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张江(01349)

搜索文档
复旦张江(0134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2 11: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8亿元,较上年同期5.23亿元减少21.94%[3][6]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47.31万元,较上年同期6843.75万元增长2.97%[6]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4367.81万元,较上年同期5490.54万元减少20.45%[6]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2764.95万元,上年同期为 - 1.09亿元[6] - 2024年6月30日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3.57亿元,较上年度末23.58亿元减少0.04%[6]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28.49亿元,较上年度末28.77亿元减少0.97%[5][6] - 基本每股收益0.07元/股,与上年同期持平[7] -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较上年同期0.05元/股减少20.00%[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9%,较上年同期增加0.01个百分点[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38.06%,较上年同期增加15.38个百分点[7]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54,592,537元,上年同期为117,953,593元,变化幅度31.06%[30]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737,612元,上年同期为637,260元,变化幅度15.75%[30] - 研发投入合计为155,330,149元,上年同期为118,590,853元,变化幅度30.98%[3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8.06%,上年同期为22.68%,增加15.38个百分点[30]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47%,上年同期为0.54%,减少0.07个百分点[30] - 营业收入本期数408,123,863元,上年同期数522,827,706元,变动比例 - 21.94%[64] - 营业成本本期数29,399,848元,上年同期数41,577,068元,变动比例 - 29.29%[64] - 销售费用本期数114,492,701元,上年同期数249,225,184元,变动比例 - 54.06%[64] - 管理费用本期数23,374,240元,上年同期数27,454,732元,变动比例 - 14.86%[64] - 研发费用本期数154,592,537元,上年同期数117,953,593元,变动比例31.06%[6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 5,522,836元,上年同期数59,158,213元,变动比例 - 109.34%[64] -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系与推广服务商上海辉正终止合作,里葆多®销售下降所致[6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22481006亿元,以人民币为主要持有货币单位[67] - 应收账款期末数为1.17527144亿元,占总资产4.13%,较上年期末变动 - 32.56%,主要因票据到期托收到账[66] - 预付款项期末数为0.20384336亿元,占总资产0.72%,较上年期末变动370.66%,因多项合同约定需提前支付的预付款增加[66] - 固定资产期末数为4.91649487亿元,占总资产17.26%,较上年期末变动115.17%,因泰州复旦张江Ⅱ期医药生产基地竣工,由在建工程转入[66] - 在建工程期末数为18.7189万元,占总资产0.01%,较上年期末变动 - 99.92%,变动原因同固定资产[6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银行借款、无资产抵押[68][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暂无重大投资或资本性支出计划[69] - 境外资产为人民币21,296,399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75%[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净值为人民币279,219千元,持有汉都医药权益约为人民币226,503千元,占集团总资产7.95%[76]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数为人民币24,239元,其中股票期初数15,126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113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 13,750,561元[78]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持有Kintara普通股股数为12,592股,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约为人民币24,239元[78] - 证券投资最初投资成本为1377.48万元,期末账面价值为2.4239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9113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 - 1375.0561万元[79] - 2024年6月30日合并流动资产合计18.6960693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69424886亿元[141] - 2024年6月30日合并非流动资产合计9.7908944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07262621亿元[141] - 2024年6月30日合并资产总计28.4869638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76687507亿元[141] - 2024年6月30日合并流动负债合计4.8129692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5018842亿元[142] - 2024年6月30日合并非流动负债合计0.997666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105297亿元[142] - 2024年6月30日合并负债合计4.9127358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8124139亿元[14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7.2360319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59946010亿元[14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0.4393365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69917943亿元[14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27.6753684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29863953亿元[14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4.2306838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0634658亿元[1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为408,123,863元,2023年同期为522,827,706元[145] - 2024年上半年合并营业利润为72,223,824元,2023年同期为63,282,369元[145] - 2024年上半年合并净利润为70,344,013元,2023年同期为68,604,771元[14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40,740,051元,2023年同期为466,212,239元[1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为37,165,160元,2023年同期为44,895,754元[1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36,864,504元,2023年同期为51,342,057元[148] - 2024年上半年合并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为140,741元,2023年同期为 - 107,588元[146]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7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146] - 2024年上半年合并财务收益净额为428,551元,2023年同期为1,676,234元[14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收益净额为186,872元,2023年同期为1,537,797元[148] 市场规模与疾病情况 - 预计2023 - 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3 - 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规模可达约1.9万亿美元[13] - 2016 - 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整体复合年增长率达3.70%,2020年规模2,214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498亿美元,2030年或达4,574亿美元[13] - 全世界约4.2亿皮肤病患者,中国约1.5亿,2021年中国医院接待皮肤病总诊疗人次925.59万左右,较2013年增加266.69万[14] - 2017 - 2021年中国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规模从3,004亿元增长至4,7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95%[14] - 肺癌等五种癌症占我国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的57.27%,我国每年约220万新发癌症病例,死亡160万人,近二十年发病率和死亡率以20%速度攀升[16] -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16] - 预计到2027年全球肿瘤支出将达3,700亿美元[16] 公司业务产品情况 - 公司主营收入源于医药产品销售收入,主要产品有皮肤科和抗肿瘤产品[19] - 艾拉®是全球首个针对尖锐湿疣的光动力药物,降低了治疗后复发率[19] - 复美达®是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有化合物结构稳定等优势[20] - 里葆多®是蒽环类药物更新换代产品,2018年销售额约26亿元,2023年超36亿元,六年累计增长38.46%[21] - 公司已产业化的主要产品有艾拉®、复美达®、里葆多®、昂内达®,分别于2007年、2017年、2009年、2021年上市销售[63] - 公司主要产品为光动力平台的艾拉®和复美达®、纳米技术平台的里葆多®[61] -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艾拉®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37%[61] - 2023年度里葆多®销售不及预期致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1] - 报告期内里葆多®单产品对集团贡献的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比下降45.83%[61] - 复美达®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36.17%[62] 公司技术平台情况 - 公司形成基因工程、光动力、纳米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21] - 公司向光动力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两个技术领域战略聚焦[21] - 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21] - 公司基因工程技术平台开发了多种类型产品并实现多项技术转让[22] - 未来公司将加强已进入临床的基因工程技术平台项目研究及注册[22] - 抗体偶联药物是公司基因工程技术平台重要研发方向[22] - 公司光动力药物主要为治疗尖锐湿疣的艾拉®和治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在研项目有美国II期临床试验和盐酸氨酮戊酸适应症扩展项目等[23] - 国内已上市光动力药物有血卟啉、盐酸氨酮戊酸、维替泊芬、海姆泊芬四个品种,公司上市产品覆盖其中两个品种[24] - 公司治疗肿瘤的里葆多®于2009年8月上市销售[25] 公司研发项目进展 - 2024年1月,公司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成人保乳手术辅助的乳腺癌手术可视化项目获I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8] - 2024年2月,公司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切除辅助的膀胱癌手术可视化项目获验证性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8] - 2024年3月,公司盐酸氨酮戊酸口服溶液用粉末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WHO分级III - IV级)术中辅助的脑胶质瘤手术可视化项目获验证性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于6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28] - 2024年5月,公司抗Trop2抗体偶联SN38药物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剂量递增研究和三阴性乳腺癌队列拓展之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结果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官网发表[28] - 2024年6月,公司用于治疗HER2低表达的抗Her2抗体偶联BB05药物乳腺癌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28] - 2024年7月,公司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抗DLL3抗体偶联药物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28] - 公司在光动力药物研发领域多个项目取得进展,如海姆泊芬完成美国II期临床研究开始IV期临床研究[37] - ADC药物研发领域多个项目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如抗Trop2抗体偶联SN38完成I期临床研究进行中[37] - 其他药物研发领域多个项目有不同进展,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通过国内一致性评价[38]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基本完成II期临床研究,将开展III期研究[45]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完成II期临床试验,将开展III期研究[46]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角化病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46] - 复美达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临床研究中心选定[49] - 公司第一个ADC药物是治疗肿瘤的注射用重组人鼠嵌合抗CD30单克隆抗体 - MCC - DM1偶联剂,为研发积累经验和技术[50] - 公司第二个ADC药物抗Trop2抗体偶联药物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针对三阴乳腺癌适应症人群已获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将尽快启动III期临床研究[50] - 公司基于BB05平台研发的抗Her2、抗Trop2抗体偶联药物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抗DLL3抗体偶联药物于2023年12月获I期临床试验批准,2024年7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51] - 针对早期帕金森病的卡左双多巴控释片项目
复旦张江(01349)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9 09:02
营收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减少21.94%[2]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7647109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89147552亿元下降明显[13] - 2023年度因里葆多®销售不及预期,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明显[10] 利润情况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4.74万元,同比减少73.29%[2]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 - 451.58万元,同比减少292.19%[2]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25.9878万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879.4123万元大幅减少[13]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86.32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金融资产收益等[3] - 净利润下降主因与推广服务商终止合作,主要产品里葆多销售收入下降[5]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6417.37万元,同比增加17.73%,占营业收入比例43.46%,增加14.64个百分点[2] - 2024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6361.691万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5412.3028万元有所增长[13] 资产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8.25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78%[2]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23.6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0.10%[2] - 2024年3月31日资产总计28.2534635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76687507亿元略有下降[11] - 2024年3月31日货币资金12.3339444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95895997亿元有所增加[11] 负债情况 - 2024年3月31日负债合计4.6449223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18124139亿元有所减少[12]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393.84万元,上年同期为 - 1.60亿元,因本期回款增加[5] - 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40,959,496元,2023年同期为159,320,010元[14] - 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938,388元,2023年同期为 - 160,260,214元[14] - 2024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807,572元,2023年同期为 - 235,735,353元[14] - 2024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669,076元,2023年同期为 - 5,251,044元[14] - 2024年第一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36,712元,2023年同期为 - 46,224元[14] - 2024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7,498,452元,2023年同期为 - 401,292,835元[14] - 2024年第一季度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95,895,997元,2023年同期为1,289,302,664元[14] - 2024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33,394,449元,2023年同期为888,009,829元[14]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0860户,其中A股20724户,H股136户[8] 里葆多销售策略调整 - 公司于2023年末向上海辉正发函,自2023年12月31日起解除里葆多®推广服务协议[10] - 公司正与上海辉正沟通终止合作后续事宜,已完成部分交接工作[10] - 公司调整里葆多®销售策略,筛选肿瘤产品专业CSO公司提供推广服务[10] 财务资料审计与公告 - 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第一季度财务资料未经审计[15] - 本第一季度业绩公告于2024年4月29日由公司董事会批准报出[15]
复旦张江(0134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08: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850,733千元,2022年为1,031,160千元[6] - 2023年除所得税前利润为97,528千元,2022年为132,294千元[6] - 2023年年度利润为108,450千元,2022年为137,272千元[6] - 2023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年度利润为108,627千元,2022年为137,997千元[6] - 2023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62,826千元,2022年为216,021千元[6] - 2023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年度利润的每股基本及摊薄收益为0.1051元,2022年为0.1340元[6] - 2023年总资产为2,876,688千元,总负债为518,124千元;2022年总资产为2,976,007千元,总负债为722,986千元[7] - 2023年股本及储备归属本公司股东为2,357,554千元,非控制性权益为1,010千元;2022年归属本公司股东为2,257,102千元,非控制性权益为 - 4,081千元[7] - 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50%,主要因里葆多®销售不及预期[25] - 2023年度集团营业收入约8.51亿元,2022年约10.31亿元,同比下降17.50%,均来自主营业务[36] - 2023年公司销售医疗及诊断产品收入为8.505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9.98%,较2022年下降17% [37] - 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为7062.8万元,占营业成本100%,较2022年下降,产品整体毛利率基本稳定 [38] -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为3.83591亿元,较2022年下降31%,占营业收入比例从54%降至45% [39] - 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为4286.1万元,较2022年下降4% [39] - 2023年公司研究开发费用为2.43763亿元,较2022年增加7%,研发投入总额为2.447亿元,较2022年增长5% [40] - 2023年公司财务收入约为370.4万元,较2022年减少 [42] - 2023年公司其他收益为2558万元,较2022年增长144% [43] - 2023年公司适用的相关税率及税收政策与2022年相比无变化,部分公司适用15%或16.5%税率 [44] - 2023年公司净利润约为1.0845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21%,净利率基本稳定 [45]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度利润约为1.08627亿元,较2022年下降21% [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净值为287,518千元,持有上海汉都权益约230,980千元,占集团总资产8%,报告期内投资损失约23,540千元[4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195,896千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289,303千元,两年负债比率均为0[5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948人,2022年12月31日为910人;2023年度员工成本238,468千元,2022年度为210,665千元[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累计使用4,441.56万元,结余18,558.44万元[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和收购泰州复旦张江少数股权项目累计使用金额分别为24,000.00万元和18,000.00万元[57] - 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96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58] - 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4830.75万元,账户余额为0元[58] - 2023年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率为66.80%,2022年为52.58%,2021年为33.77%[11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918,31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2,244千元[117] 公司人员变动 - 2023年5月30日新委任薛燕为执行董事,王海波、苏勇退任[4] - 2023年5月30日新委任王宏广、林兆荣、徐培龙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忠惠、林耀坚、许青、杨春宝退任[4] - 2023年5月30日,赵大君、薛燕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王海波、苏勇退任[120] - 2023年5月30日,沈波、余晓阳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20] - 2023年5月30日,王宏广、林兆荣、徐培龙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忠惠、林耀坚、许青、杨春宝退任[121] - 2023年5月30日,黄建获委任为监事主席,周爱国获新委任,王罗春、刘小龙、余岱青退任;5月29日,曲亚楠获新委任[1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高级管理人员中董事2人(2022年为3人),非董事5人(2022年为4人)[125] - 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退休离任,董事会聘任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层趋于年轻化[104]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目标是成为生物医药业界的创新者及领先者[9] - 公司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建立多个技术平台,有几十项药物开发项目持续推进[9] - 未来公司将战略性聚焦光动力技术领域和快速推进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研发及产业化[9] - 集团盈利模式为通过自主研发产品产业化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79] - 集团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编制生产计划[81] - 公司未涉足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模式[95] - 公司坚持在仿创和首创中寻求平衡发展,已上市产品和在研项目前景好且受政策影响小[96] - 公司形成基因工程、光动力、纳米、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并向光动力和抗体偶联药物领域聚焦[97] - 公司将加强已进入临床的基因工程技术平台项目研究及注册,争取实现基因药物产业化[98] - 公司光动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光动力药物是重要产品群之一[99] - 公司在国内脂质体药物无产业化应用背景下建立纳米技术平台[100] - 公司建立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开发新药和仿制药以缩短产业化项目周期[101] - 公司以学术推广为主要营销手段,形成成熟网络服务体系并探索新销售模式[102] - 公司遵循中国cGMP标准,参考美欧要求制定生产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103] - 公司建立质量文件管理体系、cGMP数据管理程序和质量风险管理流程[103] 创新研发领域业务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创新研发领域集中在光动力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等[10] - 公司是国际光动力药物开发的领先者,已开发和正在研发的药物适应症涉及多种疾病[11] - 公司光动力研发管线主要布局于光动力治疗(PDT)和光动力诊断(PDD)两个方向[11] - 在皮肤相关疾病光动力治疗方面,公司拓展已上市药物新适应症并开发新光敏化合物及配套医疗器械[11] - 公司关注光动力抗菌、光动力免疫等细分方向并开展早期研究,探索光敏剂理性设计及局部用药[11] - 公司开发的光动力诊断技术即术中分子影像(IMI)技术,报告期内提交3个光动力诊断项目的临床试验申请[12] - 公司除基于代谢差异开发IMI技术外,还积极布局基于肿瘤特异受体的靶向分子开发的IMI技术[12]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用于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已基本完成II期临床研究试验,将开展III期研究[13]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13]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用于治疗光角化病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13] - 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成人保乳手术中乳腺癌可视化的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15] - 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切除辅助的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15] - 盐酸氨酮戊酸口服溶液用粉末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中可视化的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15] - 抗Trop2抗体偶联药物项目已基本完成针对三阴乳腺癌的I期临床研究,并完成工艺放大研究和试生产[19] - 基于BB05平台研发的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项目于报告期内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开展I期临床研究[19] - 基于BB05平台研发的抗Trop2抗体偶联药物项目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3年4月获批,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19] - 基于BB05平台研发的抗DLL3抗体偶联药物项目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3年12月获批[19] - 针对早期帕金森病的卡左双多巴控释片项目II期临床研究完成,开展产业化工艺放大研究[21] -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项目的PCT专利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获得授权[21] - 奥贝胆酸项目完成生物等效性临床研究和确证性临床试验,将尽快申请生产注册,《第二批鼓励仿制药目录》包含奥贝胆酸片[22] - 海姆泊芬完成IV期临床研究,在美国开始II期临床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3] - 盐酸氨酮戊酸 -CIN II期临床研究入组结束,数据统计中,有国际领先的全新适应症[23] - 盐酸氨酮戊酸-痤疮完成II期临床研究,有国际领先的全新适应症[23] - 盐酸氨酮戊酸 -AK II期临床研究进行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3] - 抗CD30抗体偶联DM1 I期临床研究入组结束,数据统计中,有国际领先的全新化合物[24] - 抗Trop2抗体偶联SN38 I期临床研究进行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4]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通过国内一致性评价,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4] -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完成II期临床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4] - FZJ - 003口服 - AD开始II期临床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4] - 2023年1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抗Her2抗体偶联BB05药物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34] - 2023年1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抗Trop2抗体偶联BB05药物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8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34] - 2023年10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抗DLL3抗体偶联BB05药物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12月获I期临床试验批件[34] - 2023年11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34] 市场及行业数据 - 中国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约42万例,居全球首位[15]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约占膀胱癌的75%[15] - 鲜红斑痣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0.3% - 0.4%[16] - 65%以上鲜红斑痣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张,40岁以前出现增厚或发生结节[16] - 2022年ADCETRIS®销售额达14.7亿美元,Kadcyla®销售额超22.9亿美元[18] - 预计2024年全球药品支出超1.1万亿美元,2026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3 - 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32] - 预计2025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达2.1万亿元,2030年将增至2.7万亿元,生物药市场规模预计占比48%[32] - 中国城市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18年销售额约26亿元,2022年销售额超44亿元,五年累计增长69.23%[78] - 预计2023 - 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3 - 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规模可达约1.9万亿美元[84] - 2016 - 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整体复合年增长率达3.70%,2020年规模达2214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498亿美元,2030年或达4574亿美元[84] - 全世界约4.2亿人患皮肤病,中国约有1.5亿患者,2020年中国医院接待皮肤病总诊疗人次约883.9万,较2013年增加225万[85] - 2017 - 2021年中国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规模从3004亿元增长至47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95%[85] - 尖锐湿疣治疗药物有0.5%鬼臼毒素酊(软膏)、5%咪喹莫特乳膏等[86] - 鲜红斑痣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达千分之三至四,75% - 80%发生于面颈部,65%以上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张[87] - 2023年数据显示肺癌等五种癌症占我国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的57.27%[88] - 我国每年约220万新发癌症病例,死亡160万人,近二十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以20%速度攀升[88] -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中国新发457万,占全球23.7%[88] - 预计到2027年全球肿瘤支出将达3700亿美元[88] - 2018 - 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7亿增加至2.2亿,占人口比重从12.60%上升至15.37%[93] - 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人民币8532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08%;人均卫生费用为人民币6044元,比上年增加人民币604元[94] 公司产品销售数据 - 艾拉®、里葆多®、复美达®对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贡献达99.72%[25] - 报告期内艾拉®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稳定[25] - 公司拟自2023年12月31日起解除与上海辉正关于里葆多®的市场推广服务协议[26] - 报告期内复美达®销售收入与上一年相比增长4
复旦张江(0134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4:18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2,829,863,953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了170,747,022人民币[7] - 公司2023年总负债为518,124,139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了204,861,778人民币[5]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108,450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了28,822人民币[2] - 2023年度公司營業收入为711,195,143人民币元,较2022年度有所下降[13] - 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为59,558,662人民币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3] - 公司2023年度研发费用为235,062,631人民币元,较2022年度有所增加[13] - 公司2023年度管理费用为30,358,096人民币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13] - 公司2023年度财务收入净额为3,040,559人民币元,较2022年度有所减少[13] - 公司2023年度其他收益为21,497,449人民币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13] - 公司2023年度投资损失为3,447,349人民币元,较2022年度有所增加[13] - 公司2023年度资产减值损失为33,700,569人民币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13] - 公司2023年度營业利润为45,580,116人民币元,较2022年度有所下降[13] - 公司2023年度營业外收入为1,241,580人民币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13] -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合并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935,034,373元,较2022年度的1,077,602,653元有所下降[15] - 公司2023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76,833,852元,较2022年度的882,404,676元有所下降[17] - 合并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962,591,163元,较2022年度的4,019,556,745元略有下降[15] - 公司2023年度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371,833元,较2022年度的-30,778,678元有所增加[17]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66,861,643元,较2022年度的101,000,000元有所下降[17] - 公司2023年度现金净减少额为-120,474,705元,较2022年度的104,509,766元有所下降[17] - 2023年度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为1,009,517元,较2022年度的4,080,862元有所下降[21] - 公司2023年度未分配利润为918,311,622元,较2022年度的882,244,301元有所增加[21] 会计政策与处理 - 子公司与本公司在会计政策或会计期间上的不一致,需要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调整[46] - 外币交易按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51] -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应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产生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54] -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57] - 债务工具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两种方式进行计量[58] - 權益工具投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列示为交易性金融资产[61] - 部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于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62] - 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63] - 根据合同应收的现金流量与预期能收到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的概率加权金额,确认预期信用损失[64] - 对于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65] - 金融工具根据信用风险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分别计量预期信用损失[66] - 对于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按照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67] - 第一、第二阶段的金融工具按照未扣除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第三阶段的金融工具按照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攤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68] - 按照单项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的各类金融资产,根据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69] - 金融资产满足特定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70]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终止确认时,差额计入留存收益;其余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71] 资产管理与处理 - 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列示了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率和年折旧率[97] - 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98][110] - 对固定资产的處置方式包括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处置收入扣除帐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计入当期损益[99] - 在建工程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量,包括建筑成本、安装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以及其他必要支出[100] - 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专有技术、研发技术和软件等,按成本计量[101] - 土地使用权按实际支付的价格入账,采用直线法按使用年限平均摊销[102] - 专有技
复旦张江(01349)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09:10
营业收入情况 - [2023年7 - 9月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减少58.40%;1 - 9月营业收入7.08亿元,同比减少1.16%][2]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7.0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7.16亿元略有下降][10] 净利润情况 - [2023年7 - 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45.41万元,同比减少70.53%;1 - 9月为8989.16万元,同比增加144.11%][2] - [2023年7 - 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58.22万元,同比减少75.58%;1 - 9月为7148.76万元,同比增加220.74%,主要因去年同期额外确认股份支付费用][2][4] -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8981.13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3674.00万元大幅增长][10] 研发投入情况 - [2023年7 - 9月研发投入5073.07万元,同比减少28.58%;1 - 9月为1.69亿元,同比减少4.81%][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1 - 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1.22万元,同比减少99.13%,主要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增长明显][2][4]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28亿元,流出小计7.26亿元,现金流量净额171.22万元][12] 基本每股收益情况 - [2023年7 - 9月基本每股收益0.02元/股,同比减少71.43%;1 - 9月为0.09元/股,同比增加125.00%][2] - [2023年前三季度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为0.09元/股,2022年同期为0.04元/股][10]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情况 - [报告期末总资产29.46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0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3.3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3.48%][2]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950,086,202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69,188,785元有所减少][8]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995,930,06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06,818,487元有所增加][8]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2,946,016,262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76,007,272元略有减少][8]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569,714,908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73,344,204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39,525,49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9,641,713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609,240,398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22,985,917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336,775,864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53,021,355元有所增加][9]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2,946,016,262元,与资产总计相等,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76,007,272元略有减少][9]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2420户,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2.35亿股,占比22.70%为第一大股东][5] - [截止2023年报告期末,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户数为22,420户,其中A股22,284户,H股136户][6]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10,142,560股,其中A股139,578,560股,H股70,564,000股][6]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2023年7 - 9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87.19万元,1 - 9月为1840.40万元][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情况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 - 9月为0.92%,较上年减少2.43个百分点;1 - 9月为3.91%,较上年增加2.24个百分点][2] 营业成本情况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6.0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6.68亿元有所降低][1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0.56亿元,流出小计30.92亿元,现金流量净额 -3549.04万元][12]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686.16万元,流出小计8003.09万元,现金流量净额 -1316.92万元][12]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影响情况 - [2023年前三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10.71万元,2022年同期为35.99万元][12]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余额情况 - [2023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4684.04万元,2022年同期为2826.30万元][12] - [2023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2.42亿元,2022年同期为12.37亿元][12]
复旦张江:复旦张江关于参加2023年半年度制药及生物制品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8-30 08:56
股票代码:688505 股票简称:复旦张江 公告编号:临 2023-045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参加 2023 年半年度制药及生物制品行业 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会议线上交流时间:2023 年 09 月 07 日(周四)下午 13:00-15:00 会议召开方式:线上文字互动 线上文字互动平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http://roadshow.sseinfo.com/) 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09 月 06 日(周三)16:00 前通过邮件、电话、传真等形 式将需要了解和关注的问题提前提供给公司。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 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8 月 11 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了《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 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半年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3 年半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发 ...
复旦张江(0134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5 09:16
公司业绩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522,828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2.74%[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期利润为68,605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47%[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总资产为3,031,013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5%[2]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2.74%[6] - 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754,157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83.19%[4] - 公司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18,889,032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4%[4]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不适用[5]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98%,较去年同期增加4.60个百分点[5]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68%,较去年同期减少16.71个百分点[5]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9] - 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医药产品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皮肤科产品和抗肿瘤产品[17] 医药市场前景 - 中国醫藥市場預計到二零二七年全球醫藥市場將以3-6%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市場總規模可達到約1.9萬億美元[10] - 二零二一年我國醫院接待皮膚病總診療人次為925.59萬人次左右,相比二零一三年,皮膚病診療人數增加了266.69萬人[11] - 全球腫瘤支出預計到二零二七年將達到3,700億美元[14] 公司技术及产品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平台、光动力技术平台、纳米技术平台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23] - 公司的光动力技术平台是国际光动力藥物开发的领先者,已开发和正在研发的藥物适应症涉及尖锐湿疣、鲜红斑痣、光化性角化病、宫颈癌前病变、脑胶质瘤、膀胱癌等[29] - 公司的复美達®是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藥物,已在市场上取得良好反响,正进行上市后IV期临床研究[31] 公司研发 - 公司在报告期内开展了多个抗体偶联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治疗腫瘤的抗CD30抗體偶聯DM1、抗Trop2抗體偶聯SN38藥物、抗Her2抗體偶聯BB05藥物等[27] - 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103,500万元,其中包括鹽酸氨酮戊酸相关研究、鹽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相关研究和JAK1抑制剂等项目[48] 公司治理及股权激励 -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15] - 公司通过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吸引和留住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124] - 公司激励计划共计授予激励对象3800万股限制性股票[125]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合并利润表显示營業收入为522,827,706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有显著增长[192]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合并利润表显示净利润为68,604,771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有显著增长[192]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合并利润表显示每股基本收益为0.07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有显著增长[192]
复旦张江:复旦张江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户的公告

2023-08-25 09:08
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户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股票代码:688505 股票简称:复旦张江 编号:临 2023-044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中国证监会于 2020 年 5 月 14 日出具的《关于同意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 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912 号),同意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公司本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12,000 万 股,本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 8.95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107,400.00 万元, 扣除本次发行费用人民币9,967.61万元,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97,432.39万元。 上述募集资金已于 2020 年 6 月 12 日全部到位,并由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的到账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上海 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A 股验资报告》(普 根据公司披露的《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A 股 股票并在科 ...
复旦张江: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2023-08-17 09:26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 保荐机构名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被保荐公司简称:复旦张江 | | --- | --- | | 保荐代表人姓名:郑乾国、刘勃延 | 被保荐公司代码:688505.SH |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912 号)批复,上海复旦张江 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公司"或"发行人")首次公开发 行股票 12,000 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 0.1 元,每股发行价格人民币 8.95 元,募 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107,400.00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 民币 97,432.39 万元。本次发行证券已于 2020 年 6 月 19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 市。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或"海通证券")担任其持续 督导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为 2020 年 6 月 19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 在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
复旦张江(0134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0 11:20
公司财务业绩 - 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74%[5][7] - 2023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843.7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597.45万元[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30.3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5%[5] - 2023年6月30日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3.1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74%[5] - 2023年1-6月基本每股收益0.07元,上年同期为-0.03元[6] - 2023年1-6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8%,较上年同期增加4.60个百分点[6] - 2023年1-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2.68%,较上年同期减少16.71个百分点[6]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353.21万元[8] - 2023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3.19%[5] - 2023年除所得税前利润6343.3万元,上年同期亏损6118.9万元[3]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2.74%[41] - 营业收入为5.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74%,主要因医药产品出货量和终端使用量恢复[51] - 营业成本为4157.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73%,随销售增长而增加[51] - 销售费用为2.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58%,因销售情况好转而增加[51] - 管理费用为2745.4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45%,系两年计入股份支付费用差异所致[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31亿元,负债比率不适用[5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短期贷款余额为10亿元,年利率均为2.7%[55] - 应收票据为1.00亿元,较上年期末下降42.05%,因票据到期托收到账[53] - 在建工程为1.69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38.17%,因泰州复旦张江II期医药生产基地工程推进[53] - 境外资产为396.87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13%[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净值为299,338千元,持有汉都医药权益约234,785千元,占集团总资产的8%[6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股票期初数604,241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37,562元,期末数366,679元[62]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持有的Kintara普通股股数为12,592股,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约为366,679元[62] - 泰州复旦张江药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72,756,845元,净利润14,787,447元[64] - 上海溯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777,679元,净利润1,091,605元[64] - 汉都医药净亏损16,229,908元[64] - 百富(常州)健康医疗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净亏损3,365,652元[64] - 2023年公司多次认购结构性存款产品,合计金额达12.9亿元[65] - 报告期内,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及理财产品合计收益为1,028万元[6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为5.23亿元,2022年同期为2.71亿元[1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净利润为6860.48万元,2022年同期亏损3602.09万元[1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66亿元,2022年同期为2.30亿元[13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5134.21万元,2022年同期亏损5156.24万元[13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研发费用为1.18亿元,2022年同期为1.03亿元[1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19亿元,2022年同期为1.04亿元[13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销售费用为2.49亿元,2022年同期为1.34亿元[1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为2.30亿元,2022年同期为1.18亿元[13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财务费用净额为42.86万元,2022年同期为184.97万元[1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净额为18.69万元,2022年同期为133.13万元[1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8,754,157元,而2022年同期为59,366,826元[13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708,195元,2022年同期为-48,710,288元[133] - 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9,158,213元,2022年同期为-13,068,930元[133]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净减少额为58,174,165元,2022年同期为2,245,495元[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余额为1,231,128,499元,2022年同期为1,206,635,416元[133] - 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5,974,546元,少数股东净亏损为46,336元[136] - 2022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损益为-705,627元[136] - 2022年上半年股份支付计入股东权益的金额为50,502,749元[136] - 2022年上半年股份回购使股东权益减少8,699,542元[136] - 2022年上半年对股东的分配使未分配利润减少72,030,000元[136]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86亿元,其他综合收益为-10.76万元[138] - 2023年上半年股东投入资本75.72万元,资本公积增加6610.44万元[138] - 2023年上半年对股东分配7256.00万元,资本公积减少184.28万元[1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04亿元,资本公积为12.90亿元,股东权益合计为23.15亿元[138] - 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5156.24万元,股东投入资本使资本公积增加5050.27万元[140] - 2022年上半年股份回购使股东权益减少869.95万元,对股东分配7203.00万元[140] - 2023年6月30日合并资产总计30.3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76亿元增长1.85%[121] - 2023年6月30日合并负债合计7.1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23亿元下降1.09%[12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30.1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01亿元增长0.59%[1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6.5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79亿元下降4%[125] - 2023年6月30日合并流动资产合计20.4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69亿元下降1.26%[121] - 2023年6月30日合并非流动资产合计9.8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07亿元增长8.99%[12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9.6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46亿元增长1.11%[12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0.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55亿元下降0.45%[124] - 2023年6月30日合并股东权益合计23.1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53亿元增长2.79%[12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合计23.6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22亿元增长1.93%[125] 市场规模与疾病情况 - 预计2023 - 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3 - 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规模可达约1.9万亿美元[10] - 2016 - 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整体复合年增长率达3.70%,2020年规模2214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498亿美元,2030年或达4574亿美元[10] - 全世界约4.2亿人患皮肤病,中国约1.5亿患者,2021年中国医院接待皮肤病总诊疗人次925.59万左右,较2013年增加266.69万人[11] - 2017 - 2021年中国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规模从3004亿元增长至47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95%[11] - 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7.27%,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约406.40万[14] - 预计到2027年,全球肿瘤支出预计将达3700亿美元[14] - 鲜红斑痣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至四,65%以上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张[13] 公司在售产品 - 公司主要在售产品包括皮肤科产品艾拉®、复美达®和抗肿瘤产品里葆多®[16][17][18] - 艾拉®是全球首个针对尖锐湿疣的光动力药物,降低了尖锐湿疣治疗后复发率[16] - 复美达®是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有化合物结构稳定等优势[17] - 里葆多®是蒽环类药物的更新换代产品,2018 - 2022年销售额从约26亿元增至超44亿元,累计增长69.23%[18] - 艾拉®、里葆多®及复美达®对公司销售医药及诊断产品的收入贡献达99.83%[41] - 艾拉®、里葆多®、复美达®对公司销售医药及诊断产品的收入贡献达99.83%[48] 公司技术平台与研发项目 - 公司形成基因工程、光动力、纳米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聚焦光动力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领域[19] - 公司将加强已进入临床的基因工程技术平台项目研究及注册,争取实现基因药物产业化[20] - 抗体偶联药物是公司基因工程技术平台重要研发方向,已构建BB05平台[20] - 公司具备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开发、ADC偶联研发能力及临床前到临床实验经验[20] - 泰州抗体偶联药物车间建设完成后,ADC药物将成重要产品群[20] - 多个ADC项目处于不同临床阶段,如抗CD30抗体偶联DM1项目进行I期临床试验等[21] - 公司光动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光动力药物主要为艾拉®和复美达®,在研项目有美国II期临床试验等[22] - 复美达®针对的鲜红斑痣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达千分之三至四,65%以上患者病灶会逐渐扩张[22] - 艾拉®结合光动力治疗方案被收入多本教科书和指南,海姆泊芬也被收录用于鲜红斑痣治疗[23] - 公司将拓展ALA - 荧光引导技术应用于临床外科手术,膀胱癌手术可视化引导项目进行临床前研究[23][24] - 光动力技术平台下多个盐酸氨酮戊酸项目处于不同临床阶段,如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处于IIc期临床研究等[24] - 纳米技术平台研发存在技术壁垒,公司建立了纳米技术平台[25] - 公司治疗肿瘤的里葆多®于2009年上市,报告期内其一致性评价申请获受理[25] - 公司建立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开发新药和仿制药以缩短产业化项目周期,卡左双多巴控释片项目已完成II期临床研究,奥贝胆酸已完成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并开展确证性临床研究[26] - 公司在抗体偶联、光动力、纳米技术等多个技术平台有多个项目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部分项目达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37] - 公司研发聚焦光动力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两个技术领域[41] - 公司创新性研发领域集中在光动力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缓控释药物等[41] - 公司研发集中在肿瘤、皮肤和自身免疫等疾病领域,2021年起涉足治疗神经疾病的缓释药物领域[48][49] - 泰州抗体偶联药物车间建设完成,ADC药物将成重要产品群[50] - 泰州复旦张江已建成多条生产线,首条与复美达®共线的仿制药昂内达®获批上市[50] - 泰州复旦张江II期医药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占地约44亩,预计总面积约42000平方米[50] - 抗体偶联药物车间完成建设开始试运行,2023年6月30日举行ADC项目试生产启动仪式[50] - 2023年1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抗Her2抗体偶联BB05药物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抗Trop2抗体偶联BB05药物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4月获批准,近日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28] - 本期新增申请知识产权25个,获得3个,累计申请204个,获得105个,其中发明专利新增申请16个,获得3个[29]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17953593亿元,上期1.0255978亿元,变化幅度15.01%;本期资本化研发投入63.726万元,上期428.5057万元,变化幅度 - 85.13%;研发投入合计1.18590853亿元,上期1.06844837