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辉环材(300834) -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星辉环材星辉环材(SZ:300834)2025-04-28 11:03

业绩总结 - 2024年总资产387,689.17万元,净资产296,295.44万元,营业收入169,417.84万元,归母净利润9,720.89万元[38] - 近三年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金额53163.27万元[69] - 2021 - 2023年每股现金分红分别为22.00元、3.50元、2.00元[70] - 2021 - 2023年派现总额(含税)分别为42616.72万元、6779.93万元、3766.62万元[70] - 2021 - 2023年股利支付率分别为145.92%、48.42%、47.01%[70] 用户数据 - 无 未来展望 - 2025年公司将结合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创造价值回报[174] - 公司战略规划是以聚苯乙烯产业为基础拓展至其他合成树脂领域[3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与汕头大学合作研究超细粉体改性聚苯乙烯树脂[106] - 公司与汕头大学合作进行共聚工艺开发研究[107] - 公司与中山大学、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年产4.5万吨规模连续本体法生产线原位聚合生产改性聚苯乙烯树脂一步法新技术[10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 其他新策略 - 公司构建ESG管理架构,由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指导可持续发展工作[47] - 公司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多渠道加强与投资者交流,设置日常投资者热线电话[72] 生产能力 - 公司具备年产35万吨聚苯乙烯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29][169] 公司治理 - 2024年股东大会会议1次,董事会会议5次,监事会会议5次,专门委员会会议7次[39]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股东大会1次,审议通过议案14项[59] - 报告期内董事会召开5次,通过决议24项,董事出席率100%;专门委员会召开7次,审议通过议案39项,委员出席率100%[61] - 报告期内监事会召开5次,通过决议16项,监事出席率100%[63][64] - 报告期内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税前报酬共计335.82万元[65] - 报告期内公司修订、制定公司治理制度共16项[66] 人员情况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43人,持有专利数量27项[41] - 2024年员工培训总人数191人次,员工体检覆盖率91.62%,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100%[41] - 公司员工总数191人,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覆盖率均为100%[132] - 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80人、销售人员18人、技术人员73人、行政人员20人[133] - 员工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53人、大专53人、大专以下85人[133] 安全与福利 - 2024年安全应急演练5次,安全生产投入728.80万元,福利支出162.76万元,纳税总额2,596.39万元[41] 环保情况 - 2024年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率达100%[84] - 2024年环境设施完好率、投运率达100%[84] - 2024年厂界噪声达标率达100%[84] - 2024年环保培训次数为5次,参加人数为106人次,时长为6小时[87] - 苯乙烯罐排气用冷冻水换热回收,回收率达95%以上,食堂油烟采用处理效率大于75%的油烟净化机处理[91] - 2024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0.019吨/年,占额定排放总量比例0.89%;氨氮排放总量0.013吨/年,占比4.6%;总氮排放总量0.053吨/年,占比0.27%;非甲烷总烃排放总量1.688吨/年,占比6.89%;颗粒物排放总量0.289吨/年,占比3.54%[92] - 2024年节约天然气20.29万m³,折算标煤269.89吨[95] - 2024年用水量4.84万吨,折标准煤4.15吨;用电量1730.89万千瓦时,折标准煤2127.26吨;天然气用量164.74万立方米,折标准煤2191.09吨;柴油用量4.58吨,折标准煤6.68吨;折标准煤总额4329.18吨[98] - 公司营业收入169417.84万元,平均能耗0.026吨标准煤/万元,我国单位GDP能耗0.532吨标准煤/万元,公司平均能耗与我国单位GDP能耗之比为4.80%[98] 产品情况 - 公司产品包括HIPS和GPPS两大类,主要产品HIPS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109] - 公司产品高抗冲型聚苯乙烯树脂、高透明型聚苯乙烯树脂获评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29] - 公司开创的生产HIPS的核心技术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0]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27项专利,另有2项发明专利实审中[113] - 公司产品投诉回复率100%,国家质量监督机构产品抽检合格率≥98%[120] 采购模式 - 苯乙烯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约为90%,采取长期合约与现货采购结合模式[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