境修复项目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17亿元[20][22] - 环境修复项目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6.89亿元,涉及13个执行中项目[55] - 环境修复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1621.4万元,同比增长23%[56][57] - 环境修复项目净盈利约港币256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56][57] - 环境修复项目运营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61,912千港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131,698千港元,增幅112.7%[148][153] - 环境修复项目收益为1.317亿港元,同比增长112.7%[158] 光伏及风电业务表现 - 新增设计发电装机规模13.78兆瓦[20][22] - 光伏及风电项目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26.86兆瓦,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4.08亿元[58][59] - 光伏及风电项目售电量约145,139兆瓦时,同比增长7%[60][61] - 光伏及风电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1.09亿元,同比增长13%[60][61] - 光伏及风电项目净盈利约港币4762.4万元,同比增长9%[60][61] - 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运营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97,779千港元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109,172千港元,增幅11.6%[148][153] - 太阳能及风能项目收益为1.092亿港元,同比增长11.7%[158] 环保项目与绿色发展 - 公司已落实130个环保项目,总投资额达约人民币321.41亿元[16][17] - 公司新增15个新项目及2份生物质供热补充协议,涉及新增总投资额约人民币7.42亿元[20][22] - 新增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约每年18.25万吨[20][22] - 新增设计蒸汽供应能力约每年45万吨[20][22] - 新增危废及固废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10万吨[20][22] - 公司绿色发电量约303.93万兆瓦时,相当于253.3万户家庭年用电量[63] - 公司减少标准煤消耗121.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9.87万吨[63] - 公司处理垃圾渗滤液45.66万立方米[63] - 公司提供绿色电力约3,039,347兆瓦时[64] - 绿色电力可供2,532,989个家庭一年使用[64] - 节约标煤1,215,739吨[64]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98,747吨[64] - 减少森林树木砍伐395,115,110株[64] - 处理渗滤液456,618立方米[64] - 完成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碳资产盘点[64] - 发行人民币10亿元绿色中期票据[70] - 绿色中期票据票面利率首三年为每年3.5%[70] - 绿色中期票据期限为3+2年[70] 现金流与融资活动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5.913亿港元,较2020年末下降5%[7]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从2020年同期的-1,056,112,000港元改善至187,409,000港元[13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697,841,000港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760,833,000港元[133] - 公司新增无形资产投资900,594,000港元[133] - 新增银行及其他借贷所得款项净额为32.81589亿港元[134] - 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金额为14.56088亿港元[134] - 已抵押银行存款减少9197.1万港元[134] - 应收合营企业款项增加1138.1万港元[134] - 向非控股权益派付股息1.44625亿港元[134]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4.07162亿港元[13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1.0327亿港元[13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4.59864亿港元[135] - 非抵押银行存款余额5269.4万港元[135]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5.91亿港元,较2020年底减少1.357亿港元[72][74] - 公司未偿还贷款总额为190.74亿港元,较2020年底增加21.41亿港元[76][77] - 公司银行融资额度为233.56亿港元,其中69.87亿港元尚未动用[76][77] - 公司获得中国邮储银行深圳分行50亿元人民币金融合作额度[78][80] - 公司获批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35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79][80] - 公司完成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金额人民币10亿元期限3+2年首三年票面利率3.68%[81] - 公司中期票据未发行注册本金余额人民币25亿元[81] - 公司获批资产支持票据注册本金上限人民币20亿元有效期两年[81] - 公司完成发行2021年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规模人民币5.89亿元优先级占比96.6%票面利率4.05%[82][84] - 公司剩余资产支持票据未发行注册本金金额人民币14.11亿元[82][8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598亿港元,较2020年末的25.06亿港元减少1.8%[187] - 已抵押银行存款为1.315亿港元,较2020年末的2.194亿港元大幅减少40.1%[187] - 存放于同系附属公司的存款为3.204亿港元,较2020年末的3.099亿港元增加3.4%[187]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资产总额为385.066亿港元,较2020年末增长9%[7] - 负债总额为246.578亿港元,较2020年末增长10%[7] - 资产负债比率为64.04%,较2020年末上升0.53个百分点[7] - 流动比率为148%,较2020年末下降8.2个百分点[7] - 股东资金回报率为5.40%,同比下降2.37个百分点[7] - 公司总资产为385.07亿港元,较2020年底增加32.42亿港元[73][75] - 公司净资产为138.49亿港元,较2020年底增加9.82亿港元[73][75] - 公司每股净资产为6.52港元,较2020年底增长8%[73][75]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4.04%,较2020年底上升0.53个百分点[73][75] - 公司流动比率为148%,较2020年底下降8.2个百分点[73][75] - 公司已抵押资产账面净值总额约港币222.17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6.8%[86] - 公司采购承承担约港币7.26亿元较2020年底减少34.3%[86] - 公司联营公司资本承担约港币3623万元[8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7,514,507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25,367,183千港元增长8.5%[12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0,992,100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9,897,485千港元增长11.1%[12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流动部分为3,411,033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2,314,706千港元增长47.4%[12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3,848,781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12,866,841千港元增长7.6%[129]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保留盈利为7,029,949,000港元,较期初增长11.2%[130] - 综合储备从2020年末10,916,253,000港元增至2021年6月末11,869,360,000港元,增长8.7%[131] - 汇兑储备从期初261,249,000港元增至656,951,000港元,增长151.4%[130] - 非控股权益从期初342,559,000港元增至371,392,000港元,增长8.4%[130] - 无形资产总值增加至15,575,003千港元[175] - 商誉增加至161,281千港元[175] - 应收账款增加至3,796,004千港元[177] - 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为1,554,114千港元[177] - 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1,188千港元[177] - 应收账款总额从2,290,652千港元增至3,791,735千港元,增长65.5%[178] - 1个月内到期应收账款为1,996,418千港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52.6%[178] - 4-7个月账期应收账款大幅增长至1,080,783千港元,较2020年底的98,907千港元增长992.5%[178] - 超过13个月账期应收账款为239,505千港元,较2020年底的152,376千港元增长57.2%[178] - 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为7,437,444千港元,较2020年底的6,789,387千港元增长9.5%[181] - 未开发票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为2,650,465千港元,较2020年底的3,162,113千港元下降16.2%[181] - 合约资产总额为10,454,081千港元,较2020年底的10,263,703千港元增长1.9%[181] - 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年利率范围为4.90%至6.60%[182] - 向合营企业贷款人民币5,000,000元(相当于6,061千港元),按LPR的125%计息[180] - 环境修复合约资产为366,172千港元,较2020年底的312,203千港元增长17.3%[181] - 应付第三方账款为24.729亿港元,较2020年末的26.2亿港元减少5.6%[188] - 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14.732亿港元,较2020年末的13.471亿港元增加9.4%[188] - 应付账款中六个月内账期占比89.0%(22.109亿港元),超过六个月占比11.0%(2.737亿港元)[189] - BOT及BOO项目应付建造款项为17.286亿港元,较2020年末的19.512亿港元减少11.4%[189] 政府补助与税务 - 获政府补贴约7,252万元人民币及增值税退税约3,006万元人民币[41] - 政府补助金为8.268亿港元,同比增长58.3%[166] - 增值税退税为3.601亿港元,同比下降15.4%[166] 业务分部与会计政策 - 公司业务分为四个可报告分部: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建造及运营、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建造及运营、环境修复项目运营、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运营[140][142][143][144] - 分部业绩评估采用“经调整的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经调整的EBITDA)指标[146] - 分部资产包含所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商誉、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权益、递延税项资产及流动资产[145] - 分部负债包括应付税项、递延税项负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145] - 收益及开支按各分部实际产生的收益和开支进行分配[145] - 公司采纳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的修订[138] - 公司提早采纳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关于2021年6月30日后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租金减免的修订[138] - 所有会计政策变更对集团中期财务资料均无重大影响[139] - 管理层面同时监控各分部的收益、利息开支、折旧及摊销等运营数据[146] - 分部绩效评估和资源分配由公司最高管理层面负责[144] - 公司总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4,245,875千港元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4,318,742千港元,增幅1.7%[148][152][153] - 经调整EBITDA从2020年上半年的1,610,707千港元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1,628,626千港元,增幅1.1%[148] - 未分配总公司及企业资产为905,614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21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