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 - 期末货币资金为181,988,620.27元,上期期末为259,367,342.05元[5] - 期末应收账款为170,142,354.67元,上期期末为180,279,536.01元[5] - 期末存货为370,507,062.24元,上期期末为308,650,961.35元[5] - 期末流动资产合计为892,606,972.51元,上期期末为908,770,602.88元[5] - 期末固定资产为703,716,960.90元,上期期末为641,138,268.43元[5] - 期末短期借款为1,338,285.00元,上期期末为9,010,175.00元[7] - 期末应付账款为160,987,477.39元,上期期末为170,018,233.53元[7] - 期末流动负债合计为420,960,065.64元,上期期末为337,698,465.29元[7] - 期末长期借款为8,500,000.00元,上期期末为99,000,000.00元[7] - 期末负债合计为497,820,191.14元,上期期末为453,093,873.60元[7] - 营业总收入本期为399,770,522.35元,上期为292,629,410.03元[9] - 净利润本期为 - 30,870,925.41元,上期为17,619,529.80元[9]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 - 0.16元,上期为0.10元[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6,887,066.58元,上期为57,723,423.09元[1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74,804,665.65元,上期为 - 125,589,821.64元[1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5,349,007.55元,上期为67,444,674.64元[1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472,343,406.90元,上期为399,531,175.03元[1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351,969,076.92元,上期为213,864,091.35元[11]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本期为50,028,273.59元,上期为3,330,000.00元[1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180,879,919.27元,上期为257,222,643.95元[11] - 2023年末公司股本为84,015,879元,资本公积为652,369,540.74元,盈余公积为50,696,791.76元,未分配利润为351,808,909.67元,少数股东权益为27,785,632.48元,股东权益合计为266,676,753元[12] - 2023年末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26,934,265.98元,较上期期末余额221,824,584.55元减少[17] - 2023年末母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30,763,066.77元[17] - 2023年末母公司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26,083,135.34元,较上期期末余额22,484,830.37元增加[17] - 2023年末母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98,576,635.17元,较上期期末余额201,654,597.42元减少[17] - 2023年末母公司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9,350,105.30元,较上期期末余额35,255,789.09元减少[17] - 2023年末母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278,657,331.87元,较上期期末余额184,656,773.55元增加[17] - 2023年末母公司存货期末余额为267,892,411.86元,较上期期末余额259,193,299.59元增加[17] - 2023年末母公司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97,970,354.00元,较上期期末余额207,297,902.16元减少[17] - 2023年末母公司资产总计为1,630,010,332.93元,较上期期末余额1,614,148,863.74元增加[17] - 公司期末流动负债合计318,333,728.96元,上期期末为254,069,955.86元[19] - 公司期末非流动负债合计20,250,859.84元,上期期末为100,215,910.33元[19] - 公司期末负债合计338,584,588.80元,上期期末为354,285,866.19元[19] - 公司期末股东权益合计1,291,425,744.13元,上期期末为1,259,862,997.55元[19] - 公司本期营业收入378,024,517.08元,上期为362,282,260.44元[21] - 公司本期营业成本256,974,403.85元,上期为248,197,441.09元[21] - 公司本期营业利润42,453,632.96元,上期为45,549,824.37元[21] - 公司本期利润总额42,698,418.52元,上期为45,665,250.66元[21] - 公司本期净利润37,787,970.19元,上期为41,493,680.27元[21]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37,787,970.19元,上期为41,493,680.27元[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451,709,454.37元,上期为407,378,566.27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381,824,243.08元,上期为322,001,002.12元[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69,885,211.29元,上期为85,377,564.15元[2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41,269,031.33元,上期为50,117,027.64元[2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180,792,495.76元,上期为201,391,375.11元[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39,523,464.43元,上期为 - 151,274,347.47元[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1,067,660.00元,上期为137,400,000.00元[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35,283,728.33元,上期为67,035,295.51元[2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24,216,068.33元,上期为70,364,704.49元[23] - 股东权益合计本期为291,425,744.13元,上期为259,862,997.55元[24] - 2023年度销售收入金额为399,770,522.35元[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1年6月设立,设立时股本总额为3,600.00万元[40]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18,401.5879万股,注册资本为18,401.5879万元[40] - 公司本期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10户,较上期增加1户[42] 会计政策 - 财务报表于2024年4月25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报出[43] - 公司以12个月作为一个营业周期[50] - 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51] - 重要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标准为单项计提金额占坏账准备总额10%以上且大于1000万元[52] - 重要应收款项坏账准备收回或转回标准为单项收回或转回金额占应收款项总额10%以上且大于1000万元[52] - 重要应收款项实际核销标准为单项核销金额占坏账准备总额10%以上且大于1000万元[52] - 重要应付账款标准为单项账龄超1年的应付账款占总额10%以上且大于1000万元[52]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资产和负债按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报表账面价值计量[55]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付出资产等按公允价值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57]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控制为基础,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61]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64]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65] - 为企业合并发生的中介等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易费用从权益中扣减[59] - 处置子公司或业务,其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66] - 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属于一揽子交易,丧失控制权前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丧失控制权时转入当期损益[67] - 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不属于一揽子交易,丧失控制权前按不丧失控制权政策处理,丧失控制权时按一般方法处理[67]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新取得投资与应享有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67] - 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68] - 公司将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69] -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库存现金和可随时支付存款确认为现金,符合四个条件的投资确认为现金等价物[71] - 外币业务初始确认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按即期汇率折算[72] - 公司根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75]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76]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列报为应收款项融资,其他此类金融资产列报为其他债权投资[78] -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出计入留存收益[79] - 不符合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80] - 初始确认时为消除或减少会计错配,可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80] - 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8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此类的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83] - 除特定情况外,公司将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84] - 金融资产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转移满足规定时终止确认[85] - 金融负债现时义务解除时终止确认,替换或修改合同条款按规定处理[86] - 回购金融负债一部分,按公允价值比例分配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86] - 公司对金融资产转移按保留风险和报酬程度分情形处理[87]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将两项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88]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且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按相对公允价值分摊账面价值并计差额入损益[89] -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负债以报价定公允价值,限售资产需扣除补偿[90] - 公司对部分金融资产和财务担保合同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减值处理[91] - 公司对部分合同资产、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按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91] - 已发生信用减值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仅确认预期信用损失累计变动[92]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92]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未减值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92] - 金融工具已发生信用减值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93] - 公司按单项和组合评估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考虑过去、当前及未来经济状况信息[97] - 公司按特定方法确定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方法反映无偏概率加权平均金额等因素[97][98] - 公司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收回时,直接减记其账面余额[99]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满足特定条件时,以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列示[100] - 公司对应收票据按不同组合确定预期信用损失,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承兑汇票计提方法不同[101] - 公司对应收账款按不同组合确定预期信用损失,账龄组合中1年以内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1 - 2年为10%,2 - 3年为30%,3 - 4年为50%,4 - 5年为80%,5年以上为100%[102] -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按到期期限分别列示为应收款项融资或其他债权投资[103] - 公司对其他应收款按不同组合确定预期信用损失[105] - 公司存货包括原材料等,发出时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106] - 公司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
国林科技:2023年年度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