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19 - 年度财报

财务表现 - 收益为92.8亿港元,同比增长33%[7]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28.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16.21亿港元,同比增长22%[7] - 每股基本盈利为78.48港仙,同比增长22%[7] - 公司2019年收入为港币927.9555亿元,较2018年港币700.182亿元增长33%[61][63] - 公司2019年EBITDA为港币287.6139亿元,较2018年港币216.1227亿元增长33%[61][63] - 公司2019年股东应占盈利为港币162.1477亿元,较2018年港币132.4871亿元增长22%[61][63] - 建造服务收入为港币491.9759亿元,较2018年港币412.744亿元增长19%[64] - 运营服务收入为港币416.5265亿元,较2018年港币273.3532亿元增长52%[64]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EBITDA约港币21.93亿元,较2018年增长34%;净盈利约港币13.45亿元,增长29%[75][76]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EBITDA约港币5.72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净盈利约港币3.63亿元,增长48%[83]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5.718亿元,同比增长54%[85]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贡献净盈利约港币3.629亿元,同比增长48%[85] - 环境修复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5545.4万元,同比增长126%[93] - 环境修复项目贡献净盈利约港币3068.3万元,同比增长54%[93] - 光伏及风电项目贡献EBITDA约港币1.857亿元,同比下降18%[97][99] - 光伏及风电项目贡献净盈利约港币8339.8万元,同比下降24%[97][98] 业务规模与项目 - 公司持有108个环保项目及累计承接环境修复项目27个[23][25] - 公司环保项目总数108个,总投资额约人民币289.08亿元[38][41] - 环境修复项目累计27个,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7.25亿元[38][41] - 新签约项目23个及补充协议5份,新增投资额约人民币57.02亿元[40][42] - 新增环境修复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13亿元[40][42] - 温岭危废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13.66亿元,分两期建设[44][45] - 新增危废及固废年处理能力96.5万吨[40][42] - 新增蒸汽供应年设计能力124.24万吨[40][42] - 新增生物质年处理能力12万吨[40][42] - 在建或执行中项目27个(含13个生物质项目/5个固废项目/9个环境修复项目)[46][47] - 公司拥有4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发电设计容量1002兆瓦,年生物质处理设计能力808.98万吨[71] - 公司拥有4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49.47亿元,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达1,002兆瓦[73] - 生物质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8,089,800吨,生活垃圾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日8,850吨[73] - 公司拥有51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25.66亿元,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2,229,400吨[80][81] - 环境修复业务在执行项目9个,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3.34亿元[90][92] - 新增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5个危废及固废处理项目和7个环境修复项目[193] 运营数据 - 生物质综合利用运营项目32个,上网电量及蒸汽供应量分别较2018年增长50%及125%[23][25] - 公司危废及固废处置运营及完工项目20个,危险废弃物处置量较2018年增加45%[23][25]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实际上网电量约3,826,504兆瓦时,较2018年增长50%[74][76][77] - 生物质原材料处理量约4,635,939吨,较2018年增长47%;生活垃圾处理量约1,439,893吨,增长63%[74][76][77] - 蒸汽供应量约818,804吨,较2018年大幅增长125%[74][76][77] - 危废及固废无害化处置量约184,248吨,较2018年增长45%[82][84] - 危废及固废无害化处理量达184,248吨,同比增长45%[85] - 光伏及风电项目上网电量268,675兆瓦时,同比下降15%[97][98][99] - 公司年处理垃圾渗滤液30.11万立方米,化学需氧量(COD)总削减量达9728.4吨[99] - 公司提供绿色电力约4,095,179兆瓦时,可供3,412,649个家庭一年使用[100] - 公司节约标煤1,638,07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83,615吨[100] - 公司减少森林树木砍伐532,373,293株[100] - 公司处理垃圾发电厂及危废填埋场渗滤液301,095.5立方米[100] - 公司去除化学需氧量(COD) 9,728.4吨[100] - 凤阳项目处理农林废弃物30.56万吨和生活垃圾15.28万吨[194] - 凤阳项目提供绿色上网电力2.64亿千瓦时并节约标煤14.86万吨[194] 财务与资本状况 - 资产总额为262.58亿港元,同比增长41%[7] - 负债总额为156.71亿港元,同比增长71%[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103.46亿港元,同比增长11%[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8.97亿港元,同比增长28%[7] - 资产负债比率为59.7%,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7] - 资产总额自2016年以来复合年增长率为52.1%[8]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港币262.58亿港元,较2018年增长41.2%[114][116] - 公司净负债率为59.7%,较2018年上升10.4个百分点[114][116]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港币28.97亿港元,较2018年增加港币6.37亿港元[115][117] - 应收账款中国家补贴资金约人民币18亿元,涉及12个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109][110] - 未偿还借贷总额约港币110.95亿港元,较2018年增加港币50.88亿港元[118] - 银行授信额度达港币174.24亿港元,其中未使用额度为港币63.29亿港元[118] - 每股净资产港币5.01元,较2018年增长11%[114][116] - 流动比率148.7%,较2018年下降5.9个百分点[114][116] - 公司未偿还贷款总额约110.95亿港元,较2018年底增加50.88亿港元(增幅84.7%)[120] - 有抵押计息借贷约64.73亿港元(2018年:40.27亿港元)[120] - 无抵押计息借贷约46.22亿港元(2018年:19.80亿港元)[120] - 人民币贷款占比71%,其余为港元贷款,均为浮动利率[120] - 银行融资额度约174.24亿港元,其中未动用额度约63.29亿港元[120] - 已抵押资产账面净值总额约141.94亿港元(2018年:75.98亿港元)[124][126] - 未付采购承担约19.34亿港元(2018年:15.78亿港元)[127][132] - 资本承担约3314.8万港元(2018年:5621.6万港元)[127][13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境内14个省份及自治区以及德国[1][3] - 公司于2017年5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1257[1][3] - 公司专注于生物质综合利用危废及固废处置环境修复光伏发电及风电业务[1][3]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2][3]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5][6]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等多家金融机构[5]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香港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6] - 公司网站为www.ebgreentech.com[6] - 公司总部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夏悫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36楼3602室[5]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5]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14个省份及自治区[23][25] 项目进展与投资 - 公司完成并投运山东威海生物质热电联供项目及湖北钟祥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18] - 公司完成并投运河南社旗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及湖北沙洋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18] - 公司签署浙江温岭危废综合处置项目,涉及投资约人民币13.66亿元[19] - 公司在建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3个,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246兆瓦,设计生物质处理能力约每年187万吨[74][76] - 2020年1月中标吴江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合同金额人民币3769万元[111][112] 政府支持与补贴 - 公司获专项补贴资金人民币1.62亿元[23][25] - 公司2019年获政府补贴约人民币1.62亿元及增值税退税约人民币5615万元[66][67] - 公司对林业残留物占比接近80%的项目持续优化燃料结构以争取达到80%增值税退税门槛[166][169]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8.0港仙,较2018年6.5港仙有所增加[67][68] 技术与研发 - 持有授权专利105项(含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48][49] - 集团持有发明专利增至3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73项[193] 管理与人力资源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超过3,000名[151] - 2019年总员工成本约为5.90478亿港元,较2018年的4.4623亿港元增长32.3%[151] - 公司组建了144人的公众开放团队[57][59] - 公司派遣19名优秀员工完成第九期清华大学高管研修班[148] - 公司每月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审议项目投资及运营情况[144] - 公司新增技术管理部以强化业务技术支撑[143] - 公司开展"四比活动"聚焦节支增效、能耗下降和成本控制[144] - 公司实施风险管理培训提升管理人员风险防控能力[148] - 公司修订多项管理制度包括《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规定》和《市场拓展管理及考核奖励办法》[150] - 公司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持续引进人才[147] - 公司组织内部讲师队伍建设提升员工技能水平[148] - 后备干部数量较2018年增加44.9%[191] - 培训活动覆盖53名管理人员包括后备干部和项目公司总经理[191] - 开展季度项目安全检查并督促整改[191] - 修订雇佣政策以完善体系并保障员工权益[191] 风险管理与合规 - 公司面临环保政策变动风险,包括国家补贴减少,需通过市场化收费弥补[155][156] - 公司积极拓展固废处理项目以加快现金流回收,规避补贴延迟风险[155][156] - 公司新增土壤修复和金属废液回收等新项目以推动未来发展[155][156] - 公司定期(每月/每季度)及不定期进行环境检查,确保排放达标[157][158] - 公司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以转移部分环境风险[157][158] - 公司通过运行数据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运营数据,确保合规[157][158] - 公司在工程合同中明确进度要求及罚则,严格管控施工节点[159][160] - 公司要求承包商购买意外保险、财产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以转移风险[159][160] - 公司制定应收账款催收计划,通过电话、传真或上门等方式加强催收[162] - 公司通过调整业务比例、开发新业务及合理商业模式减少应收账款风险[162] - 公司制定并发布《安全环境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19项环境管理标准[171][173] - 公司加强高风险作业区域安全管控包括生物质料场和危废暂存库[171][173] - 公司开展季度性及重大节日前环境合规性审查实现分级安全风险控制[171][173] - 公司开发完成环境信息系统强化污染物排放实时监管[171][173] - 公司制定《供应商行为准则》规范供应链环境与社会行为标准[190] - 2019年未发现任何违反环境及社会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事件[190] - 2019年8月为全体员工提供合同法律风险培训以提升风险防范意识[190] 公众参与与社会责任 - 2019年正式开放项目16个[57][59] - 公众开放活动累计开展555次[57][59] - 公众开放活动共接待8,545人次[57][59] - 公众开放活动满意度达100%[57][59] - 公司发布10项管理标准包括公众访问管理标准和应急预案模板[50][51] - 组织两轮环境管理合规性审查[50][51] - 制定并颁布风险管理制度[52][54] - 获得香港品质保证局绿色金融认证计划预发行阶段认证[53][55] - 协助财政部开展生物质发电补贴问题研究并编制补贴政策总体方案[56][58]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为当地社区直接或间接提供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195] - 生物质项目为当地农民创收约人民币15.64亿元[195] - 灌云项目通过收购生物质废物为贫困家庭提供较高价格收入[195] - 16个运营项目开展公众开放活动以提高环保意识[195] 项目荣誉与认证 - 公司项目获得节水企业称号包括汉山/滁州/定远生物质直燃项目[175] - 贵溪生物质直燃项目获评2018年江西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75] - 萧县一体化项目获评2018年职业健康管理示范企业[175] - 如皋生物质直燃项目获2018年南通市及如皋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75] - 盐城危废填埋项目获2018年盐城市沿海化工园区生态先进企业[175] - 含山、滁州、定远生物质直燃发电及萧县、怀远一体化项目获安徽省节水型企业称号[176] - 贵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获2018年度江西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76] - 砀山、萧县一体化垃圾发电项目获安徽省生活垃圾焚烧厂无害化AA级评级[176] - 萧县一体化项目获2018年度萧县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奖[176] - 社旗一体化项目获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绿色发展示范企业称号[176] - 如皋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获2018年度南通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及如皋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176] - 盐城危废填埋项目获2018年度盐城市滨海化工园区生态环境工作先进企业称号[176] 未来战略与展望 - 公司危废及固废处置业务将提升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103] - 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将全面转向热电联供和高附加值业务[103] - 公司环境修复业务将探讨新发展模式[103] - 公司科研投入将增加以加强前沿技术研究[104][106] - 公司大部分项目已恢复正常运营,疫情影响可控[107] 融资与合作 - 获得中国银行400亿元人民币战略授信额度(需签署正式协议)[119] - 中国银行提供三年内40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121]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三年内50亿元人民币金融合作[123] 会计处理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45个运营项目和24个在建项目[139] - 34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和7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按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入账[139] - 2019年无形资产项下建造收益为36.61亿港元(3,661,081千元)[141] - 2019年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项下建造收益为12.59亿港元(1,258,678千元)[141] - 2019年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总建造收益达49.20亿港元(4,919,759千元)[141] - 2018年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总建造收益为41.27亿港元(4,127,440千元)[141] - 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的生物质部分建造合约计入无形资产[139] - 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的垃圾发电部分建造合约计入服务特许经营权资产[139] - 建造阶段支付款项根据项目类型分别计入经营活动或投资活动现金流量[136][138] - 运营阶段服务费收入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