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管理规定 - 公司对外担保统一管理,非经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不得担保[3] - 为他人担保要求对方提供反担保,控股子公司等其他股东原则上按出资比例提供同等担保或反担保[7,8] - 对外担保以发生额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计算[9] 股东会审议情形 - 单笔担保额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需经股东会审议[8] - 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担保总额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后提供担保需经股东会审议[8] - 为资产负债率超70%的担保对象提供担保需经股东会审议[8] - 连续十二个月内担保金额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且绝对金额超5000万元需经股东会审议,且应经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2/3以上通过[8,9] - 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担保总额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后提供担保需经股东会审议[9] - 连续十二个月内担保金额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需经股东会审议[9] - 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需经股东会审议,该股东不得参与表决,由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半数以上通过[9] 担保流程与监督 - 受理担保申请后调查被担保人资信并评估风险,法务部门复核资料合规性[14] - 董事会审核担保申请应审慎控制风险,必要时聘请外部机构评估[15] - 独立董事审议担保事项应发表独立意见,必要时核查担保情况[21] - 董事会对担保事项决议时,利害关系董事应回避表决[22] - 对外担保须书面形式,合同应具备法定内容[23] - 持有50%以上权益子公司对外担保,须经两级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17] - 财务中心负责对外担保管理,担保期内跟踪监督被担保企业[19] - 担保期提前2个月(半年担保期提前1个月)通知被担保企业清偿债务[20] 违约处理与披露 - 被担保人违约或丧失偿债能力,公司应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并追偿[32] - 按规定履行对外担保信息披露义务[23] - 对外担保需在指定媒体披露担保总额、子公司担保总额及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比例等[24] - 已披露担保事项,被担保人到期15个交易日未还款等情形需及时披露[24] - 参与对外担保部门和责任人需向董事会秘书通报情况并提供资料[24] 保密与责任 - 在担保信息未公开前控制知情范围,知悉人员有保密义务[24] - 董事会视情况给予有过错的责任人相应处分[26]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擅自越权签订担保合同应追究责任[26] - 相关部门及人员擅自担保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26] - 相关部门及人员怠于履职造成损失,视情节给予经济处罚或处分[26] - 相关部门及人员擅自承担法律规定无须承担的责任,公司给予处分并要求赔偿[26] 制度实施 - 本制度自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修改亦同[29]
顶固集创(300749) -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