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总结 - 2024年度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为5,078,804,634.19元[9]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合计238.64亿元,2023年末为292.87亿元[23]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合计27.77亿元,2023年末为28.84亿元[23]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495.52亿元,2023年末为414.30亿元[23] - 2024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35.96亿元,2023年末为14.71亿元[23] - 2024年末负债合计313.63亿元,2023年末为303.14亿元[23] - 2024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420.52亿元,2023年末为404.03亿元[23]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为50.79亿元,2023年度为48.42亿元,同比增长4.89%[27] - 2024年度营业总成本为51.36亿元,2023年度为47.64亿元,同比增长7.80%[27] - 2024年度净利润为2.01亿元,2023年度为2.00亿元,同比增长0.51%[27] - 2024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38.92亿元,2023年度为39.86亿元,同比下降2.35%[29] - 2024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38.76亿元,2023年度为34.36亿元,同比增长12.80%[29] -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5亿元,2023年度为5.50亿元,同比下降97.27%[29] - 2024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21亿元,2023年度为 -4.28亿元,同比减少71.79%[29] - 2024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0亿元,2023年度为 -0.48亿元,同比增加808.33%[29] - 2024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42亿元,2023年度为0.81亿元,同比增长200.00%[29] - 2024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611元/股,2023年度为0.2443元/股,同比增长7.29%[27]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601,006,282.74元,较2023年度的1,611,121,696.79元下降0.63%[34] - 2024年度公司营业利润为587,791,675.27元,较2023年度的338,927,226.78元增长73.43%[34] - 2024年度公司利润总额为589,240,115.59元,较2023年度的337,716,907.05元增长74.48%[34] - 2024年度公司净利润为583,151,371.21元,较2023年度的328,567,038.87元增长77.48%[34] - 2024年度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3,384,911.57元,较2023年度的2,361,153.11元增长43.36%[34] - 2024年度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586,536,282.78元,较2023年度的330,928,191.98元增长77.24%[34] - 202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6.288972982亿元,2023年为7.455025181亿元[3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8.9358123741亿元,2023年为7.5421888949亿元[3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5.079370183亿元,2023年为10.4667642501亿元[3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564421911亿元,2023年为 - 2.9245753552亿元[36]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6746563233亿元,2023年为21.976031623亿元[36]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3380388963亿元,2023年为18.5908489314亿元[36]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663382573亿元,2023年为3.3851826916亿元[36]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4013832亿元,2023年为0.3亿元[36]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3996327827亿元,2023年为0.03560541128亿元[36] - 2024年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3.8011806亿元,2024年较年初增加5.41210957亿元[38] 股本变动 - 2024年股本较上年减少696,000元,为13,278,001元[30] - 2024年资本公积较上年增加2,554,218.1元,达933,227,715.0元[30] - 2024年库存股较上年增加6,306,428.4元,为474,513.60元[30] - 2024年其他综合收益较上年增加1,067,123.2元,为42,809,968元[30] - 2024年未分配利润较上年增加8,108,041.6元,为116,923,309.23元[30] - 2023年股本较上年减少6,895,545元,为13,974,001元[31] - 2023年资本公积较上年增加1,539,536.8元,为930,673,496.87元[31] - 2023年库存股较上年增加4,770,257.39元,为6,780,942.09元[31] - 2023年其他综合收益较上年增加12,929,985.3元,为53,877,091.93元[31] - 2023年未分配利润较上年增加8,465,408.7元,为128,815,267.60元[31] - 2024年公司决定对696,000股限制性股票进行回购注销,2025年1月9日完成229,900股限制性股票注销[45][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813,278,001元[47] 财务处理规则 - 重要单项计提坏账准备、本期重要应收款项核销、重要债权投资单项金额标准为500万以上[57] - 重要在建工程单项金额标准为5000万以上[57] - 重要非全资子公司判定标准为其收入金额占公司总收入金额比例≥10%[57] - 重要联营企业判定标准为资产总额/收入总额/利润总额超过集团的15%[57]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资产和负债按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报账面价值计量[59]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被购买方资产和负债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量[61] - 企业合并中介及管理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权益或债务性证券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63] -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括子公司和结构化主体[64]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编制报表视同合并后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控制时点起一直存在[68]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编制资产负债表不调整期初数[69]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按合并后应享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确定长投初始成本,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等[76]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按原长投账面价值加新增投资成本确定初始成本[77] - 公司处置对子公司长投但未丧失控制权,处置价款与对应子公司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等[79] - 一次交易处置对子公司长投且丧失控制权,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入投资收益[80] - 多次交易分步处置且非“一揽子交易”,个别报表处置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合并报表按未丧失控制权规定处理[81] - 多次交易分步处置且属“一揽子交易”,个别报表先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丧失控制权时转入当期损益[82] - 因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等[86] - 现金等价物指期限短(一般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等的投资[87]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88]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90]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处理因类别而异[98]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三类计量[97]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实际利率法后续计量,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9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10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01]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负债、以摊余成本计量三类[10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初始确认后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103] - 贷款承诺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财务担保合同负债按特定规则后续计量[104]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105] -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部分金融工具确认损失准备[108] - 国内非工程客户应收账款账龄1年以内、1至2年、2至3年、3年以上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1%、17%、60%、100%[117] - 国内工程客户应收账款账龄1年以内、1至2年、2至3年、3年以上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4%、15%、30%、100%[118] - 国外客户应收账款账龄1年以内、1至2年、2至3年、3年以上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2%、23%、56%、100%[118] - 合并范围内关联方应收账款账龄1年以内、1至2年、2至3年、3年以上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均为0%[118] - 公司按金融工具信用风险阶段计量损失准备,一、二阶段及低信用风险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第三阶段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10]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10] - 公司通过比较金融工具预计存续期内违约概率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120] - 通常逾期超过30日,公司确定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121] -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增减额计入当期损益[123] - 若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收回,公司直接减记账面余额[125]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将所转移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因转移收到对价等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29]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按相对公允价值分摊账面价值,并将相关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30] - 既未转移也未保留风险报酬且未放弃控制时,按继续涉入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和负债[131] - 保留几乎所有风险报酬时,继续确认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将收到对价确认为金融负债[132]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满足特定条件时,以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列示[133] - 公司以主要市场价格计量公允价值,无主要市场时以最有利市场价格计量[136] - 公司采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137] - 公司将公允价值计量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优先使用第一层次[140] - 公司存货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采用永续盘存制[142][143] - 公司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满足条件时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资产[151] - 当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含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155]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等方式作为合并对价,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56]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57]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购买日付出资产等的公允价值确定为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157] - 公司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159] -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追加或收回投资时调整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160] -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成本[1,61] - 投资性房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166][167][168] - 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按取得时成本初始计量,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169] - 固定资产确认需同时满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172][173] - 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10 - 20年,残值率20%,年折旧率9.50% - 4.75%;生产、运输、办公设备折旧年限5 - 10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19.00% - 9.50%[175]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生产中,非正常中断连续超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18
日出东方(603366) - 容诚审字[2025]215Z0180号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