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评级与债券 - 公司主体和债券信用等级均为AA+,评级展望稳定[5] - 债券发行规模11.05亿元,期限6年,用于多项目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6] 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总资产173.06亿元,2024年营收247.10亿元、净利润22.11亿元[6] - 2024年末债务规模21.05亿元,总债务/总资本为18.71%,资产负债率44.92%[6] - 2022 - 2025年3月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超50亿元[14] - 2024年末近三成资产为货币资金及理财产品,规模较大[14] - 2024年末持有的理财产品规模超40亿元,曾有1.03亿元信托到期未兑付[14]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股本为5.31亿元,控股股东阳萌及共同实际控制人贺丽直接持有47.46%股权,间接持有0.99%股权[17]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级子公司共21家[23] 项目投资 - 便携及户用储能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4,804.61万元,募集资金使用规模20,104.00万元,占比81.05%[24] - 新一代智能硬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7,055.08万元,募集资金使用规模20,554.00万元,占比75.97%[24] - 仓储智能化升级项目总投资14,699.00万元,募集资金使用规模13,998.00万元,占比95.23%[24] - 全链路数字化运营中心项目总投资23,827.08万元,募集资金使用规模22,726.00万元,占比95.38%[24] - 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使用规模33,100.00万元[24] 行业数据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4%,全球传统PC出货量同比上升1%[32] - 2025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量将达到9.2GW,同比增长约9.5%[33] -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对美国出口占34.2%[36] 产品营收 - 2024 - 2022年公司充电储能类营收分别为126.67亿元、86.04亿元、68.76亿元,占比分别为51.26%、49.14%、48.25%,毛利率分别为41.46%、42.26%、41.86%[42] - 2024 - 2022年公司智能创新类营收分别为63.36亿元、45.41亿元、38.25亿元,占比分别为25.64%、25.94%、26.84%,毛利率分别为46.68%、46.50%、36.77%[42] - 2024 - 2022年公司智能影音类营收分别为56.92亿元、42.85亿元、33.88亿元,占比分别为23.04%、24.48%、23.78%,毛利率分别为45.50%、43.52%、35.71%[42] - 2022 - 2024年充电储能类、智能创新类和智能影音类产品平均销售单价4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09%、23.64%和50.32%[49] - 公司充电类产品中的充电头、充电宝、数据线,智能影音类中的TWS耳机、头戴式耳机,智能创新产品中的智能安防设备均为年营收贡献超10亿元的产品[48] - 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在可比企业中位居前列,销售毛利率为43.67%[42][46] 其他数据 - 2024年充电线、扫地机器人、覆耳式耳机采销率分别为97.41%、94.90%、91.81%[51] - 近年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至9.25%,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取得250项发明专利,研发人员占比达53.08%[51] - 2025年1 - 3月研发费用为5.54亿元,2024年为21.08亿元,2023年为14.14亿元,2022年为10.80亿元[54] - 2024年线下渠道占比为28.77%,线下毛利率较线上约低11.57个百分点,亚马逊近年营收占比均超50%[58] - 2024年北美、欧洲、日本市场营收占比合计达84.99%,其中北美占比48.08%[61] - 2024年公司境外采购占比为14.02%,较2022年末的12.77%有所提升[61] - 2025年3月末公司存货规模达41.7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9.41亿元[61] - 2024年末公司持有63.88亿元外汇合约,2024年已交割外汇远期合约及被套期项目合计收益2.22亿元,未交割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105.98万元[62] - 2022 - 2024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占比分别为37.19%、33.69%和33.79%[63] - 2024年采购成本109.10亿元,增幅38.05%;2023年采购成本79.03亿元,增幅9.45%;2022年采购成本72.20亿元,增幅12.73%[64] - 2024年营业收入增幅41.14%,2023年为22.85%,2022年为13.33%[64] - 2025年3月末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24.12%,2024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4亿元[64] - 2022 - 2024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66、4.76和4.71[64] - 2024年运输成本30.09亿元,2023年为19.83亿元,2022年为15.11亿元[67] - 2024年仓储及租赁费1.29亿元,2023年为0.87亿元,2022年为0.48亿元[67] - 公司产权比率自2022年末的45.91%增长至2025年3月末的80.69%[68] - 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4.42天[72] - 公司计划出资15.42亿元在深圳购买房产用于相关项目建设[74] - 2025年3月公司资产总计173.06亿元,流动资产合计128.96亿元占比74.52%,非流动资产合计44.09亿元占比25.48%[76] - 2024年末公司总债务规模为21.05亿元,由72.23%的银行借款和27.77%的经营性债务构成,长短期债务占比分别为53.08%和46.92%[82] - 2022 - 2025年3月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累计净流入53.12亿元,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2.88亿元[86][88] - 2023年公司海运成本、单位采购成本下滑且推出高价新产品,盈利水平提升;2024年销售单价涨幅更高,盈利能力继续增长;2025年中美关税战或使运营成本上行[79] - 2024年末公司账面价值2.05亿元货币资金受限,占总资产比重为1.23%,货币资金中存放在第三方结算平台和境外款项分别为0.96亿元和17.88亿元,支取有风险[78] - 2025年3月公司负债合计77.28亿元,流动负债合计60.48亿元占比78.26%,非流动负债合计16.80亿元占比21.74%[83] - 2022 - 2024年公司EBITDA利润率分别为8.40%、11.23%、9.89%,总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3.76%、16.06%、16.17%[8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拟建项目计划总投资90385.77万元,剔除可转债募集资金后,公司尚需自有资金出资1.30亿元[87] - 2025年3月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4.66%,2024年为44.92%,2023年为36.12%,2022年为31.46%[88] - 2024年公司FFO为12.69亿元,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88.07,总债务/总资本为18.71%[88] - 2025年3月末,公司人民币银行融资授信总额36.39亿元,未使用额度18.29亿元;美元授信总额2.2亿美元,未使用额度1.14亿美元[90] - 2025年3月,公司货币资金23.06亿元,营业收入59.93亿元,净利润5.24亿元[100] - 2024年,公司EBITDA为24.45亿元,FFO为12.69亿元,净债务为 - 37.46亿元[100] - 2025年3月销售毛利率为43.28%,2024年为43.67%,2023年为43.54%,2022年为38.73%[100] - 2025年3月资产负债率为44.66%,2024年为44.92%,2023年为36.12%,2022年为31.46%[100] - 2024年净债务/EBITDA为 - 1.53,2023年为 - 1.45,2022年为 - 2.03[100] - 2024年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88.07,2023年为73.70,2022年为97.26[100] - 2024年总债务/总资本为18.71%,2023年为14.74%,2022年为13.01%[100] - 2025年3月速动比率为1.44,2024年为1.55,2023年为1.98,2022年为2.58[100] - 2024年现金短期债务比为5.78,2023年为6.43,2022年为10.17[100] 子公司情况 - 深圳海翼智新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直接持股82%,间接持股1.02%[104] - 深圳海翼翱翔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持股比例100%[104] - Anker Holding Limited注册资本5万美元,持股比例100%[104] - 湖南安克智瑞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持股比例100%[104] - 湖南安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1700万元,持股比例100%[104] - 深圳市安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持股比例60%[104] - 安克创新商务服务(海南)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持股比例100%[104] - 深圳市马赫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持股比例60%[104] - 深圳市悠飞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持股比例60%[104] - 深圳市海翼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持股比例100%[104]
安克创新(300866)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